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相机的快门和光圈,今天就和大家讲一下和这两个要素息息相关的内容:相机的景深。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在对物体进行对焦后,呈现出相当清晰的图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通俗来讲,景深就是被摄主体背景或前景的清晰程度(清晰部分占整个画面的比重)。景深对照片有重要的影响,了解其原理、掌握其规律,就可以在摄影活动中把景深作为一种创作元素加以利用,控制其成像特点以达到某种视觉上的预期效果。光圈、镜头、及焦平面到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1)镜头光圈: 光圈大小与景深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等摄距下,利用光圈调节景深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采用大光圈可减少景深虚化背景;选择小光圈可增加景深。 也就是说在同样摄距,采用同样焦距拍摄同一对象,收小光圈后对景深的影响非常明显。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如果我们在山下拍山上,想要足够的景深,那么要换成广角镜头。比如35mm的镜头那么当你要拍摄一个突出主体的画面,那就是用相反的方法了。(3)主体与镜头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小;距离越近(不能小于最小拍摄距离),景深越大。 拍摄风光照片时,通常就需要大景深去表现纵深效果和空间透视感,这时候一般要使用小光圈,较短的焦距及拉远拍摄距离,以尽可能获取一个比较大的景深。而在拍摄人像照片时,需要小景深来达到背景虚化,凸显主体的效果,这时候就要使用大光圈,较长焦距及拉近距离来拍摄,以获得一个比较小的景深。值得注意的是,焦距的长短对景深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拍摄距离的远近,而光圈对景深的影响比较小。本周【摄影之路】文章分享完毕,下周内容预告:拍出好看照片,了解相机的ISO,期待我们下次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