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中铁召开紧急会议 对中铁二局珠海隧道透水事故进行通报

 攒菁堂 2021-07-17

轨道世界 RailWorld

开放|共享|价值

Image

导读 ID:RailWorld

中国中铁召开紧急会议 对中铁二局珠海隧道透水事故进行通报

7月17日下午2点,中国中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紧急视频会议。会上,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对中铁二局“7·15”珠海石景山隧道透水事故进行了通报,并安排部署了近期重点工作。

截至7月17日上午9时,救援作业面已向隧道内推进491.97米,距离受困点668.03米,隧道内整体水位下降了约8米。但经过50多个小时的持续救援,目前仍然无法联系到被困人员。

水库储水涌入隧道致搜救困难

事故发生后,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了专家组。根据现场的地质、水文和作业环境等因素编制了通风、监测、清淤、地表回填注浆等抢险救援作业的工作方案,为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救援困难点:

地质复杂,存在风化槽及裂隙富水带,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事故发生时,水库的水面标高为29.93m,右洞塌方在隧道洞顶与水库底之间形成“漏斗”状坍腔,导致水库内储水迅速涌入隧道。石景山隧道为下坡施工,右洞涌水后,通过横通道,水流入左洞,隧道左右洞内水头标高均为28.48m,左洞掌子面顶部标高为10.63m。地表及地下水不断渗流进入隧道,大大增加了抽水量,影响了抽水进度。

积水抽排后,有大量泥沙沉淀,清理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抽排的积水越来越浑浊,可能需要更换为泥浆泵,会影响救援进度。

隧道内空间狭窄,作业面有限。作业现场情况复杂,能同时作业的泵车数量受限。隧道左线、右线均有1条排水沟渠,占用宽度约2米,左线、右线隧道单线实际作业宽度约为8米,每条单线仅能并排容纳两台作业设备,同时还要铺设5至6条300mm管径的排水线路,现场可用的作业面更加有限。

现场作业环境较差作业调整推进耗时长。作业向前推进过程中,时常需要挪动300mm管径的水带线路,一段充满水的100米水带线路重量达到约6吨,挪动水管并推进作业面至少需要10名指战员;由于现场作业环境较差,大功率机械设备运转时间长,需要梯次轮换,调整过程耗费了人力和时间,也影响了作业推进的速度。

一氧化碳浓度易超标,无法连续工作。由于消防车等救援设备是柴油发动机,易产生一氧化碳,导致隧道内一氧化碳浓度易超标,最大超标达数倍。按照安全规程,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24PPM(万分之0.24)。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救援人员不能在隧道内长时间连续工作。

专家提到针对上述困难,按照“上堵下抽”的原则,提出了地表回填注浆、加强通风、监控量测、清理泥沙等抢险救援作业的举措

Image

救援人员在隧道左洞事发现场全力搜救被困施工人员

一是提高洞内排水功效。针对隧道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问题,我们在已有8台轴流风机基础上,增加并启用8台射流风机,改善了隧道内救援作业环境。持续增加了排水设备,紧急调集泥浆泵10台套、500kw发电机7台、75kw混流泵1台、75kw水泵2台、30kw潜水泵3台、90kw污水泵3台、罐车10台。抽排水设备采取“用二备一”的措施,防止其中一台出现故障影响关键时刻的抽排水。

二是实施水库地表回填注浆。针对洞体山体裂隙与水库连通、水库储水持续补给的问题,我们投入了20台套设备、110余名作业人员,于7月16日下午15时已完成拱顶回填,共计填土约11000方。截至7月17日上午9时,已进场水泥90吨、水玻璃20吨,投入钻注一体机12台,已完成50方注浆。

Image

吉大水库透水点地表回填

Image

吉大水库透水点注浆浇灌

三是开展洞体结构安全和洞内有害气体监测。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我们持续加强地表水文地质实时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山体、库体、水体、地表回填的监控量测;持续加强洞体稳定性、隧道渗漏状况、地表沉降状况和洞内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建立洞内外情况每30分钟定期通报预警机制,确保抢险救援人员安全。同时,开展外围巡查监测,从16日起开展空气、水样环保和卫生防疫监测及气象监测预警,截至目前各项监测指标正常。

下一步,将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从五个方面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加紧抽排水,根据实际情况对隧道顶板进行分段监测和加固处理,防止塌方。

二是进一步加强隧道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确保洞内气体指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

三是进一步做好技术准备,结合坍体随水流进入洞内的实际,细化洞内清淤工作,探索采取蛙人下水等手段千方百计搜救被困人员。

四是做好卫生防疫和风险防控,加强水体监测、卫生消杀等工作。

五是做好受困人员家属安抚工作。

16日,广东省政府成立了珠海市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调查组,明确了事故调查职责、任务和有关要求,将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

素材来源:综合自珠海发布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