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贵州《亶系陈氏宗谱》2000年版—论证篇 的论证

 雅轩阁172 2021-07-18

A: 贵州《亶系陈氏宗谱》2000年版—论证篇 原文

今有六龙陈发祥主编的《义门果实庄后裔。陈友谅公宗谱》纯属伪系。此书竟敢污蔑我亶系是自称的火巷庄裔孙,他们居然不承认自已的祖先,跑到果实庄思洪公那边去了,丢掉自已的祖先不认,却去认别人的祖宗去了。

书中是这样写的:「查出了七个不同时代的陈友谅,他们是其中一个。明末万历年间,贵州推行改土归流,拆安府设州,公元1582年,其始祖陈友谅奉旨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大桥头陈家湾调北填南入黔,定居贵阳府贵筑县谷池里五甲,为入黔开派祖,娶张氏生八子,友谅乃胡公之一百零八世孙,长子陈思周随父入黔,娶张氏、田氏生文祥、文友;次子思玉官迁云南,娶刘王氏生文强,公妣居昆明失考;思源生于清初,官拜四川巡抚、兵部尚书,官迁四川乐山府;思才、思龙失考,思玉、思先改柯姓,还未归宗。文尧公系思源之长子,由谷池里迁织金黑鸡胯龙场,娶杨氏失考;次子文昌官拜水西团头,由武转文,任云南东川府学士文緒任桐梓县县令兴俊即兴进,系朝轩之长子,生四子,其后裔1999年误联非血缘祖陈支系的陈友谅之六子陈纬名下,制造血缘混乱等等,在此我系宗谱编纂委员会,代表全族系裔孙郑重声明,并对此书作详细分析,以待后代考证谁是血缘的混乱者。

、1582年陈友谅奉旨填南,那时的陈友谅已生有二子,至少年龄不少于二十多岁,就算是生于一五五几年吧,入黔后於清初生思源。翻开大事年表一看,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就从那年计算起,相距62年,再如二十年,其后又连生五子,又无另娶她氏,这样年近百岁的老翁还能生子,甚至比前朝的长沙郡守要强得多了?真是举世奇闻!

、陈思义官迁云南,亡于昆明,岂不是又做起金枪道台官来了吗?。源官拜四川巡抚,兵部尚书真是陈姓名人辈出啊!但为何查历史和府志又不标名注姓呢?实在是令人伤心痛哉

、陈友谅入黔就定居贵筑县谷池里五甲这个地方?吾祖公调北征南入黔,即1381年入黔到1582年,已经过二百多年的历史,至少那时也有七、八代人了,可数到文有、世样这两代人,已经人烟过多,都遍布了贵筑县的沟里下坝、七百房、茅草寨等地,羊场已成了大寨、小寨,甚至有的也外迁架布屯、斗蓬寨、思拉河,安顺的鸣谷司、竹林寨、黄家庄、马鞍山一带,祖人们都居住满了,大金裔孙居六龙、大玄公裔孙居花溪后辗转镇宁、清镇大红岩等地,都布满了陈亶裔孙,甚至在明末清初写有众多的族谱,一是无有空地给陈友谅的儿孙居住,二是未尝不在谱书上见一点友谅的蛛丝马迹呢?这是何等的错综复杂。这次如不加以说明,后辈何以考证。

、陈友谅既是调北填南来和亶系裔孙共同居住一处,后裔当上了兵部尚书、学士、县令,我们的祖人们为何不流传这些高官显爵的人物呢?那时的万珠、万仓二公的坟墓都有了,至今还保存完整,为何没有关于这个陈友谅的半点墨迹,一辈接一辈也未曾听见传说。这真是太可笑了。

、说文尧公迁黑鸡胯龙场,娶杨氏变苗族,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纯属制造血缘混乱,东拉西扯!这支族人有明确记载,并且世代相传,陈辅公娶杨氏生仕荣的历史传说,这次联谱还要求编委专刊了这段历史于书中,看书中小引便知其详。万科祖迁居羊场大寨定居后,下传文有生世样,世样生朝轩,朝轩生兴俊、兴德、兴美,几代人生住此地,殁葬此地,有碑文可考,哪又来的友谅生思周,思周生文友,文友生世样等记载呢?与我谱中的记载同样的妣氏生子、住地、葬地相符,又何不认呢?又为何要造出这种伪系来混乱血缘关系呢?不相信事实的论证,到处煽动族人和编委长期闹纠纷,叫我们这次如何定正,只有待后世子孙作详细的论断了。

、我族在发起续修宗谱大会上,曾明确地宣布是续修系宗谱为主体,每次发出的通知和筒报都以熹字这个总徽记为准绳,他们曾经认定是大道公以下有亮公另娶张氏生三子,即思周、思义、思源,为着这个不符合史实还争辩过多次,无有终结,最后他们就退出编委,但自已的材料确保存在编委,并不是编委硬拉进来的,如果真不是陈亶裔孙,你想加入亶系宗谱,族人还不允许呢!

