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婆婆要求儿媳从娘家滚回婆家,被儿子怒斥:滚回来被你欺负吗?

 东林夕亭 2021-07-17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所谓“苦难”,周国平认为是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既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疾病或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挫折,比如失恋、婚姻破裂或事业失败等;除此之外,还有所有人迟早要遭受的苦难,也就是死亡。

如此说来,如何面对苦难,就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如果只是把苦难理解为消极和悲观,用消极的态度应对,苦难就是有害的;倒不是说用积极的态度应对,苦难就是有利的,而是,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态度挖掘出苦难背后的价值

朋友阿金就曾遭遇过婚姻方面的苦难,一边是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一边是自己挚爱的妻子,这两个人闹矛盾的时候,他左右为难,不知道自己到底该站在哪一边,这件事让他的生活和工作陷入了混乱。

之后,他的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娘家了,他一个人独守空房的时候,开始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如果为了妻子跟母亲翻脸会是什么结果?如果为了母亲跟妻子离婚会是什么结果?权衡之下,他觉得妻子对他更重要,因为他和母亲即便翻脸了,也还是母子,但若是跟妻子离婚了,就再也不是夫妻了

问题想通了,他也知道怎么做了,在他母亲再次大言不惭要求他的妻子滚回婆家时,他翻脸了,怒斥母亲:“滚回来干嘛?继续被你欺负吗?从今天开始,如果你不反思自己,如果你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我就跟她一起住外面不回来了。”

结局如他所料,即便他跟母亲翻脸了,彼此还有母子之情,他母亲不舍得失去他,只好反思自己。如此一来,他既留住了婚姻,又没破坏母子关系,还由此认识到“坚持做正确的事”的意义所在

或许有人会觉得他的遭遇算不上苦难,认为男人本就该护妻。而事实上,不是所有男人从一开始就有很高的觉悟,就像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知道如何面对苦难一样,唯有经历了才能知道怎么做。

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一样,我们不仅要能认清自己遭遇的是否算得上苦难,而且要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路,学会“变负为正”,从苦难中挖掘意义和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去做。

认清苦难,才能提炼出价值。

周国平说:“苦难和幸福是相反的东西,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牵扯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就是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该动辄就说自己遭遇了苦难,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算不上苦难。换言之,我们没必要动不动就苦大仇深,否则你经不起任何挫折,一点小事都可以将你击垮。只有懂得判断什么是困难,什么是苦难,才能用与之对应的方法去应对。

真正的苦难必然会对我们的一切产生影响,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这听起来很糟糕,不过换个角度去看的话,苦难迫使我们停下来,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外界事物拉开距离的机会,回到了自己,我们此时只要利用这个机会深思,就会对人生有一种全新的眼光。

诚如周国平所说:“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反观前文中的阿金,他就没有向苦难屈服,而是勇敢迎了上去,从中提炼出了“护妻不会有错”的珍宝,借此摆脱苦难之后,他必然会比以前更加热爱人生。

对待苦难的方式,涵盖着人格问题。

周国平说:“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

他拿“失恋”做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萎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成仇,甚至肆意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承受着痛苦,这些人之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

有的人认为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觉得不同人面对苦难时的态度,说明他本身就是某种人格的人。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因为“面对苦难的态度”是可以有自己选择的,就拿上面提到的失恋来说,没有人规定说你必须自暴自弃或肆意报复,也没有人规定说你必须独自承受痛苦,具体用哪种态度去面对,在于自己的选择。

周国平认为,一个人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警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这方面的道理,我们可以参考“身残志坚”一词去理解,比如失聪的贝多芬,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婚姻不幸的托尔斯泰等等,他们的遭遇都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苦难,倘若他们选择用自暴自弃的态度去面对,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感谢苦难,人生没有苦难当然最好,但如果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苦难,就应该选择最有利于我们的态度去面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