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时节说夏至

 石岩里人_牛歌 2021-07-18

 【牛歌撰写,原发表于网易《牛歌的博客》】

      前天是夏至日,按我们这里的习俗,无论城乡,夏至日是要吃馄饨的,过去如此,今也如此。不过,也有像我们家这样的一些人家,对夏至吃馄饨的事渐渐淡化了。因为如今吃馄饨很是方便,不像旧时把吃馄饨当做一件稀罕事,只要有空闲,平时想吃就可做了吃,特别是家中有小孩子喜欢吃馄饨,还会每次多包一些馄饨,头餐吃了,剩下的冷冻在冰箱里,以后分几次弄给孩子吃。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天大家要吃馄饨,买馄饨皮子的地方要排上老长的队,没那个功夫,也没那份心气,何必去凑这个热闹。其实真的要吃,商场里还有现成的冷冻馄饨可以买,总觉着那没有自己做的好吃,所以也不想去买。

       小时候,住在山村里,倒是年年夏至吃馄饨的。夏至前,新小麦早已收获进仓了,做馄饨皮子的面粉是自己家磨的,吃起来口感特好。这磨面粉一事,我妈妈总是先把麦子淘洗晒干后,到有石磨的村邻家里去磨。那石磨比较大,至少要三个人才能运作。我人小,不会拉磨,就是后来稍大些也不会拉磨,因为我一边拉磨,一边看到石磨的上片在转动,听着那咕噜咕噜的声音,我的头就要发晕了,心里会泛泛的难过。好在山村里的人都很淳朴善良,邻居间相处很友善,那些奶奶、婶子、嫂子、姐姐们都会帮忙的。

       馄饨皮子也是妈妈亲手用擀面杖擀的。山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擀面杖,那是用一根一握多粗的硬树棍做的,大约有一米长,表面刨得很光洁。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条或馄饨皮子,比如今机器轧的口感又要好得多,光洁,有韧性。在邻里诸妇女中,妈妈可谓是个擀面的好手。那时,吃面条是经常的,吃馄饨毕竟不是很多,所以平常要是谁家包了馄饨吃,总要给左邻右舍送上一碗的。往往听到邻居赞赏母亲的手艺好,擀的面皮又薄、又匀、又韧又光,好吃,她们都擀不出这样好的皮子,有的厚薄不匀,有的薄一些就擀破了。别说大人们称赞了,就我这个小孩子家,也觉着人家的面条或馄饨皮子,吃起来要比我妈妈做的差几分。所以,有时候,邻居家为了做得好吃些,也会央我妈妈帮他们擀一下馄饨皮子的。

       那时吃的馄饨,餡儿是最简单不过了,是极少用猪肉的,更不会像如今这样放很多的肉了,基本上是素的,或苋菜,或小青菜,或豇豆之类,打几个鸡蛋,或是加点小虾子干和在一起斩碎了,再放进几条匙菜油。这小虾和在里面,也真有点鲜味,我常常想吃。可是如今我家里有人不喜欢那虾味,也就只好忍着了。

       记得小时候,夏至吃馄饨,一般是晚餐。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吃了馄饨后,天色还很亮,有大秤的村邻会把大秤扛到大门外的场子上(雨天就在屋子里),给自家的孩子、也给邻家的孩子称体重,这也是一种风俗。这天称的,倒基本上是“净重”,由于是在盛夏,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是光膀子的,更小些的甚至连裤子也不穿,挺着个吃饱了馄饨的圆肚子来称的。抱在手上的孩子,大人会记住他们的体重,有记忆力的孩子,他们会记住自己的体重,并且在小伙伴们之间议论,谁比谁重或轻,重多少,轻多少,到后一年,又比自己一年长了多少重,比谁多长多少等等。不过,这称体重,实际上还只是个约数,因为第一,大人一般只报个“斤”数,不会说到“两”的;第二,这称重有个讲究,秤砣只能往外赶,不作兴往里抹,也是为图个吉利,表示孩子要不断成长,不能倒缩。这种夏至吃过馄饨称体重的习俗,好像是我在十岁以前的事了,解放后似乎就不兴这些事了。

                                                                                      2010.06.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