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39岁),私企员工,存款50万,是不是可以退休了?

 百万码字姬 2021-07-18

最近单位有个同事辞职了,他说:

“我今年39岁,目前存款50万,有房,无房贷,也不打算结婚生娃,后半生自己瞎XX过,五十万够花了。

所以,我打算以后不找工作了,直接退休躺I平了。”

很多同事都表示很羡慕,毕竟,光是“无房贷+有存款”这两项,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吧。

况且,他还有高达五十万的存款。

如果没有养家的负担,一个人省着点花,感觉真的可以现在退休了呢。

但还有另外一些同事,提出了质疑:

第一,你才39岁,还得继续交社保,光是这一项,每年就支出至少一万多;

第二,现在人均寿命变长了,生活习惯保持良好,活到八十多岁没问题,所以,你真的确定五十万可以再花五十年吗?一年一万生活费,不太现实啊?

第三,就算不打算结婚生娃,但你总有父母吧,父母正在变老,需要医药费等各方面的开销,五十万够花吗?

第四,就算父母也能够自己照顾自己,难道你就以为,漫长的人生路就没有一点风险和意外吗?当生活的“黑天鹅”突然振翅,真不知道这五十万还能花多久。

第五,才39岁,就想着退休躺I平,实在是太早了一点。这个年纪,体力、智商、精力、经验等方面,正是当打之年啊,就这么放弃了,不可惜吗?

为什么现在的人变得这么“低欲望”了?而且是越穷的人越“低欲望”?

按道理说,有钱的人因为已经得到了很多,也见识了很多,他们应该更加没啥奋斗的动力;

而穷人因为物质的匮乏,被外界的光鲜亮丽一刺激,应该更有动力去努力挣钱才对。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越有钱的人,越起早贪黑地拼命挣钱;

越没钱的人,越容易滋生躺I平、不愿奋斗的现象。

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

心理学领域有个名词叫作“自我价值理论(Self-valuetheory)”,意思就是:

当一个人屡屡失败,反复碰壁,他就会变得消极,并且给自己建立一道心里屏障,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是由于不努力造成的,以达到逃避现实的目的。

诚然,当前社会的贫I富差距,并非只因为个人努力与否决定,但穷人在“上升通道关闭”和“阶层逐渐固化”这两大事实的“夹击”之下,似乎除了放弃,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要说学习,谁小时候没有为了考试挑灯夜战,悬梁刺股,焚膏继晷;

要说工作,谁没有因为加班而忘记吃饭,熬夜应酬,生活不规律;

放眼望去,哪个没有在努力生活,但人人都得到那份努力之下应有的回馈了吗?没有。

“努力却看不到回报,奋斗却找不到意义”——不论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多多少少都会醒悟:

上升通道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关闭,以前你努力了就能看到回报,现在你努力了,只是让老板的房子越换越大而已。

文首案例里的39岁同事,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想退休了,其实也是一样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自己就算再怎么像驴一样拼命努力,再干个十年、二十年,也不过就是普通人而已。

倒不如早早退休,把生活调整成“低欲望模式”,至少后半生不用那么累了。

40岁左右的中年人,要有多少存款才算合格?

无意中看过一句话:

“普通人99%的焦虑来源,是因为财务不自由。”

对于39岁能否躺下退休,同事争议的焦点,归根结底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五十万存款,够花吗?中年人,要有多少存款才合格呢?

不算不知道,一算账,感觉很多人都没办法达到“及格线”。

之前有人按照普通三线城市的一般家庭生活水准来测算过:

想要过上普通的生活,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抵御能力,一个三口之家得始终保持有【十七万】左右的存款,才算合格。

但事实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家庭,真的不多。

根据二八定律,财富总是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另外的80%都是“被平均”的大多数。

甚至还有人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认为:

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不管他结婚与否,有孩子与否,至少得有【35万】~【50万】的存款才能高枕无忧。

而且,有存款并不代表结束,在这个存款的基础上还得持续工作,才能一直保证生活质量不严重下降。

实际上,所谓的“中年人要有多少存款才安心”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数字,因为每个人对生活质量的理解不一样。

有人每天清粥咸菜就可以安贫度日,有人则必须一日三餐荤素结合才是最低标准。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首先你心里得认同某种生活方式。

否则,抱着不多的存款,每天紧巴巴的度日,还生活在吃老本的恐惧之中,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折磨。

讨论

如果到了35岁,你有五十万现金存款,你会选择退休养老吗?

你打算如何支配这笔钱,让退休生活过得更舒适惬意呢?

欢迎评论区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