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活一世,最难是心安

 湘江一叶舟 2021-07-18
但求心安

作者      宁朝华

人活世上,无论是为了崇高而伟大的理想献身也好,还是只为求得温饱自足、衣食无忧也罢,说到底,都是为求得“心安”二字。

佛家教义曰:心安即是归处。简单来说,心安,不过就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在名利纷扰之中不自卑、不自愧、不狂喜、不惶恐,精神自有归处,心灵自在安适。

可是,真正求得心安,谈何容易!早两年,据说流行一种能够让人寻求“短期心安”的选择,比如,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慈恩寺就推出一个“短期出家”的活动,旨在让一些惶惑难安的社会中人提供一个净化心灵的去处,短短几天之,报名人数就有几千人,远超寺院的接待能力,让寺院主持都感到压力巨大。当今社会人心难安,可见一斑!


只不过,指望通过佛门的短期静修而获得内心的长久安宁,真的可能做到吗?那袅袅梵音真能平息人们内心汹涌澎湃的名利之欲吗?那声声木鱼真能唤醒人们对公平友爱的个人自觉吗?那缭绕的香火气真能熏陶出一种平静祥和的心灵吗?这,大概只是我们的臆想而已。

我想,就算要这些参与“短期出家”之人,面对佛像,毫无隐瞒地坦陈自己的心迹,讲述自己犯下的种种原罪与过错,恐怕都是办不到的事情,遑论净化心灵,求得心安。

心安,不是进入寺院修行几天就能做到的,也绝不是几碗心灵鸡汤灌下去就立竿见影,更不是靠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能收到奇效。

《汉书》中有言:处事宜惟思所以正本清源。大凡内心难安,皆有源头与根本,或为名利所困,或为愧对他人,或为欲壑难填,或为处事不顺……楚汉相争之际,“六出奇计”的陈平都承认:人算不如天算,欠下的债终久是要还的,这辈子不还,下辈子还;自己不还,儿孙要还。帮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不能不算是正当的事情,还在担心欠下债后,将来要还。所以,对于被太多事物绑架和支配心灵的我们而言,如果不让自己的心灵松绑,又怎么可能不活在焦虑与惶惑之中?


古往今来,苏轼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心灵巨人。1082年,这位北宋大名鼎鼎的才子因为“乌台诗案”在名利场上折戟沉沙,由京城贬到湖北黄冈担任一个芝麻大的官,可以说人生跌入了谷底。我们的苏大学士在一次夜游赤壁的之后,写下了坦露心迹的经典之作《赤壁赋》,文章在感怀人生遭际之时,豁达表示“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又乐观地感怀“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概括起来就是,看淡得失,乐山乐水。我想,每一个在人生路上正积极追寻而又失意彷徨的人,都可以学一学他。

而一个名叫马玉剑的理发店老板或许能给我们另一种启启示。这个在安徽滁州经营一个小理发店的老板,盛年之际不慎罹患肺癌,眼看着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他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给自家理发店的一批客人退还充值卡里的钱。难道他比别人傻吗?不是的,他求的就是心安。

尽管我们如此渴望人生的斑斓,命运的多彩,但最终却发现,最可贵的竟是内心的从容与安定。真正的心安,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让灵魂清香满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