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悲苦熬成无畏,把长夜熬成诗篇

 湘江一叶舟 2021-07-18

不经意间,发现小区大门外的几棵枯树竟然萌发出了嫩芽,在我的潜意识里,早就认定它们已经枯死。两排数量并不太多的树,大约是在去年春夏之交时栽下的,大部分赶着风暖雨润的好时节,铆足劲恢复被挪移时损耗的元气,努力向着天空伸展枝干,很快,便枝繁叶茂,器宇轩昂地经秋又历冬。

还有几棵,光秃秃的枝干却迟迟不见动静,且愈发枯萎,没过多久,竟像几截死去的枯木,挺立在车来车往的路旁,沉寂而暗淡。
但是,时过一年,在这样一个稍显冷清的春天,这几棵原本看似丧失了全部生命力的树,竟又活了过来。黯淡而光秃的枝干上冒出了些许嫩芽,指甲一样大小,星星点点,特别显眼,被截断的树顶上,伸出了几根细小的枝条,枝条上依附一小簇一小簇的嫩叶,在微风里轻轻晃动。相比于旁边已经粗壮而繁茂的树,这几棵刚刚焕发生机的树,倒更显得清新温柔,像春天里诗句,带着恰到好处的清浅的抒情意味。
在这些死而复生的树身上,看到的何止是生命的奇迹。近乎一年的蛰伏,最终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实现了命运的翻盘,这中间,一定存在着某些信念和渴望,支撑着它们在盛夏酷暑和凛冬凄寒的境遇中,倔强地让自己一息尚存,最终逾越寒暑,迎来暖春。
一个“熬”字,或许就是对这一过程最好的注脚。

树犹如此,人生又何尝不需要去“熬”。池莉有一本书名叫《熬至滴水成珠》,写道:“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煎熬。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熬出来的,苏醒是熬出来的,人生的春,也是熬出来的。”在我看来,这样的话从来就不是什么心灵鸡汤,相反,字里行间道出的是生命的本质。众生皆苦,要从“苦”中走出来,甚至去尝到一丝丝的“甜”,唯有熬下去。
熬,是像中草药经受沸水与炉火的淬炼,是咬紧牙关去经历去承受,是在时代的一粒灰化作山一样的重量压在背上时,努力拱起腰身,让空气和光线透进来,继而有机会让幸运之神找到自己。这一过程,自然是艰难而又苦涩的,绝不是无所作为而又心存侥幸的等待,更不是在坐以待毙中乞求上天的眷顾,那样,只能说是耗着,耗到热情殆尽,春天擦肩而过,而自己依旧两手空空,长夜漫漫。
小时候的暑假,总是和《西游记》密切相关,看了无数遍,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唐僧去西天取经,为什么不借助孙悟空可以翻越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直达西天,却偏偏要花十几年时光,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十万八千里的迢迢征途,还要在一路上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而现在,自然是明白了,在我看来,这部带着神话气质的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在精彩纷呈的神奇之中,始终扣住了现实的本质,那就是,人生本就没有捷径,要想修成正果,只能一关一关地过,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一天一天地熬下去。所以,想必你和我一样,对唐僧师徒最后取得真经并没有感觉到太多惊喜,甚至于最终取得的经书究竟长啥样,一点也不关心,倒是对他们终于过完了那九九八十一难而感到莫名的欣喜,或许是因为我们其实潜意识就已认定,在熬的过程中铸就不屈不挠的性格,不卑不亢的态度,并且悟到生命中意义丰富的悲与喜,这或许也是一种正果。而这一正果,大约是可以和他们最终取得真经的圆满结局相提并论。
再细想一下,如果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不被五行山牢牢压住,熬了五百年,他的身份,恐怕永远都仅仅会是一只身怀神功而又嚣张霸道的泼猴,这一熬,倒熬出一腔赤子情怀,最终又被十万八千里的漫漫征途熬成了佛。

生活总是七分狰狞,三分无奈。那些在大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那些在灰尘与喧嚣中挥汗如雨的人,那些在灯下埋头读书到深夜的人,那些在病中咬紧牙坚持抗争的人……熬着,终归有拨云见日的希望,即便,直到最后,那一点希望的光束无情地熄灭,但是,你已将悲苦熬成了无畏,将长夜熬成了诗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