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哥说百城|《郑州的中庸》

 笛韵悠然 2021-07-18

郑州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她的城市文化体现在哪里?她的特色和魅力是什么?她的城市形象又是如何?

当然,我们都知道,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位于黄河南25公里。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会,为中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郑州北距北京760公里,南距武汉514公里,东距连云港570公里,西距西安480公里。郑州也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市区人口120万。

图片

但要想了解郑州,仅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细算起来,近百年来对郑州影响最大,也最能触及郑州人情感的“关键词”,可能有三个:一是“火车”,二是“商都”,三是“绿城”。

其一,郑州是一座火车拉出来的城市。1904年,京汉铁路汉口至郑州段正式通车,1908年底,汴洛铁路通车运营。自此两大铁路干线在郑州交会,郑州一跃成为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并由此进入城市发展史上的新时期。铁路给这座城市带来各种口音、理念、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带来无限的市场和商机。直至今天,郑州人对任何“郑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下降”的言论依然耿耿于怀,乃至未来郑州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依然建立在火车头的支撑上。

图片

其二,郑州曾是帝王霸业的商都。3600年前,一个伟大的王朝就从这里起步,迈向历史的深处。而且当时这座被称作亳都的地方,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虽然风云变幻,沧桑如歌,3600年已经过去,但这里不仅仍是后人朝圣历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暖在郑州人胸口的一块玉石。现在,郑州人更愿意把商代第一都城和商贸城统称为“商城”,历史的底脉与现实的承接,给郑州圆了一把“商都之梦”。

图片

其三,“绿城”也是郑州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郑州本是个风沙城。解放初期开始的全民植树绿化,不仅让郑州摘去了风沙城的帽子,更戴上了“绿城”的桂冠。到2019年,郑州市建成区的绿地率已达35.84%,绿化覆盖率达40.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均超过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很多道路都形成了“晴天不晒太阳,小雨不湿衣裳”的林荫景观。

城市需要名片。正如凯旋门之于巴黎、歌剧院之于悉尼、故宫之于北京、外滩之于上海。具有较高知名度和鲜明特点的城市名片,就是一个城市令外界人感知、了解的最直接的力量。而郑州的名片是什么呢?大家可能都知道,那就是“二七纪念塔”。这座为纪念1923年2月7日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的双身并联式纪念塔,至今一直是郑州的象征。

图片

作家赵富海在《老郑州》一书中写道:“也许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太久远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会产生一种迷失感,这种迷失感往往容易让人没了主意,心中没数儿。”还有一位朋友,直言不讳地指出郑州的不足。其“四大瓶颈”是:“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市场规模小、硬件设施缺乏、软件设施落后”;“四个缺乏”是:“缺乏中心城市影响力、缺乏产业支撑点、缺乏自信心、缺乏金融人才。”

当然,郑州也在大踏步地前进。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中心城区保护改造“三年一大变”目标基本完成。尤其是围绕拉大城市框架,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建设的郑东新区,融“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环形城市”等众多先进理念于一体。同时,还将本着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并重的原则,改善老城区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把郑州建设成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商贸城市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