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曾经耗时50年,跟踪了11,000名婴儿,拍过一个高分的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 解读了父亲跟孩子的关系,其实父亲跟孩子的关系在胎儿期就已经有了。 有一些爸爸会在妈妈出现孕早期反应的时候,也出现妊娠期反应,有爸爸说自己在老婆出现头晕困烦的孕期反应时,爸爸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的孕吐现象。 而胎宝宝在肚子里面也能感受到爸爸的声音。
而在孩子出生之后,很多爸爸也会无师自通地学会抱孩子,在抱孩子的时候会变得很轻柔,跟平时粗手粗脚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如果是一个爸爸听到孩子的哭声,会下意识地安抚孩子,对孩子说不要怕,爸爸在这里。 如果不是一个准爸爸,是一个单身男士,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他会很烦躁甚至会很焦虑。 所以爸爸天生也是会带孩子的,妈妈不用担心爸爸带不好孩子,毕竟这个孩子身上也流着他的血脉,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办法去带好孩子的。 爸爸带孩子可能会相对粗糙一些,孩子会磕磕碰碰,越是这样孩子越是能够在挫折中长大,能够去对抗挫折。 爸爸带大的孩子,情商、社交能力、语言能力会更强,妈妈快放手
妈妈带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哭闹情绪失控,很多妈妈就会发飙甚至威胁孩子,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但爸爸相对会比较理性,可能会等孩子哭完之后,再跟孩子讲道理。 而孩子耍赖的时候,很多妈妈会扛不住,最后干脆满足孩子的无理需求。爸爸的原则性会更强一些,让孩子知道耍赖是没有用的。 所以让爸爸带孩子,孩子的情商会更高。
妈妈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摔了磕了碰了,天天要拉着孩子。但是爸爸带孩子就会放手让孩子去冲去玩,如果摔倒了,那么爸爸就可以抱起来安抚一下。 孩子只有不断地摔倒,不断地站起来,才能掌握游戏的方法。 之前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学滑板车,怎么都学不会,孩子总是畏畏缩缩的。结果给爸爸带了一个星期,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滑滑板车。 因为爸爸带孩子学滑板车的时候,放手让孩子去自己练,孩子摔倒了再起来,孩子摔了几次之后就学会了,所以爸爸带的孩子会更勇敢,更有勇气去接受挑战。
妈妈带孩子出门,可能是妈妈之间互相撮合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爸爸带孩子出门,却会让孩子自己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什么争执的话,爸爸一般也会熟视无睹,除非打起来了。 但是妈妈就会有点神经质,孩子在抢玩具的时候,妈妈就已经开始介入了,这会导致孩子在社交中难以把握分寸。 所以爸爸带的孩子社交能力会更强。
爸爸带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可能会倾向于引导孩子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探索,而不是实时地引导孩子。 这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孩子在长大之后,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才能让他对事物有更根本的认识,才能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更好的激发。
很多人会觉得妈妈带孩子经常絮絮叨叨的,孩子应该更早学会说话。 事实上妈妈的这种语言很多时候都是无效的语言,不断地在絮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听不懂,所以会用一些儿化音。 爸爸在带孩子的时候经常会用一些成人的语言,而且语言的语境会更加的有趣,会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语言环境会让孩子的语言能力更强。
所以妈妈不要紧紧地拽住孩子了,放手让爸爸去带吧。
|
|
来自: 新用户4007HIi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