、我们这次联谱,有江西火巷庄的世系详载于内,与我系代次相符。百万公的也附录在内,待后世裔孙作参考。有果实庄思洪公的一支后裔也附录在内,如要认真论定辈份之大小,望我族裔孙从得姓始祖胡公那里论起,我支是一百一十六代,江西火巷庄的一百一十五代,百万公的一百零八代,思洪公的一百二十八代。就问他们是什么位置才能清楚,否则有不肖裔孙,把他的十多代祖人也称作入黔始祖,同吾族称兄道弟,真是太可恶了,切望族人牢记。

鉴于以上几点论证,是有史有据可考,切望误入岐途的各支族人,仔细认真推敲,要正本清源,经得起后人推断,不要一时任性,贻误后代儿孙。也盼吾族后来之士对这几点论证,加以完善、推断。在这次编纂中,有几支难以定正的代次,附录参考作定正,编委这次就按本支整理的印入书内,以供后人论证,否则后人无依无据,如何论证呢?

陈氏亶系宗谱编委会

二00一年七月于纳雍

B:  笔者的看法

以上内容笔者作出几点看法

一:亶系篡改别人资料有一套啊!《伯宣公宗谱》,数字图书馆上存放的《果石庄世系》和《桃源谱》,《甲辰谱》,《果石庄上保源流记》均有记载:

上保西边头守庄祖伯倍公之子友谅生于1545年,明嘉靖1582年奉旨带妣入黔定居贵筑。长子思周随父入黔,后生七子……友谅后裔对二代祖的生庚年月老谱都没作详细记载不太清处,试问亶系是如何知道清初才生五子的,这真是制造千古奇闻的高手啊。

二:关于思义,思源在史书上查不出来的问题,试问陈亶在历史上查出来了吗?关于洪武年间的事在明史上有郭子兴,郭云宗,傳友德,沐英等历史人物的记录,怎么没司令员陈亶的记录呢?陈亶夫人是马烨之妹子的历史记录又在哪里呢?

三:关于羊场大小寨及周边是亶系子孙的问题,试问,从古到今每个地方都有各个姓氏居住不是正常的吗?难道同居一地就要成为某一位人的后人吗?羊场大小寨是谁划给陈亶的呢?又是谁只准陈亶后人居住而不能居住其他支系的呢?

四:关于陈友谅与亶系同居一地是事实,但友谅不是友亮,难道大道公后人有个友亮而別的友谅也要成为大道后人吗?别人家的历史也非要让你亶系人知道吗?友谅在陈氏世系中是107世,你亶系又为何将其变为128世呢?这样一来就会成为亶系后人了吗?

五:友谅生思周等人本不是亶系的谱,亶系又为何说这是血源混乱呢?要说血源混乱,我得说说了。郭氏家谱记载:陈亶是郭云宗四子。大金是郭云宗五子陈璞的儿子,大金投到安邦彦手下也是有原因的-明史记载朱元璋占了郭子兴的两个女儿,又杀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后郭云宗也被朝庭追捕逃至贵州避难……

后大金听到此故事后非常痛恨朝庭,1622年安邦彦反朝庭,陈大金便投了过去,想与安邦彦一起对抗朝庭……这些事实为何又不认呢,非要说成“长房金人起黑心……忘了宗支变彝人”呢?这不是胡编乱造吗?

六:关于修谱之事,亶系和友谅并不是同支,为何要在一起编修呢,据老人回忆:陈发祥和陈先伟收集的资料是可以互换的,陈发祥收到的亶系资料给了陈先伟,而陈先伟收到的友谅后人资料为何不给陈发祥?而要加在亶系里呢?难道就是为了多胡弄几位友谅后人认陈亶为祖宗吗?亶系可以乱接,但别人可不会乱认!

七:关于庄口问题,说好听一点,天下义门陈氏是一家,亶系愿接哪一庄没人会在意,说不好听点,愿认谁是祖宗没人会说你。要说认真的,还是好好看看火巷庄谱书吧,看看人家的谱是怎样的。

综上几点,请友谅后裔们好好查查自己的老谱,分清是非,不要让亶系给胡弄了。

在这里有几种记录介绍给宗亲,里面有关于友谅和友谅的上源记录,请注意,《伯宣公宗谱》卷二,《上保源流记》,《桃源谱》,《果石庄宗谱》《甲辰谱》,这些都有友谅的详细记录,另外还有《贵阳掌故》里面也有一些零碎的友谅记录……

好了,不说了,借一首陈军的《庭前花》缓解一下心情

庭前花

    - 陈军

花人庭前种花枝,

喜折花枝为酒钱。

闲时提书花前看,

忙时健盘花下响。

庭前花下日复日,

时闲时忙月复月。

但愿清闲花草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前遭人骂,

花草庭前有人缘。

若将车前比庭前,

一在平原一在川。

若将花前比马前,

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骂我太神经,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英雄豪杰墓,

无花之时也悠闲。

 

最后,发上保平台邮箱,请管里员发布一下

    @弹指一笑     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