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蔺皇华龙田坝】听老人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古蔺同乡会 2021-07-18

老人们讲述的皇华龙田坝故事

罗兴宇

龙田是皇华镇的一个村,俗称龙田坝。

龙田坝是四山环绕的一个大坝子,皇华河把这块土地一分为二成为两个部分,水源保证,土地肥沃,是山区少有的田坝之一,养育着祖老祖辈生活在这里的罗、陈、赖、施等几大家族数千乡民。 


红军过龙田时是残酷的寒冬腊月

01

龙田红军故事多   

陈西伦:小时候听父亲陈崇章讲,家里给上几辈做大斋,红军从石宝—山羊沟—新龙湾—青冈林(现龙田村六组),我们家在大路边,做大斋比较热闹,红军长官到我家看热闹,父亲陈崇章和母亲朱玉容出来接待红军,红军长官看到亡碑上有朱姓亲戚,就主动攀谈自己姓朱,父母亲招呼红军进屋吃茶吃饭,朱姓长官给父亲讲述了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向父亲了解当地的情况。

周应西:小时候听爷爷周儒俊讲,红军从山羊沟过来途经龙田坝,龙田坝种植水稻,正值冬季,田里扎着稻草堆,红军用稻草直接铺着睡觉,见到義里寨(现毕比寨)有木质结构大瓦房就派人前去查看借粮,大瓦房为赖焕廷家,因国民党宣传红军共产共妻,赖焕廷家人全部躲山里去了,家里的粮食和肥猪没有转移完。红军战士回来给领导汇报情况,领导给赖焕廷家写了一封信,并让一个班的战士带上银元去把赖焕廷家的粮食和肥猪换回来,命令部分战士在清澈的龙田河里面捞鱼,炊事班在龙田河边支起大锅,将肥猪宰杀。

后来听说红军有一分队从龙田坝去打银庄曾百万。 

罗泽举:小时候听嬢嬢罗辉群说,红军当年路过龙田坝,家里救治过红军,后医治无效。后安葬在门口的花椒刺旁,红军所带的枪支等物品均做陪葬品。

陈弟凯:1967年前后罗应财房子翻修,砍掉旁边的一两个人才能抱完颗冻青树,在刨树根时发现枪支10余支(枪的撞针被红军取走)。枪支送交金星公社郭吉辉。

施瀚周(现龙田村十组)十三岁左右随红军参加长征,随后在贵州境内的战场上负伤,负伤后领导见其年龄较小,就动员回家养伤,2009年冬月逝世。

小时候听老人讲述,田湾当时大瓦房,红军在此居住,红军从石宝方向过来,向铁厂方向前进,红军人数众多,走了三天三夜才走完,头上和身上用杂草和树枝做伪装。

罗辉群老人所描述的花椒树下的红军坟由2010年左右龙田进行园区改造,当时无人管理,也不清楚情况,将无名红军坟平了。

陈弟凯老人介绍龙田进行园区改造平掉的红军坟旧址

赖正强:受红军爱国热情的影响,邻居罗德该、杨永强的伯伯等人新婚不久还未生育子嗣也随红军长征,了无音讯。

有一个受伤的红军在罗泽甫家住,叫晏光明,伤好后就在罗泽甫家居住,平时和罗德培(罗泽莆的父亲)一起背盐巴在皇华、石鹅、铁厂赶场。1953年办理通行手续回江西老家。

听老人描述,红军在赖正强家住了两次,一次是1935年1月(1934年腊月),当时家里已经准备了过年的猪肉,汤粑面(汤圆粉)等年货,红军在家吃住了2天,并留下了银元。另一次是1935年2月红军再次路过赖正强家并居住3天。

1959年正月初五王梓钦、李永淮、陈应柱、万元刚、赖正强5位龙田青年在龙田村文昌宫集中出发去古蔺,到达古蔺集中换新军装,在古蔺学习两三天后统一乘坐军卡车去成都。古蔺同批400余人一同到达成都,从成都分兵,龙田村的5位均分往阿坝州0265部队(骑兵第一团)。

3月1日在部队集中宣誓入伍,4月2日进军壤塘平乱。赖正强负责留守团部,其余4人一同出发平乱。李永淮被分配到部队一连,行军途中因尿急找地方方便,导致掉队,壤塘地区是草原,掉队以后无法找到大部队足迹,大概4月5日李永淮还未到达壤塘,部队开始出动兵力大规模搜寻李永淮。

1959年9月壤塘解放,在土匪窝找到李永淮所管理的马匹(马匹屁股上烫有标记)和枪支(枪支编号)审问俘虏,通过部队翻译(通司)李永淮因迷路一个人一条枪两匹马误入土匪窝后被抓,土匪把李永淮捆在柱子上进行几天几夜的严刑拷打,逼问其部队番号,人员装备配置等信息,李永淮均闭口不言,经过数日的拷打审问土匪均未得到有效情报,最后土匪头子下令将李永淮全身涂上酥油活活烧死。

