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太宗教文献《塔木德》编成始末

 昵称55301288 2021-07-17

犹太宗教文献《塔木德》编成始末

关键词:《托拉》的正典化、犹太复国运动

前因:《托拉》的正典化

《塔纳赫》是犹太教第一部教义经籍,《托拉》部分最先完成正典化。《塔木德》是后来数百年间诸多位希伯来圣贤的谈话内容的记录,主要是对“托拉”的阐释和评注。

▲《托拉》的正典化

后果:犹太复国运动

《塔木德》成书的初衷是维护和传承犹太传统和民族文化,也正是由于此书增强了犹太民族的凝聚力,使之能够经历大流散而不忘复国。

▲犹太复国运动

过程始末

一、犹太王国物资匮乏

大约在公元5世纪,犹太宗教文献《塔木德》编成,成为犹太人日常生活的指南。

犹太王国地处巴勒斯坦南部,此处地形闭塞,山丘环绕,且未通商贸路线,物资匮乏。公元前722年当他们的北方同胞以色列王国被外族入侵灭亡之后,他们很是担心,因为这样的犹太王国绝对抵挡不了任何一个强大文明的入侵。这时的犹太王国便产生了要保持自己种族传承的忧患意识。

没多久,犹太王国的担心果然应验了,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覆灭了犹太王国,大批臣民被掳往巴比伦,成为巴比伦之囚。

▲新巴比伦王国

二、犹太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面对破碎的山河和外族压迫,残存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逐渐形成了一批犹太先贤,他们以维护和传承犹太传统和精神为己任,著书立说。《塔木德》也是在此种传统的基础上经后世学者编纂而成。

好在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的时间也不长,只有不到50年,新巴比伦王国的迦勒底人便被波斯王国所统治,波斯王国的居鲁士大帝比较开明,他释放了流浪在巴比伦王国的犹太人,准许他们回到故乡重建家园。

虽然在此后的300年,犹太人都得到了统治者的尊重和自由,但寄人篱下的生活还是让犹太人时刻警醒,万般思虑之后,他们决定通过发展教育保持种族传承。

公元70年,罗马人攻陷并摧毁了以色列的圣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散到世界各地。但这个神圣的民族并没有因此瓦解。原因就在于维系犹太民族情感的精神载体未曾消失,《塔木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塔纳赫》

三、《塔木德》中大卫王的故事

自公元1世纪起,就有人开始整理这些希伯来圣贤们口头对宗教的研究、阐释以及讨论。公元2世纪末犹大·纳西比主持的汇编工作为此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约在公元5世纪左右,《塔木德》汇编完成并出版。塔木德文化也在历史的流转中逐渐形成。

《塔木德》中记载的故事给予了犹太人很多启迪。据记载,大卫王从来对蜘蛛都不屑一顾,认为它是一种随处结网,长相丑陋,毫无用处的怪物。

然而,在一次战争中他被敌人包围,情急之下,他跑入一个山洞,而追军很快就要来了。他感到非常慌乱,这时他发现洞口有一只蜘蛛正在结网。

敌军来了之后见洞口有蛛网,认为这是一个荒废已久的山洞,不会有人刚刚进去。于是放弃了搜查这个山洞,大卫王因此躲过一劫。此后他对这种小生命都心生敬畏。

▲16时期时的《塔木德》

四、《塔木德》是整个犹太民族的精神支柱

还有一次,大卫王夜里潜入一个敌军将军的营帐,打算夺其佩刀,并在第二天向其示威:我既然能够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夺走你的佩刀,那么杀掉你肯定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进入营帐后,发现将军果然在酣睡,但是佩刀被其压在脚下,如果贸然抽走佩刀,必然会惊醒他,正当大卫王思索该如何做之时,有一只蚊子趴在了将军腿上,因为感受到了蚊虫叮咬,将军将腿挪开了一下,大卫王抓住时机把佩刀取走,成功且出色地完成了计划。

这组小故事给犹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知晓世间万物各有其用,不要随意轻视任何一个细小的事物。同时也不要对任何事情掉以轻心,在生活中也要有把小事做到极致的精神。

这部流传3300多年的指导犹太人生活的羊皮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位犹太学者对自己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凝练和思考,是整个犹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其他民族了解犹太文化的窗口。

▲犹太人

结论:

《塔木德》是犹太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犹太民族的大流散过程中起到了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是犹太教中地位仅次于《塔纳赫》的宗教文献。

【参考资料】《中亚通史》《文化史》《耶路撒冷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