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道崇祯论文,关于黄道周邺山讲堂相关参考文献资料

 二闲居 2021-07-17

导读:关于免费黄道崇祯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黄道周虽然已经离世近400年,但是他体现的精神气质和焕发的人格光辉却如同历史星空的北斗永远映照大地;邺山讲堂虽然已经堙没在荒草丛中,但是它所创造的文化遗产和产生的深远影响却依然长久启迪后人.

闽南历史星空的北斗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书画家、诗人、民族英雄.漳州 人,出生于漳浦县铜山所深井村(今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辖).

黄道周5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11岁即善文章;14岁游学广东博罗,获誉“闽海才子”;18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易》:23岁始致力讲学著作;25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28岁后隐于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38岁(明天启二年即公元1622年)登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62岁以身殉国.

明熹宗时,太监魏忠贤专权.黄道周任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按规例必须奉书膝行而进,但他以讲筵尊严,不循旧例,遂平步而行,魏忠贤以目威慑而未能如何.明崇祯时,魏忠贤虽诛,但朝政腐败依然.崇祯兴大狱,株连甚众,原大学士钱龙锡亦牵连论死.事发,举朝无敢出一言者.唯黄道周激于义愤,“中夜草疏,排闼叩阍”,为钱龙锡辩冤,并直指崇祯的过失.崇祯帝大怒, “以诋毁曲庇”,着令回奏.黄道周再疏辩解,表明自己“区区寸心”, “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他此次抗疏“几坐重典”,降论文范文调用.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黄道周因病请求归休.将离京时,他又上疏指出: “小人柄用,怀干命之心”,以致“士庶离心,寇攘四起,天下骚然,不复乐生”,建议崇祯帝“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这一次,他获“滥举逞臆”之罪,被削籍为民.

崇祯元年:民族舞剧《黄道婆》海南省歌舞团

黄道周罢官返乡南归,途经浙江,应浙中诸生之请,在余杭大涤山建书院授业;后返乡在漳州紫阳书院聚徒讲学.崇祯九年(1636年),黄道周被召回朝廷.他上疏弹劾杨嗣昌,在崇祯帝面前“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帝袒护杨嗣昌,屡驳黄道周.黄道周直陈“忠佞不分,则邪正不明,为政之大戒也”,被激怒的崇祯帝叱退黄道周,将其贬官六秩,为江西按察司照磨.崇祯十三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举荐地方人才,极力推奖黄道周, “帝发怒,立削二人籍,逮下刑部狱,责以党邪乱政,并杖八十”,黄道周又被牵连入狱,备受酷刑折磨,杖疮发作,几不能自持,但仍治学著书不辍.崇祯十四年冬,被判永戍广西.次年,经朝臣营救,旨复原官.黄道周乞病告休返漳浦,将东皋书舍扩建为明诚书院,广收学生授课讲学.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朝覆亡.清军入关,大举南进.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数月后即倾覆.翌年,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黄道周被隆武帝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但兵权掌握在郑芝龙手中.他只能自行招兵买马抵御清军南进.他的夫人闻讯长叹: “哪有将在内而相在外能威大事的?道周必死,死得其所了!”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9月,毫无作战经验的黄道周,靠忠义之气组织起一支以锄头扁担为武器的家乡子弟兵,浩浩荡荡开出了仙霞关,去与清军做最后的决战.一方是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乌合之众,一方是身经百战横扫中原的劲旅,其胜负结局早就注定了.这年12月,黄道周在婺源(今属江西)兵败被俘,立即被押解到南京.

早已叛明降清的“六省经略”洪承畴亲自出马,以同年、同乡关系劝降,遭到严辞拒绝.黄道周置生死于度外,日诵《尚书》、《周易》,或弈棋、作书.囚论文范文赋诗三百十一章,取名《石斋逸诗》,再次表明以死完节的决心.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黄道周从容赴刑场: “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临刑,老随从跪请留数语给家中,黄道周即裂衿咬指血书: “纲常万古,节义论文范文;天地知我,家人论文范文.”即慷慨就义.黄道周殉难, “闻者莫不流涕”哀恸, “留都白昼顿为阴晦”.

黄道周“文章风节高天下”.明地理学家徐霞客称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学问直接周孔,为今古第一”.他所抗拒的征服者清乾隆帝笔谕赞他: “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忠议溢於简牍;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黄道周研著甚丰,涵盖理学、易学、史学、文学以及军事、政治、天文、地理等方面,计有著作百余种,后人收集编辑为《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他一生精力大量用于教育活动,曾在浙江余杭大涤书院、福建漳州紫阳书院、邺山讲堂和漳浦的明诚书院等处授业讲学.

置身自然怀抱的讲堂

邺山讲堂是黄道周创办的讲学处,位于漳州东郊九龙江北溪西岸的邺侯山下,在著名的江东古桥西头沿江北上约1公里处.这里背山临水,江面开阔,两岸山峦起伏,林木葱茏,满目青翠,寂静幽雅,是依偎自然怀抱的好地方.

关于邺山讲堂,光绪版的《漳州府志》这样记载:“在邺侯山,明詹事黄道周讲学于此.中建讲堂,撰讲仪具、琴瑟钟鼓.四方之士从游者数百人.后圮.国朝乾隆十四年,汀漳龙道单德谟重建.中有三近堂、与善堂、乐性堂、论文范文亭、选真亭、采芝亭、灵喜亭、桔院、檀舍、两翼室、景文楼共十一所.另公置连萃、明黄、又讲,共田六斗二升种,园四斗种,每年纳税二十二石官斗,为香灯及修葺之费.等”因为现在讲堂建筑都已倒塌无存,只留下一些屋宇基础和摩崖石刻,我们只能从黄道周的《邺山书院记》、《三近堂记》、《与善堂记》、《乐性堂记》和潘思榘的《重修邺山讲堂碑记》、单德谟的《重建邺山讲堂记》以及其他一些史志记载了解邺山讲堂的详细情况.

