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你,红海湾遮浪【蔡金针 | 文学看台2377】

 海陆物语 2021-07-18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蔡金针:探访汕尾坎下城

蔡金针:走过“民国街”大塘骑楼

蔡金针:咏海甲山

蔡金针:甲子曾经通往湖东的捷径

庄海君:醉倒了红海湾遮浪灯塔

................................................................................

................................................................................

走近您,遮浪

●蔡金针

“遮浪”,本地人对它的理解,或许有不同的说法。而我初听此名字,觉得很不解,为什么用它命名呢?

遮浪,原来是海丰县的一个镇;因建汕尾市,改属汕尾城区。后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由镇变为街道,与田墘、东洲同属于红海湾。同时,遮浪是一个半岛,又称“南澳半岛”,位于汕尾市区以东18公里处,东临碣石湾,南依红海湾,三面环海。

素称“粤东麒麟角”的遮浪半岛,濒临南海,礁岩多姿多彩,“山、海、沙、石”兼备,“湖、岛、湾、屿”迥异,海水由于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半岛东西两边的海面景象迥然不同。当这边的海面波涛滚滚、巨浪排空,尤如万马奔腾“卷起千堆雪”之时,那边的海面却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恬静宜人,一动一静,令人赞不绝口,实为不可多得的“遮浪奇观”。难怪它与“ 莲峰叠翠、金厢银滩、红场星火、玄武灵声、有凤来仪、南万椎涛、五坡正气”被评为“汕尾八景”。

顶着夏天的烈日,吹着海风,闻着海水喷,我随“汕尾文化之旅——红海湾行”釆风活动团队,来到遮浪。只是闻名,但从没有来到的我,今天才真正领略到遮浪的独特风光,让一个有神奇色彩的地方,在我们面前逐一演绎着一幕幕的场景,诉说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这次,我们参观了遮浪田寮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田寮村是个渔农结合的滨海乡村,它位于红海湾与碣石湾交界处的遮浪半岛,是广东省汕尾红海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的组成部分。

当乘坐的汽车进入南海观音寺牌坊大门,又在导游小吴的带领下,我们五十多人来到了南海观音旅游景区。据小吴介绍,它位于南澳岛打石澳,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此地岬屿相连、礁石叠兀,港湾交错,风景优美,相传观音在此得以度成正果,成为“四大菩萨”之一,留下了许多观音的圣迹,并留下了许多神奇美丽的传说。在这里,我们欣赏到海边的风化石,或似“佛流沙”,或似“佛印石”,或似“得度石”,或似“莲花”……让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位雕刻大师,正在认真地美化这座古老的滨海城市。导游小吴津津有味地讲述观音娘娘在此得以度成正果,但我并不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人们为了神化这个地方,才编造了这个故事。但这里确实是一个值得一来的地方,因为汹涌而来的海浪长年的拍击海边的岩石,无遮掩的日光照射,岩石风化脱落,一块块巨石变成了一个个带有神奇的传说,才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这里看山、赏石、听海。

据记载,“遮浪南海寺”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即展界之初,由迁民在祖籍闽南供奉的一尊观音菩萨,迁移此建庙供奉。这印证了人们所说的观音在此得以度成正果这个故事,是有人编造的。但我们真正看到的是,观音阁座落在“莲花岩”下,阁内盘坐于莲花圃上的观音神像金辉灿烂,香霭袅袅。更奇的是亭亭玉立的“赐水观音”,向信众源源不断地施舍芬芳的甘露。来自陆丰博美的文友阿莲竟用矿泉水瓶在装观音手中瓶子流出的泉水,她说带回家祈求平安。

流连在山、海、沙、石跟蓝天、白云汇成一片的海边,游人醉了。

我们到达遮浪炮台,天气依然很热。但导游小吴还是不厌其烦地介绍,“ 遮浪炮台位于红海湾遮浪西南一公里处,东、西、南三面临海,视野广阔,为捷胜所城的前哨。距碣石一百三十里,距捷胜三十里。该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石碣卫拨兵防守。炮台及兵营墙体均用花岗岩石块砌筑,墙宽2.2米,残高2.5米,四面周长123米,面积900多平方米。正面有10级台阶,台阶上面为炮位,炮位设有东、西、南三个方向,各炮位长3.5米,宽1.3米,均为灰沙夯筑,各炮位之间有通道。炮台北侧与兵营相连,兵营平面成梯形状。北面设有大门宽1.74米,高2.4米。四周设垛口36个,内面分设营房8间,配置海防火炮8门。”虽然我们了解到古炮台的历史,可是怎么才能找到它的过去呢?

