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南一中的美好物事

 湘江一叶舟 2021-07-18

大凡好学校,都有其相似性,荣誉满墙,名声在外,桃李遍布天涯海角,教师敬业,学子奋进,光荣的传统在岁月的更替中,得到完整而深刻的传承。关于一中闪闪发光的过往,我在以前的文字中有所触及,但是,作为一个在十几岁年纪走进这所学校,并以不同的角色,将自己的二十余载青葱光阴安放于此的一中人而言,在日复一日繁琐而平淡的日常中,倒是一些鲜为外人所知的细微物事,给生活带来一些难以名状的眷恋与回味,让心灵不时亲近一种朴素的美好。正如一个对故乡怀有深情的人,萦绕梦魂的,往往是一些简单的细节。

校园里的特有氛围,赋予树不一样的意义,或者可以说,树,给校园带来不一样的气质。在一中,分布在各个位置上的樟树,俨然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独特的隐喻。

   一些需要几人合抱的大樟树,大约是五十年代学校迁入此地就已栽下,在百余年的校史中,它们中途加入,已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走过了六十余载风雨。后来,陆陆续续地栽植,大大小小加起来估摸有数十上百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是九十年代中期入学就读时,在文科楼与学生宿舍之间的一棵,大约需要五六人才能合抱,遗憾的是,九十年代末,因为校舍改建,这棵樟树莫名其妙地受了伤,渐渐枯萎,学校为了挽救它,想了各种办法,最终还是没能将它留住。大概是因为这个教训,后来,所有的樟树都得了妥善的保护。

目前最大的是食堂前面的一棵,食堂改建时它也差一点受伤枯死,学校特意为它培了厚厚的几层泥土,垒成了一个高台,砌了护栏,在如此精心的呵护下,这棵树奇迹般地重生了,如今,枝繁叶茂,葱茏蓊郁,在高台上站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棵树上,还挂着一口不知道有多长寿命的铁或铜的钟,或者说是一个中空的鼎,曾经,它以被人工敲打时的洪亮响声作为上下课铃声而不可或缺,但不知什么时候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它的身上,早已落了厚厚的一层尘埃与锈迹。每一次经过这棵大樟树,我都会放慢脚步,仿佛听到熟悉的钟声,从它的身上若隐若现地飘出,让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学生时代。我想,每一个成长于那个年代的学子,记忆里一定都有那么一口钟,它那清脆的敲击声,仿若时光的手指在青春的琴弦上,弹拨出来的美妙音符。

樟树有漫长的落叶期,旧叶未落完,新叶就在枝头奔涌,因此一年四季都苍绿茂盛。从大门进来,广场四周,校园大道两旁,宿舍楼,家属区,到处是樟树,蓊蓊郁郁,吐露着生机,迎风婆娑,鸟声啁啾。从春到冬,它们默默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亲切得像满腹经纶又和蔼近人的老学者,风雨中,它们极力伸展自己,满身的枝叶像温暖宽厚的亲人怀抱。在学子们心里,它们又如挚爱的同窗与师长,默默相伴,走过生命中的一段难忘时光,然后用殷切期许的目光,目送学子离去,或许,还给过他们以鼓舞:人生路上,要活成一棵树的模样,坚定向上。

关于一中的美好物事,有一样东西不得不提,那就是一中的馒头和卷子。记得刚从一中毕业上了大学,在一个老教授面前抱怨大学食堂生活不好,老先生立马反驳,再不好,也比你们高中食堂好。我表示坚决不同意先生的观点,他就问我是哪一所中学毕业,当我说出衡南一中时,他沉默了片刻,点点头说,衡南一中的食堂生活,还真的是好。大凡一中毕业的学子,离开学校之后,才会渐渐发觉母校的食堂里有些美味是无法忘记的,比如水煮鱼、盐菜扣肉等等,最不能忘的,竟然是这里的馒头和卷子。鱼和肉的好味道可以在其他地方尝到,而无论你去到哪里,都不太可能尝到可以与母校的馒头卷子媲美的好味道。

浅浅的米黄色,蓬松适度的口感,新鲜出笼的馒头和卷子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咬一口,再细嚼几下,麦麸的原味就在齿颊间弥散,然后,是一种清淡的甘甜在味蕾上荡漾开去。早餐,一碗米粉外加一两个馒头或卷子,已成为这二十几年来怎么吃也不烦腻的味道,还经常要额外买几个带回家,中餐和晚餐蒸着吃,家里人也赞不绝口,几天不买,就总在念叨。不单师生爱吃,连来一中陪读的家长也闻香”而动,想方设法说服孩子从食堂买一些夹带回去,甚至,在放假之前还要多囤几个让家里人也尝尝,所以,一中食堂的馒头和卷子每一天必然是新鲜的,因为不可能有前一天剩下的。早餐的饭点一到,新出笼的馒头卷子很快就一扫而空,学生食堂确保供应充足,而教工食堂,去晚的老师就会失望而归。后来,学校不得不针对教工食堂这一现象,对馒头卷子作出了限量购买的规定,即便这样,依然有些供不应求。

小小的馒头和卷子,让师生们念念不忘,美名不胫而走,这,恐怕也是一中独有的美好物事了,而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做成每个人发自内心的一份美好念想,我想这其中除了技艺的与众不同外,还必然有数十年如一日地倾注于其中的爱心与责任,选择上好材料,拿出看家本领和最优质的服务,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一中传统与精神。也可以这样说,所有一中人都在以自己的最大努力,奉献出可口香甜又富含营养的“馒头和卷子”。

对于一届又一届学子而言,也一定有记忆中的美好物事,让他在许多年后提及或想起,从而真切地回到过往。馨竹园、桃李亭,书声与笑语在翠竹间清晰缭绕,高三教学楼前方,百余年前的首任校长曾熙塑像,如炬的目光里有慈祥的关爱,又有无尽的鞭策与鼓励……这么多的美好,成就了如此优秀的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