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四重境界,每更上一重都如同翻越一座大山,越往上所要翻越的山越高,越险。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有超过95%的人处在认知的第一重境界,他们的最显著特点是:视野狭窄,自以为是。他们以非常低的标准对待各项事务,但打心里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完成得还不错。一旦遭受批评或质疑,他们甚至会据理力争,觉得自己被“针对”,心里有说不尽的委屈。“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较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至少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从而有了努力改进的方向。从“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中间需要的是持久的刻意练习,从而逐步将“不知道的东西”变为“知道的东西”。至于“知道”的深度有多深,就得看刻意练习的程度有多深了。认知的最高境界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出神入化”。此类人群在自己所专注的领域,随时可以做到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于“蜻蜓点水”之间惊诧世人。小说中的武林高手,现实中的艺术家,就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典型。个人认为,要达到这一层境界,非勤奋的天才不可。——齐白石、沈从文可谓此类人群的杰出代表。认知的升级离不开不断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能够给我们的实践成果“打分”的人。故所以,我们周边人群的认知水平基本上决定了我们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我们能力的上限。现实当中的普遍情形是:“凤尾”做“鸡头”相对容易,“鸡头”想成为“凤尾”却困难重重。换句话说就是:在强者如林的环境里,最弱的那个往往也比一群熊货里最强的那个要强。有企图心的人更愿意去大城市里闯荡,去大公司里求职,去尽可能地靠近牛人,道理不正如此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