当文友哼唱着《外婆的澎湖湾》中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就有人套用了“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个古炮台”,来记录我们今天红海湾釆风之行,让歌声回荡在这个古炮台之中。

在兵营的石头围墙外,有迎着阳光、雨露、风沙、海浪成长的仙人掌,还有不知名字生命力旺盛的绿色植物,跟里面早已没有什么的兵营、靠海的古烟墩、仿制的大炮为伴。过去,这座古炮台不知抗击了多少来犯的倭寇、海贼,保护了沿海地区的安宁;如今,它却是人们来这里旅游、观光、采风、考古的好地方。

就在这遮浪炮台与南海寺之间,是遮浪核心旅游区,即遮浪南澳半岛,这里不管风吹向何方,总有风平浪静之处, 遮浪因而得名。半岛两侧、东西海面,景象迥然不同。东临碣石湾,海面波涛滚滚,巨浪排空,如万马奔腾;西临红海湾,海面风平浪静,波光粼粼。

几年前,我出席第五次市团代会,听一市领导讲话,他说到“好水好山好汕尾”时,引一前领导说过的一句话,向我们推介遮浪是个好地方,可以开发成为天然浴场,带动我们汕尾地区的旅游业。“遮浪啊遮浪,这边有浪,那边无浪,你看这浪,怪浪不怪浪”。“浪”指波浪,但作为海陆丰人初听着这一句话,也许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了。

生长海边的我,家乡的海,不知去过多少次。面向大海,放飞自我,也自然脱鞋,卷起裤筒,走向大海,让海水浸泡双脚,当波浪涌来时,让人有了“海纳百川”的滋味。

因为这里海面平静,是个天然的、免费的海水浴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结伴而来,带着家人而来,租了救生圈,买了泳衣,走向大海,开始幸福的畅游,品味人生的乐趣,洗涤身上的一切晦气。

据说,很早以前,有位仙人云游这南澳半岛,被遮浪的奇观迷住了。适逢东边有一渔民归来,仙人就化作老翁去乞鱼。那渔民却一毛不拔,奚落他。仙人大怒,遂兴风作浪,使东面波涛汹涌。过了一会,仙人又见西边有一渔民捕鱼而归,就重施故技。此渔民虽然鱼儿寥寥,却悉数奉送。仙人大喜,便使西面的海湾风平浪静,水清如镜。

带着满怀的希望,我们跟夏日的遮浪海风撞了一下腰,仿佛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踏着夕照的遮浪海沙滩,捡起一枚永不褪色的贝壳,结束了一天的红海湾采风活动。

遮浪,一个神奇的名字,会是一种品牌。走近您,让人觉得并不陌生,因为您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正在给向往你的人诉说。

可能你会读:

................................................................................

碣石观音山云中居【吴雁程 | 文学看台2375】

常快活是真功夫【陈   坎 | 文学看台2374】

长沙炮台的守望【黄少林 | 文学看台2373】

谒长沙古炮台【卓祖武 | 文学看台2372】

小暑忆当年【陈汉慧 | 文学看台2371】

醉倒了遮浪灯塔【庄海君 | 文学看台2370】

红海湾内寮庵莲蓬【王晓忠 | 文学看台2369】

红海湾郑祖禧庙【陈建深 | 文学看台2368】

海陆丰与汕尾市的关系【海   魂 | 文学看台2367】

阿果背负的情感【庄   场 | 文学看台2366】

夏日骑行【林培琼 | 文学看台2365】

................欢迎点击进入关注公众号................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