1959年部队集中到甘孜过国庆,1959年12月部队从甘孜进军西藏,驻扎在西藏贡觉县,王梓钦在骑兵团三连,任副班长机枪手任。1960年4月部队三岩县剿匪,王梓钦所在连队为老兵,1959年5月1日负责带四川省乐至县的一排新兵进行野外拉练训练。当部队行进至斗巴沟遭遇800余土匪,部队迅速占领两边高地,战斗中副班长机枪手王梓钦战斗勇猛,冲锋在前,因当时西藏大雪,天气恶劣,敌众我寡,新兵无战斗经验等因素,造成此次战役王梓钦等18位战友壮烈牺牲,7人负伤。

周启蛟(古蔺水口人)同王梓钦参加斗巴沟遭遇战,在战斗中右小腿负伤致残。卢世杰(皇华镇利和村)同王梓钦参加斗巴沟遭遇战。

李永淮、王梓钦的烈士证书由赖正强负责整理签发,由部队转发地方。

赖正强老人向笔者讲述龙田红色故事

施泽康: 小时候听三爷爷(施明安)讲,当年红军在庙儿领驻扎设立岗,毛泽东等领导人住在庙儿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毛泽东的画像比对确认)。 

龙田村支部党员施林康向笔者讲述龙田红色故事
罗泽金: 小时候听父亲讲,红军路过龙田坝,住在小地名新田湾,赵家湾两处大瓦房。我们家在龙田地区比较富有,家有10余担大水田,家庭成员有是祖祖罗万向,罗万向妻曾氏,祖父罗仕宾,祖母赵氏,大伯罗德寿,伯娘赵之兰,堂哥罗泽其,二伯罗德铭,二伯娘曾先容,三伯罗德禄,父亲罗德位,当时国民党宣传共产党带领的红军产共妻,听到红军来了,罗万向妻子曾氏舍不得家产,不愿意离开,其余人全部吓跑了,因家里比较富有,家里有猪有羊。

罗万向妻子曾氏因性格比较烈且带有恐惧心理,不配合红军工作,红军长官告诉曾氏是老人家,不要怕,我们是红军,不乱打人,如果不配合就只有先把你捆斗哦,沟通无效后将其捆绑在门口的大柱子上。

夜晚时分,值班哨兵见天气转凉,告诉曾氏是老人家,你不要跑,天气冷了,我给你解开绳子你烤一下火。解开绳子后曾氏在房子转看到,转看到屋里屋外都睡满了人,枪支整齐摆放。然后曾氏从后门逃跑,哨兵开始追,后被哨兵马刀砍伤颈部。后逃跑至鹰嘴岩,又从鹰嘴岩转移至潘二湾亲戚家。后红军宰杀了家里的猪羊。

罗泽金老人向笔者讲述龙田红色故事
杨永强: 小时候听父亲杨义周讲,红军路过龙田给伯伯杨义顺和伯母罗小妹(梨子萍)刚结婚,还未生育,红军居住在家里,给他讲述红军故事和政策,杨义顺深受感动,和舅子(妻子的兄弟)罗某商议并一同随红军长征。后来罗某背了两件血衣回来,告诉家里人伯伯杨义顺牺牲,罗某信息不祥,后伯母改嫁。 

杨永强老人向笔者讲述龙田红色故事
周席江:罗泽甫流传,有几位红军伤员现龙田村三组小地名上战沟养伤,久治不愈身亡,葬于上站沟对面山沟沟里(现龙田村2组),解放后其中一位红军亲属从贵州过来将坟墓移走。 

