分享

“80分万岁”:小学试行“快乐教育”,为何很多家长不支持?

 轶工坊 2021-07-17

年轻的齐老师,满怀着教育理想,在自己的班级推行所谓的“教育改革”,她强调一定要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她说:“没有快乐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于是她提出,不再追逐分数的最高化,而是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学习体验和心理情绪。

“80分万岁”,齐老师喊出口号,她觉得在小学阶段试行“快乐教育”非常合适,因为小升初与中考、高考不同,小升初考试成绩对孩子进入更高一级学校接受教育没有实质影响。
可是,齐老师的“快乐教育”实行了仅一个多月,就遭到了来自家长们的激烈反对,最后不得不作罢。为何小学试行“快乐教育”,很多家长不支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80分万岁”口号的影响下,不到两个月,一大批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了。
其实“快乐教育”不是近些年的新教育理念,早在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就提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国内很多专家也认为,许多孩子对学习有抵触心理,是因为教育方式缺乏“快乐因子”,如果学校教育和老师的教学方式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孩子一定会对学习保持极高的热情;他们还声称: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和培养方式不恰当的父母。

虽然“快乐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有不少人表态支持,但只要有学校开展“快乐教育”,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争议的声音,而作为家长,大多持反对态度。毕竟在许多家长看来,接受教育的孩子快乐不快乐是次要的,他们能不能学到本领、考试考到分数,才是主要的。
准确地讲,家长不是反对“快乐教育”,而是反对影响孩子考试成绩的“快乐教育”,如果实施“快乐教育”既能让孩子快乐,又能让孩子考试涨分,家长们肯定是举双手支持。所以,齐老师的失败,关键是喊出了“80分万岁”的口号,降低了对孩子考试成绩的要求。在小学阶段,80分差不多就是及格水平,家长们怎么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由此可见,在国内,脱离考试分数谈“快乐教育”,肯定会被家长们的唾沫淹死。这也不怪,中考、高考,不都是通过考试分数的高低选拔学生的吗?只要“中考指挥棒”、“高考指挥棒”存在,考试成绩就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关键要素。学校可以为了提升孩子的考试成绩,牺牲他们的“快乐”,但一定不可以为了让孩子“快乐”,而牺牲他们的考试成绩。

讲到这里,大概有人会说,国内没有实施“快乐教育”的土壤,同时,也没有实施“快乐教育”的必要。笔者不评论该观点的对错,不过有个事实需要说明,很多人曲解了“快乐教育”,他们把“快乐教育”放到了“应试”的对立面。
“快乐教育”应该是学生的情感被愉悦的教育环境所“唤醒”,他们感受到快乐,开始享受学习。“快乐教育”包含用兴趣引导学生;用兴趣开发孩子智力;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强大的创造力;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让孩子保持快乐等方方面面的东西。“快乐教育”拒绝用粗暴尖刻的语言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拒绝过分地批评孩子;拒绝麻木和冷漠;提倡宽容和关爱。
有效地实施“快乐教育”,会让孩子的心态更积极,他们不会自卑,而是目标明确,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憧憬。

“快乐教育”与应试不矛盾,真正的“快乐教育”,对升学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快乐教育”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只关注几个成绩顶尖的“优秀生”,它能很好地缓解学生们的厌学情绪,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另外,学生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六种智力都能在实施“快乐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更强,潜能得到激发。
可是,“快乐教育”如何实施,才是一个事关成败的问题。有些人简单地认为,“快乐教育”就是放松课堂教学、增加活动课、搞一些兴趣小组,让学生更轻松、课外生活更丰富。这种认知太片面了,外在的形式搞得再出色,也不见得能把“快乐教育”的精髓落到实处。
教师也好,父母也罢,都应该主动探索,结合孩子的个性和实际情况,研究一些能落地生根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教师和父母都需要密切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倾听孩子的心声,而这些,是孩子快乐的前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