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是最易引发愁情的季节。古人造一个“愁”字,原本就和秋有关,正所谓“心上之秋”,便是愁。秋易生愁,大概源于天高云淡,辽阔的苍穹让漂泊在外的游子萌生幽深的孤独与思念,更易产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愫。再者,大地上原本生机蓬勃的事物开始有了凋零之态,木叶萧萧,江河消瘦,容易让人有时光飞逝、霜雪紧逼的凄惶之感,抑或,自然的衰败景象隐喻着人世的缺憾,便牵扯出了人心中或深或浅的愁。 时至中秋,这份愁情终于有了寄托和表达的机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之月,是一年中最美最圆最亮的月,清辉普洒人间,千里万里之外共享皓月朗朗的此刻,思想怀远的人们彼此可以借月光捎去心中的思念,慰藉深秋的孤独。浑圆如玉盘的月亮,让充满缺憾的人生,也因此而有了一份圆满的期盼。 深秋的大地就像一张泛黄的宣纸,中秋的月,就是落在这纸上的诗行,有着古典的美。 手机上的信息接连不断,图片、问候、祝语,我们早已习惯于以这样看似喧嚣却又沉寂的方式,来营造节日的氛围,将天涯变成咫尺,将昔日的百转千回变得简单而直接。我们轻易获得了一份节日里浅浅的快乐,却遗失了曾经的隽永与美好。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远在他乡的游子心中装满了浓浓的思念,终于盼来了中秋,有了与家人相聚的最美理由。为了和亲人见上一面,他们赶在八月十五之前,以各种方式从远方归来。日夜兼程,跋山涉水,越来越亮的月光擦拭着路上的风尘,归去的急切与喜悦在心中反复纠缠,仿若一团乱麻,直到抵达家门的那一刻,才得以解开。而在家里盼归的人,心情一样的急迫,等待的煎熬让日子变得尤为缓慢,望眼欲穿的滋味像一壶陈年老酒,将自己醉得头重脚轻。短暂的一天相聚,让一切变得无比美妙,就着月光,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彼此掏出最温暖的话语,抚慰由来已久的想念之苦,然后,在月光褪去的清晨,带着恋恋不舍的离愁再度启程。归去与离别,在中秋,流淌着刻骨铭心的悲喜。 因种种原因不能归去的人,他们必定有着与古诗里所写的一样的遗憾与喟叹,也一定有着与多情善感的诗人们,一样的疼痛与忧伤。 而这一切,是所有如今快速便捷的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你可以吃到鲜美味道的月饼,但你不会尝到百感交集的滋味;你可以用各种输入法敲下一句句美到炫目的句子,但你很难有触及灵魂深处的温暖与感动。转瞬即达的归程,让亲人的相聚变得轻而易举,但你不会深刻体会到,曾经仆仆风尘的归途上的那份急切与喜悦。 但是,亘古不变的,是我们心中的乡愁,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牵挂,对往事的追忆。故乡的山水是血脉的源头,我们的身心里永远澎湃着她的召唤,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记录着我们生命最初的模样。中秋之夜,借一片明月,让回忆或脚步踏上归去的路,一定可以找到久违的慰藉。不管相见多么简单,手机屏幕上的句子有多么精致,与亲人这一刻的相伴,才是月色中最动人的风景。家园旧事,沧海桑田,总有一些过往的片段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无论行走的脚步有多么匆忙,哪些人我们不去珍视,哪些事一旦淡忘,便会是一生不能弥补的遗憾。 又是一年中秋节,虽然在洒满月光的桂花树下为我讲故事的爷爷,已在山岗上沉睡多年,递给我酥薄月的奶奶,已苍老得想不起往事,故乡的亲人也不再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但过往的许多画面,已被我的记忆装订成一本厚厚的书,当我的脚步或者回忆踏上回家的路,故乡的月光,一定会将书中最动人的章节,一一呈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