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24号作品】林文钦:在那杏花盛开的乡村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7-18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618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在那杏花盛开的乡村


 文/林文钦 



“关中花果之乡”——蓝田县的华胥镇,让人心生虔敬。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动人的华胥氏繁衍华夏之传说,更因为它光辉的革命史,从此走出了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等一批革命将士。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春日里,我走进“蓝田杏花谷”阿氏村,拜访村党支部书记姜锁刚。正午从村委远眺村边的女娲谷,起伏着一片杏花的海洋,我不由发出一声赞叹:蓝田乡村的风景真是美。姜支书笑着说,你们喜欢写风花雪月的文人,更应写写咱村里的红色故事和杏业发展。

姜支书的话很在理。阿氏村的田园印满了革命足迹,灞河水流淌着军民鱼水情,是红色基因渗透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方使得这秀丽风水如此动人。我想自己并不能访遍蓝田老区的每个村庄,印在记忆深处的却是共产党人为民谋幸福的红色传奇。

阿氏村的红,是赤诚热烈的红。上世纪三十年代,蓝田地下党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描绘在这红土地上。在此,县抗日政府曾组织著名的敌后游击战。自此之后,这片红土地与无数蓝田革命志士故事紧密关联。这种革命的红,由鲜血染就,经激情铸就,它与那些曾为了崇高信仰的鲜活的心一起热烈跳动过,是感天动地的革命丹心本色。

阿氏村的红,是奋进人心的红。一步入村里,一股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机器的嗒嗒轰鸣,那意味着乡村的加工厂在兴建。楼宇耸起,那意味着又一座厂房或者民宿已落成。在这里,人们热情的心集聚着谋发展、搞建设的创业热情,映射到脸庞上,自然就有了自信满满的红。这种鼓舞人心的红,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追求幸福为基调,是当地群众内心迸发出来的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色彩。仰视阿氏村,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翻天覆地的巨变。

瞩目那刻在村口石碑上的“红军万岁”鲜红大字,让人陡生敬意。站在古老的桥亭边,看着风光灵秀、朴实自然的村庄,当年革命将士庇护下的阿氏村,正是今人共同呵护的幸福家园。

置身这方关中热土,我唯一的愿望是:传播这片火热的红。


漫步三月的阿氏村,或许曾因华胥氏乳汁的哺育,这里的阳光格外励志,格外地催人奋进。

满谷的杏花正绽开着,远远望去,仿佛一团团粉云浮在山坡,成片的杏花莹白如玉,又似繁星点点耀眼夺目。细读每一朵花的表情,我不由心生感叹:这些花儿咋会有如此的大能量?从一片杏林到一个水果种植园,从一种水果生出一条产业链,从一个色彩黯淡的后进村到多姿多彩的“富丽农庄“,阿氏村演绎了怎样的一个诗意蝶变曲?

“一定要富而思进、饮水思源,不要忘了苏区老区的老百姓们!”阿氏村的盎然生机,得益于镇村干部的群策群力,也归功于蓝田县乡村振兴带头人、县电商协会会长杨博。十年来,他为发展杏业倾注了所有心血。而今他正做大做强“蓝田大杏”品牌,让这杏香飘满关中、飘向远方。初见杨会长是一个中午,此时他刚送走陕南果业界的客人。午后光线映在杨会长稍显疲惫的脸上,在喝了一口清茶后,他随即打开了话匣子。在杨会长的述说中,我领略了阿氏村干群发展大杏产业的艰辛历程。多年来,杨博会长用心经营乡村水果业,助力果农催生乡村的小康梦想。他说:“培育大杏要像养亲娃一样,加倍精心呵护。”

春风十里,花香一路。晚春的阿氏村流动着绿色韵律。杏林气功操、摄影采风、户外写生、少儿研学游……这些方兴未艾的田野活动,让村里的“杏”味浓郁、动感十足。

漫步村道上,一路聆听蓝田杏乡的趣事喜事,我的肌肤触摸着温润空气与果木清馨,身心舒缓且别有意境。在这片充盈活力的土地上,实在没有可言的卑微。村里群众像疼爱婴孩般深爱着一草一木,铭记着家园生态的点滴之恩。


阿氏村的美,有着如江南一般的纯情之美,透着灵秀康庄的生气。这里的乡村文明,呈现出传统的“老区红”和现代的“发展绿”。

阿氏村民淳朴好客,不论远近亲疏。村里的水果种植大户姜世华最是盛情,邀我到他家品杏花蜜茶。品尝新制的蜜茶,对于我等高级馋家,自是特别的美事。品过一杯蜜茶后,唇齿间散着浓郁的蜜香花香,一溜清爽瞬间盈满心脾!姜师傅介绍说,这花蜜茶特有营养、特有人气,当地村民有泡花蜜茶养生的习俗,因茶里富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可润胃养颜、祛湿理气,这使得“阿氏花蜜茶”在电商平台十分热销。