龙田村退役军人罗德勇带领儿子罗华侨守护无名红军坟
王懿:我父亲王世学是由我曾祖父抚养长大的,从我和我妹妹很小的时候就时常给我们讲述我曾祖父参加红军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在皇华街上也广为流传。
我曾祖父王恩普,又名王廷亨,家住现皇华镇龙田村六组,生于1912年2月18日,于1979年4月12日因患肝硬化疾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8岁。
曾祖父于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龙田坝时,毅然决定参加红军,当时他已结婚并有一个半岁多的孩子(也就是我祖父王彦钦),先后参加了四渡赤水战役、强渡北盘江战役。后来,又跟随红军继续北上抗战,在西昌会理战役中,王恩普的右腿被子弹穿透打成重伤,和一名云南籍红军战士一起被部队托付给当地老乡照看。但部队离开后,他们被时下的土匪擒住,活埋七天七夜,受尽折磨,幸好土匪并未埋深,又逢当地下雨,靠雨水保住性命,后来仅凭他们两人的坚强毅力爬出来,沿途乞讨为生计,才各自回到家乡。
回乡后以务农养活一家老小,还又生养了我二叔祖王梓钦、三叔祖王赐钦。他在皇华镇时常向当地百姓和学生讲述红军故事,传扬红色文化。同时他还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中国未解放,就要把儿子儿孙送到部队当兵。而且后来也兑现了他的诺言:我二叔祖王梓钦于1959年应征入伍,1960年5月1日在西藏平叛斗巴沟战役中光荣牺牲,追认为烈士,现葬于贡觉县烈士陵园。我父亲王世学于1976年也应征入伍,在内蒙古51155部队服役,于1982年复员。所以,我曾祖父他既是红军,也享受烈属、军属待遇。
我父亲还给我们讲,曾记得大概在1971年至1973年间,当时我父亲正上初中,古蔺文化馆有两名工作人员到我们家调查红军生活情况时,曾把我曾祖父留给他的唯一的纪念品“红军皮带”和调查材料一同带走,当时我曾祖父本人还不同意,因这是他唯一的念想,后来我父亲又做我曾祖父的工作他才同意,该物品现留展于太平四渡赤水纪念馆内。

图上腰带为皇华镇龙田村王恩普老人参加红军时部队配发

笔者调查的红军路线

龙田坝红军路线(大石板路)是:

 1.观文—铁厂—红籽坳—新寨—营山—上战沟—大坪子—山羊沟—可贝—石宝

2.皇华—邓家湾(沙泡树)—河嘴上—白果树—麻窝沟—大寨(石鹅场)

3.龙山—狮龙—轿子顶—粑粑田—七郎坡—红址凹—利河—道沟田—义里寨(毕比寨)—甘榜上—簸箕田—咔机场(皇华)



02


解放后的龙田坝
据金星乡党委书记周席江的回忆:1950年7月,古蔺第二次解放,成立皇华区,所辖皇华、龙田、洞坝、龙井、石鹅、大坝、永兴、铁厂共八乡。
当时的龙田坝是一个乡,称为龙田乡,乡长是营上兰国兵,副乡长是新华村邹光普,文书是上战沟罗泽甫,妇女干部是杨立英,武装干部杨义海,青年干部是陈绍章,副文书是施泽雨,组织干部是兰国齐。记得当时没工资,待遇是乡自筹粮,每人每月20斤大米,办公地点在文昌宫(现龙田村十组施泽炯房子),在文昌宫设立龙田小学,开办一至四年级,首任校长是胡在宽。
龙田乡下属7个村,每个村都成立村农协会。新华村主任是张启贤,副主任是梅廷贵;利河村主任姚少伦,副主任是汪世利;飞凤村主任是张启发,副主任是王安臣;义里村主任是赖向奎,副主任是赖仲常;顺江村主任是袁少香,副主任是陈哲明;顺利村主任是李泽培,副主任是陈百松;富兴村主任是施仲江,副主任是施泽雨。
1955年至1956年为初级社,1957年为高级社,1958年为人民公社。1956年区皇华区,丹桂区,石宝区合并石宝区。龙田乡并皇华乡,利和村和新华村合并为利和村;顺江村和顺利村合并为顺利村;富兴村和飞凤村合并为龙田村;義里村未合并。
1957年龙田村支书是施仲江,村长是周俊尧;顺利村支书是袁绍香,村长是李泽培;義里村支书是赖项奎,村长是赖仲常。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龙田村、利和村、顺利村、义里村合并为一个片区龙田村。在龙田村成立农业机构卫新联,联长是罗辉群,支书是雷开旭,村长是李泽培,副支书是施仲江,副主任是施永江,仓库保管员是万术尧,片区办公室负责人是周席江。办公地点是(现龙田村九组田湾陈西江老房子)。县里面派工作组指导龙田片区翻深耕、促高产,夏季种水稻、冬季种麦子。各村民小组设伙食团,集中发展农业,集中生活。
1959年龙田片区解体,正式划分为3个行政村,分别为龙田村,支书是雷开旭、村长是施仲江、文书兼会计是周俊尧、妇女干部是王上英、武装干部兼出纳是施永江、组织干部是谁?现在回忆不起了;利和村支书是姚少能、村长是汪世利、文书兼会计是徐仲恒、妇女干部是陈文先、武装干部是胡兴明、组织干部是胡仲伦、出纳是汪代科;顺利村支书是袁绍香、村长是李泽培、文书是周禹良、妇女干部是万元寿、武装干部是王开学、组织干部是陈百松、会计是陈宣章、出纳是周席江。

 龙田村支部周席江老党员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04年强村扩组,与同乡的顺利村合并组建龙田村,属金星乡管辖;2015年金星乡改为皇华镇,该村属皇华镇管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