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错了,我就扇自己!”别让内疚式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

 瑞思英语 2021-07-18

在儿童教育节目《不要小看我》中,一对母女格外引人注意。

女儿桃子是一个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妈妈则是一个有严重“强迫症”的人,事事要求完美。

她的强迫症严重到什么地步呢?

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在短时间内牢记表演的歌词,当桃子第三遍还没有记住时,就发火打了她;她曾让桃子背课文背到半夜一点多,桃子因为害怕和困倦,始终没有背下来,急躁的妈妈居然扇自己嘴巴,以此来惩罚孩子。

虽然事后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内疚地向孩子道歉,但是妈妈的极端做法给桃子带来了极大的恐惧,让她不再相信妈妈,并且把错误都归在自己身上,不敢和妈妈提要求……

桃子妈妈的育儿方式引起网友们激烈的讨论,大多数网友认为,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让孩子内疚以达到教育目的是非常不可取的,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健康。而桃子妈妈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内疚式教育”。

“内疚式教育”是家长通过自我伤害或者卖可怜来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内疚心理,通过操控孩子的情感来控制他们的行为,这种带有“道德绑架式”意味的教育方法,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桃子妈妈的做法再一次提醒我们: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良好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过度的付出,带来的不是感动

而是压力

曾经看过这样一条新闻:

一个男孩在父母的千恩百宠下长大,在父母眼里他永远都是需要精心照顾的宝宝,不管他做什么都放心不下,到了初中高中还要每天接送,弄得男孩被同学嘲笑,苦不堪言。

考上大学后,男孩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远离家乡,可以自由、独立了,没想到父母依然不放心他,甚至每隔十多天就会拎着大包小包坐五六个小时的火车来学校照顾他,还美名其曰“只要你好,爸妈累点也没事”。

父母的过度关心和付出让他倍感压力,每次同学戏谑的眼光和父母疲惫的神情产生的强烈对比,都让他在内疚的同时,又非常无地自容。

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但是孩子会一天天长大,父母也应学会放手让他们独自去面对一切。

马卡连柯曾说:

“一味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

无意识的孩子,会在父母的付出中养成唯我独尊的坏习惯;而对于有自我认知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为了以后的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会独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而家庭要教养他的,就是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家长们千万不要感动了自己却害苦了孩子。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拒绝道德绑架式的孝顺

养育孩子的初衷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会说“为了养儿防老,为了老了之后有人能承欢膝下”,小白的妈妈就是其中一员。

小白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则在家照顾她和弟弟。

为了让孩子“孝顺听话”,从小到大,姐弟俩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妈妈说了算。有时候姐弟俩有了不同的意见,妈妈便用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孩子带大为理由,让子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和姐弟灌输“都是因为他们自己才会这么辛苦劳累”、“不把母亲放第一都是不孝”的观点。

在妈妈道德绑架式的教育下,姐弟俩很少自己做决定,生活都是围着家庭转,哪怕有几次单独出去玩也都是满满的负罪感,仿佛自己做错了一样。

前段时间,引发大家关注的云南野象群有一幕令Professor印象深刻:

当象群入睡时,成年象围成一圈,把小象紧紧的护在中间,保护孩子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大自然中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人类也不例外。

小白妈妈希望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之常情,但为人父母,不应该为了自己给孩子灌输错误的观念,控制他们的言行和思维。

就像罗斯·坎贝尔所说的那样: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

教育孩子要注意语言方式

邻居陈姐没有上过大学,这是她一生的遗憾。

也因此,她对女儿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晚上经常能听到她催促孩子学习、背单词的声音。

一旦孩子不认真学习或者成绩下滑,就能听见她疾言厉色的呵斥孩子:

“我辛辛苦苦的工作都是为了谁?累的一身毛病都是为了你能好好学习,我供你吃供你穿,自己连件衣服都舍不得买,你就这样报答我,你有没有良心啊?”

昨天晚上又上演了这一幕,当妈妈训斥完后,被逼急的孩子哭着说:

“我讨厌妈妈!你真是个坏妈妈!”

听了孩子的话,陈姐既愤怒又痛心,她不明白自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结果却换来孩子的讨厌。

生活中这种场景比比皆是,父母总是希望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后而体谅自己。然而这些情绪一旦宣泄出来,就好像泄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在情绪的干扰下,父母很多脱口而出的语言会变得越来越犀利、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增广贤文》中就曾写到:“利刀割体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语言的杀伤力太大了,利刀割破的伤口都可以愈合,而恶语伤人带来的伤害却永久不会消亡。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语言方式,不要为了自己的一时痛快,而说出让孩子“扎心”的话。

 

Professor点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是一颗树摇动一颗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你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然后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和以身作则的态度去影响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