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锡瑾 | 捞荇菜

 丁中广祥 2021-07-18


捞荇菜

江都  陈锡瑾

陈锡瑾先生:1937年生,丁中1955届校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作协会员。有六百余篇(首)故事、童话、寓言、儿歌、散文、连环画脚本等发表在《小朋友》《少年报》《新民晚报》《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刊物,著有《一串红灯笼》等。

荇菜俗称虾鱼草,茎儿又细又长,叶儿既大且嫩。鱼虾都喜欢吃,同时,它又是喂猪的好饲料。

我的老家在邵伯湖西的圩田地区。记得1957年的夏天,连续下了几天的雷暴雨,引发了洪水。突然间,水位陡升,到处一片汪洋,田间的庄稼都被淹了。还好,只过了两三天,洪水就慢慢地退去,损失不算大,实属万幸。

洪水虽然退了,但离家头二里地的草滩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眼望不到边。时间一长,就到处长满了一米多高的荇菜。

荇菜俗称虾鱼草,茎儿又细又长,叶儿既大且嫩。鱼虾都喜欢吃,同时,它又是喂猪的好饲料。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猪多,肥就多,粮食就会大丰收。那时,村中每家都要养两头猪。猪子平时多吃细糠,也搭配一些饲料,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可以长到200多斤。到了年底,一头卖给收购站,一头宰了腌肉,准备过大年,犒劳一下自己。

一天下午,大哥和我各自扛着一根长长的粗竹竿,弟弟背个鱼篓儿,一起直奔草滩而去,准备捞一些荇菜回来喂猪。

因为天热,我们都赤膊,只穿了一条裤衩儿。来到了草滩,我和大哥“呼”地一下就跳到水中。水齐腰深,我们面对面,分别握着竹竿的两头,同时将它捺入水中,收拢后,就用力绞动。我们连续绞了几圈后,再猛一提,头二十斤的荇菜就被连根拔起。再用力在水中荡一荡,根上的泥土就清洗干净了。竹竿一抽,一大摊荇菜就浮上水面,将它们放在一起。接着再绞,一会儿就捞了一大片荇菜。


绞着绞着,我眼睛一高,发现水中有条大草鲲,正在草丛中挣扎。我和大哥喜出望外,就急忙扑了过去。大哥是个捕鱼能手,他用双手卡住了鱼腮,我就勒住鱼尾,很快来到岸边,用手掂一掂,呵呵,像个牛腿似的,足有五六斤重。

弟弟因为年龄小,个子小,不敢下水,他就背着鱼蒌,在岸边水浅处,这儿找找,那儿摸摸,忙着拾螺蛳,捉泥鳅,逮水虾。我们把鱼放进弟弟的鱼篓里,乐得他合不拢不嘴儿。

那时,我正是读师范,放着暑假,将此事写了篇报道《荇草是喂猪的好饲料》,时间不长就发表了,还收到了稿费三毛钱,激发了我写作的积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