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讲台上的梁启超

 假装在革命 2021-07-18

梁启超的文字可谓开启了一个时代,其“笔锋常带情感”对诸多知名文学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陈独秀、毛泽东、胡适、鲁迅、周作人、梁实秋等。

梁启超的古文功力很深,文章善用排比,引据经典,读来气势磅礴,回味无穷。

他有一篇堪传千古的奇文,名曰《少年中国说》,在此不妨摘录几句,供大家感受一二: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少年中国说》满是金句,非常适合高声朗读并背诵。

梁启超的佳作不胜枚举,殊不知,其演讲亦是“常带情感”,动情处竟能在台上潸然泪下。

据梁实秋回忆,他这一辈子听过很多的名人演讲,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梁启超1923年在清华的一场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文学里表现的情感”。梁实秋称,梁启超这场演讲一连讲了三四次,每次都座无虚席、水泄不通。——也不怪,启超先生作为世界级的名人,能不引人注目么?

梁实秋称,讲台上的梁启超中等身材,微秃顶,风神潇洒,声如洪钟,一口的广东话,显得铿锵有力。

他做事认真,讲稿用毛笔写在宣纸上,整整齐齐一大叠。不过,他演讲的时候并不怎么看讲稿,时不时吟诵诗词,引用历史故事,如跑马般不受约束。因发挥的力度过大,他偶尔也会卡壳,但很快便会敏捷地回归正道,酣畅淋漓地继续下去。

梁实秋说梁启超讲到《桃花扇》时,高声朗诵“高皇帝,在九天,也不管他孝子贤孙,变成了漂蓬断梗……”,竟涔涔泪下,听者无不动容,怅然危坐。

他讲到累了便喝一口水,用毛巾擦脸上的汗,朝坐在前排的梁思成喊一嗓子:“思成,黑板擦擦!”他儿子便跳上台去把黑板擦干净。

梁启超铃响之后拖了几分钟才完成演讲,于掌声雷动中慢慢走出教室。听众停在自己位置上,没有一个敢先行离开。(或者说,他们是舍不得离开)

梁启超是真性情的大学问家,同时也是智慧开明的慈父,他的九个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成就了很伟大的事业。

他给子女写过不少的家书,这让我们轻易想到另一位历史伟人曾国藩。

有据可考,梁启超是曾国藩的“铁粉”。

梁曾评价曾国藩: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晚年的梁启超远离政治,专心学术,这大约也是受了曾大人急流勇退的影响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