“绿水青山,种出金山银山”。和姜师傅对坐,我聆听他对阿氏村大杏种植史的述说,领略了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不凡历程。五年前,村委率先引进县里的农业科技公司,双方以“按股分红”模式合作,走出“果木种植、观光采摘、健体养生”的发展路子。在镇村干部的强力带动下,阿氏村人均收入较五年前翻三番,种植户开上了新能源小车,住进了漂亮小洋楼。

品味花蜜茶,品味的是当下和过往,是时间的味道。姜师傅说做大杏产业做的是人品,要经得起人心的考验,这得益于祖上的教诲。他的祖父是大革命时期的老交通员,蓝田红军游击支队驻扎阿氏村时,他家后边的林子成了“红色果园”。那时他祖父向一位彭姓指导员学习杏树防虫病技术,并深爱着这方土地和果林,至死都不愿意离开。在“从业以德为先”祖训的教诲下,姜师傅一家发售的大杏从不以次充好,却因质优价美而赢得八方声誉。

果富民生,不忘初心。每到金秋九月,这阿氏大杏就长成了“致富果”、“幸福果”,长成了乡村的醉美风情和灿烂笑脸。

进阿氏村采风时,我有幸结识了“五老”后代、九旬老人张建仁。当张老谈及村干部脱贫兴村的事迹时眼眶湿润了,他激动地说:“我们村干部做事业特投入,富而思进、扶助贫弱,照顾孤寡老人就像亲人,我像又看到了当年分地分牲口的红军模样!”


到阿氏村去,到醉美杏花谷踏青去!蓝田县向全球发出了一份春天的请柬。

而今,飘满杏香的杏坪村既是“精品农庄”,放眼村庄的阳光和绿浪,构建成了乡野观光绿园。这一树的缤纷杏花,自古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在诗意的田园背景中,阿氏村干部谨记“小康不不康,关键看老乡”的教诲,一边输出优质大杏,一边传承着千年乡愁。

对于家园环保,阿氏村人诚而信之。在保护性改造中,大杏文化植入了文旅项目。他们在旅游开发中不搞大拆大建,却建成了本土风格的精品民宿和文创基地,保留了原有的村貌和传统饮食,保存了一座活着的“关中乡村民俗馆”。在这块被深情保护下来的“绿土”上,我看到了生态传承的希望,体验了果木种植、观光休闲、精准扶贫、电商协作和城乡融合的多赢成果。

因为杏业的崛起,杏坪村拥有了“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陕西乡村文旅示范村”的闪亮名片。在村里观光,我眼前就像做了一场华丽的梦,梦见千万棵大杏聚集成一个果木大观园,就像这里的村民拧成一股绳的劲,共创家园的美好未来。城市取代了乡村,喧嚣替代了静谧,多年前与之同呼吸的那方自然天地,今与之偶遇,方知其是何等地美好了。当你有幸邂逅蓝田的阿氏村,且在这里留下吧。

“幸福,在这里酝酿”,这是阿氏村文旅观光的宣传语。商机满满的村庄,正打造成水果研学基地,引来各方驻足的脚步和回首的目光。

这里有一种遇见,彰显了初心。

在阿氏村行走,我偶遇了六旬台胞姜元和,他和老伴是来蓝田县寻亲问祖的,想在这里补拍一张婚纱照,以实践当年“牵手一生”的婚姻誓言。站在杏树花荫下,老姜激动地说:“年轻时想到内陆名胜区拍婚纱照的心愿没实现,现在我们要站在老家的醉美花海中,在这甜蜜的仪式感中慢慢到老。”

“美丽的蓝天我的眷恋/踏遍青山还是家乡人最亲/美食美玉美轮美奂/腾飞的蓝田我的家园/美丽的杏花我的眷恋……”在这歌谣飘飞的关中乡村,花果常生长,情意四季浓。徜徉于这“革命红”与“现代绿”交织的大地上,我切实领略了红军精神和西部创业精神的星火燎原。

感谢美丽杏乡,感谢园丁们。这一幕幕的花影绿韵,诠释了我心底的诗和远方。

 
关于作者



林文钦:男,在《人民日报》《西安日报》《中国作家》《延河》《散文》等报刊发表作品。获孙犁文学奖。系中国作协会员。




冠名单位相关介绍:


点击以下链接可查看征稿启事及初选作品






  欢迎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此时的你是不是已经文思泉涌,那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拿起手中的笔,让笔底生花吧!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