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汉到清,我国历代人口变迁

 公元2012 2021-07-18

图片

据相关资料统计,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人口仅有1300万,经修生养息,至元始二年全国人口达到两汉之最,为6300万。

此时全国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长城以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人口稀疏,还属于当时的荒蛮之地。

从如今的省份上来看,人口主要聚集在河南河北及山东一带,是真正的中原地带。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附近的人口已经初具规模。

图片

经过乱世的三国时期后,全国人口锐减至900万。司马炎统一全国建立西晋后,全国后出现的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史称“太康之治”。根据《晋书·地理志》记载,至太康三年,全国人口达到2380万。

司马炎死后,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黄河流域的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图片

西晋灭亡后,中国北部再次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人口再次锐减。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统一了全国。经过“开皇之治”和“大业盛世”后,全国人口增长至4600余万。

此时的江淮流域、关中地区人口得到快速增长,特别是今陕西、江苏、上海、安徽、湖北一带人口开始明显聚集。另外,广东、海南一带也有一定的增长。

图片

隋末,全国人口仅剩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至开宝十一年,人口达到唐朝巅峰,全国人口接近6000万人。唐朝末年,再次衰减至约1500万人。

自隋到唐,全国人口有明显南迁趋势,南方形成了东以江浙、西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格局。

特别是“安史之乱”时期,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

图片

至宋徽宗崇宁时期,全国人口再次达到4600余万。据史学专家考证,在靖难之役前夕全国人口甚至达到1.26亿。

靖康之难后,中国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中原人口南徙的现象。第一个高潮是从“靖康之难”到《绍兴和议》,第二个高峰则是在金主完颜亮南侵期间。

两次南迁的主要目的地在今浙江、江苏、湖北、四川、湖南、江西等地,中国南方地区开始遍地开花。宋崇宁期间南北人口占比达到64%比36%。

图片

南宋偏安一隅,统治范围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南方经济和人口得以井喷式发展。据学者考证,南宋巅峰时期人口达到8000余万人。

元朝忽必烈灭宋战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一地区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这是我国历史上大规模人口的再一次南迁。

图片

明朝天顺至成化年间,人口达到7200万(也有专家说有近2亿),成为明朝人口的最高峰。全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今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及华北、关中地带。

图片

清初顺治年间全国人口仅有约7000万,经过“康乾盛世”后,到嘉庆、道光年间,人口爆炸式增长到4个亿,达到封建王朝的最高峰。清朝的人口地域分布与当今已无明显差别。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