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空调屋呆久了,也不是个事儿。同几个朋友一商量,决定到故县转转,享受一下自然的清凉。  沿着洛河南边的公路,一路向前。洛河像一条银色的絲带,蜿蜒曲折,两岸一片葱绿,村庄的红瓦白墙,不时显露于树丛之中,大地一片生机。车到长水镇龙头山,高速公路上的高架桥,横贯于洛河之上。穿过高架桥,满眼青山便迎面而至。车行于沟峪之中,如同一只小小的甲壳虫。只觉得两边悬崖有泰山压顶之势。所幸道路双向、宽阔规范。车到兴华,拐个弯,上个坡,继续奔驰于茫茫山间。群山之中,林木深处,一泓清水,就在公路旁边,微波荡漾,长长一线。放眼望去,山连水,水连山,碧绿一片。真正的绿水青山。 又见,故县水库大坝,高高耸立,横拦在两峰之间。水库蓄积的水流,高峡出平湖,已成为洛阳的城市供水源。那高高的拦河大坝,宏伟壮观。坝上,“故县水库”几个大字,“万绿丛中一点红”,远远就能望得见。大坝在水中的倒影,让大坝显得静谧安然,附近山头的植被,生机勃发,绿意满满。 不远处,道路两旁的灯杆上,开始出现红灯一串串,那标志着车已经到了故县。 放眼望去, 故县地势好啊,形如盆地,四面是山,中有涧水横贯。村镇依山傍水,风水绝佳,怪不得东晋后期,就把这里设为县城,要不怎么叫“故县”!故县,天高云淡,有水有山,村镇,座北面南,采光充沛,真是上天恩赐给人们的美好家园。
 故县的风景美啊!山头林木丛生,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缓坡地带,偶有牛羊出入,成片的烟田里,一垄垄、一行行,青绿的烟叶,随风招展。又有西子湖千顷碧波,龙泉观的传说,动人心弦。姊妹银杏阅尽千年沧桑,向游人昭示着历史的变迁。
 故县的人忠厚啊!那为游人开设的旅社,主人说话和气,面带笑靥。餐厅里的服务员微笑服务:“这道菜是鸡蛋炒银鱼”,“那道菜是专炖鱼头,你尝尝鲜不鲜”。满腔热情与游客交谈。要是问个路什么的,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幼稚小儿,都会如实告知,绝不欺瞒。


 镇上的“银杏广场”,又叫“银杏苑”。广场内两株姊妹银杏,是真正的“古树名木”,枝繁叶茂,矗立在古迹“龙泉观”前。正如广场牌楼上的对联所写:“银杏参天,影映沧桑吟盛世,龙泉荡谷,声凝美妙赋康庄”。那银杏树,可是林木界的“活化石”啊,既宝贵,又养眼。那银杏树的树龄好长啊,已有2700多年。树身好粗啊,胸围六七米,几个人难以合抱。树体好高啊,高达三十多米,直插云天。硕大的树冠,夏日荫蔽大地,为人们遮阳送伞。秋天,果实累累,香飘满院。那千年的银杏树神奇啊,人们给它挂上祈愿的条条红布,希望它如神似仙,佑护一方平安。为保护这神奇的银杏,镇政府已在周围设置护栏,还立下书卷文刻,向观众介绍银杏的文化渊源。广场里建造的仿古戏楼、美石景观和高高的牌楼,使银杏苑更加美观。
 很早以前,我也曾到过故县。那时的故县,山路崎岖,高低不平,民房低矮破烂,山头上光秃秃,河里是乱石滩,百姓生活艰难。如今的故县,旧貌换新颜。纵横柏油路,红灯挂两边,商店货源充足,旅馆随处可见。涧河上银桥飞架,连通南北两岸。河岸植草种花,建成滨河公园。天上白云朵朵,河里流水潺潺,真正的碧水蓝天。
 最令人陶醉的是西子湖,清幽的湖水,充盈于群山之间。山青青,水漫漫,微风吹拂,泛起满湖涟漪,游船过处,划出道道白练。快艇猛一拐弯,掀起水浪滔天。那兴致勃勃的戏水游客,朗朗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群山之间。把这里称为“北国漓江”,果然名不虚传。

 如今的故县,已是宜居、宜业、宜游之地。远离城市喧嚣,处处绿水青山。环境洁净卫生,生活设施齐全。只只蝴蝶花丛舞,朵朵白云飘山间,放眼群山座座绿,湖内游客荡小船。“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园林乡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等,一连串省政府命名,嘉誉高捧,捷报频传。 当离开“河洛名镇”故县的时候,已是红日西坠,镇上灯光璀璨。面对故县新貌,内心由衷赞叹。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