黄道周创办邺山讲堂谋划十年,先建三近堂于峡中,再建与善堂于峡北,后建乐性堂于峡南.这三堂就是黄道周及其门人“雅集课艺,因文证圣”的主要场所.

三近堂是三堂中最先落成的,寓义近山、近水、近月.黄道周以自然界中的山、水、月比喻修身应该“好学”、 “力行”、 “知耻”,因为他十分推崇“仲尼好学,周公力行,伊尹知耻”,这个命名蕴含了黄道周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理念主张.堂有轩有庭,庭有梧桂,庭近江,临于钓台.约二丈前,勾曲廉,有砚山.砚山之前,为左翼室,日檀院.西望江源,诸峰蜿蜒,背负山河.

与善堂位于三近堂北面,即邺山神堂,内供有孔子、朱子等圣贤画像,是邺山讲堂谒圣之所.每次讲学前,黄道周都要带领门人、宾客到与善堂拜谒先圣,然后才开始讲课.黄道周在《与善堂记》中提出“心源唯一”、 “与道德邻”思想,认为: “善为天志,事与人同贯”,要以善为本,与人为善,通过道德修养努力达到至善的境界.

乐性堂在三近堂南面,是黄道周与弟子们研讨理论的场所.背负芙蓉峡,石林簇立,江水环之.他认为:“仁义礼智亦总同根”, “学贵知性”,“知性之所生则知天之所乐”.黄道周在《乐性堂记》中说:“乐性堂者,吾党所考论之堂也,诸生至邺山者,计德于与善,征功于三近,从容于乐性.”

这三座建筑掩映在茂盛的草木丛中,虽然建筑物倒塌圮废了,但拨开茂密的荒草、树枝可以看到这里的还保存着一些当年留下的摩崖石刻,其中有不少为黄道周手迹. “蓬莱峡”大字楷书,字径约70厘米,署名“石斋”.“芙蓉峡”为行书,字径约1米多.竖写的“鸟道不绝风云通”题刻足有两层楼高.“墨池”为隶书,字径约40厘米.还有一块镌有字径约70厘米楷书“游磬”的石刻隐没于江中,潮涨而没,潮退而现.此外,还有黄宽题的“黄岩洞”、 “静如太古”及黄可润题的“得珠”、 “半峰”、 “蕉叶”等石刻.黄道周十分重视生态保护,这里起伏的地势、丰厚的植被,一切都保持着天然的“原生态”.我们在这里还找到一块《严禁砍伐树木告示》碑,字迹已经模糊,大约是清道光年间立的,可见古人自觉的环境保护理念.

黄道周说: “古人读书,入山必深,入林必密.”远离喧嚣,宁静论文范文.邺山讲堂就是让学子在山水林泉草木鸟兽中,感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陶冶自己的情操,修养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的素质.

深刻启迪后人的遗产

黄道周一边闭门著书立说,一边开门聚徒讲学.他的教学有明确的教学宗旨和规则,把“明理知性”作为教学的目的,把“学、知、行”紧密结合起来.从他写的《邺山讲仪记》可以看出他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程序和规矩.他在这篇文章里说: “凡讲堂宾客谒圣后,坐定,鸣鼓三通”,接着, “左监升坛,高声唱言,在位莫喧,敬听誓言;右史升坛,遂读誓日:皇皇上天,列圣在兹,父师兄长,悉照临汝,凡我同侪,毋爽尔德,毋贰尔心等”,提出“有为等者不在此位”共七条, “凡在此位者咸涤尔心,立尔志,有失相规,有过相微”.到最后, “礼毕,主人送宾”.

邺山讲堂的教育采取的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课,学生自学,重视练习、实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不同看法,绝不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相信黄道周为我们留下的这笔教育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天改变应试教育会有启迪作用.正因为黄道周教学吸引人,邺山讲堂才越办越兴旺. “溯江而会者数百人.盖礼乐彬彬河汾矣,何其盛也.”史书上还有“当道缙绅、四方人士,环江拱听者,日以千艘”的记载.黄道周讲学时,乘船来听讲的太多,以致把水道都堵塞了.

几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来到邺山讲堂,留下了不少感叹的诗文.如洪思的《邺山》: “讲堂孤冷似渔家,月满茅门闭水崖.礼乐既衰人不见,一声清磬在芦花.”陈箴的《泛舟江东登邺山与善堂有作》: “斯人已千古,别业遗江湄.一水决寒濑,清风长在斯.天高秋籁发,川暝猿啼悲.结念属君子,驾言访辑师.杳杳征帆夕,论文范文落日时.长烟凝石翠,古榭苍苔滋.往返子猷棹,江山谢脁诗.素心难再得,逸唱安可追.”陈常夏的《邺山讲堂》: “千载寻邱壑,诸翁亦姓黄.人多私淑意,我共水云乡.濯壁题诗句,临流结草堂.思君瞻往迹,未忍息孤帆.”郑诚中的《邺山怀古诗》: “弥纶道气谷崖宽,往事登临几浩叹.芳草解人春自碧,孤臣去国史留丹.岂因松菊作归计,未拟江湖老钓竿.到底青毡还旧业,江涛何事夜声寒.”黄可润的《蓬莱峡》: “仙山缥缈路难通,一峡传来渤海中.直是五丁开讲席,天然叠出锦屏风.”由此可见邺山讲堂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黄道崇祯范文

1、以崇祯历书修订为切入讨论明末历法改革作用因素

崇祯元年参考文献总结:

关于黄道崇祯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黄道崇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