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玥|Castleman病变异型POEMS综合征一例

 壹城时雨 2021-07-18
图片

我刊已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作者:周爽1,李玥2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1风湿免疫科   2消化内科 

通信作者:李玥

文章来源:协和医学杂志,2020, 11(2) : 202-206.


患者男性,24岁,因“咳嗽、发热2月余,腹胀50 d”收住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2014年2月初,患者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轻度憋气,无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肺部感染”,治疗1周(具体用药方案不详)后无效。

2月20日咳嗽、憋气加重,出现发热,体温高峰39 ℃,热型不规律,伴畏寒,偶有盗汗。

检测红细胞沉降率17 mm/h、血清结核抗体(+),胸部CT示双肺多发渗出、索条影,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脾大。行腹部穿刺检查,腹水常规检测结果:黄色浑浊,白细胞(WBC)200×106/L,单核细胞百分比73%,多核细胞百分比27%,李凡他试验(+),腹水生化结果不详,考虑“结核感染”,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

服药第15天因肝损伤停药1周。

3月14日将抗结核药物调整为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泼尼松25 mg×1次/d,3月21日停利福喷丁及泼尼松,调整为静脉注射激素(具体名称和剂量不详)。

治疗期间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9 ℃,体温高峰多于午后出现,间断有盗汗;胸闷、憋气逐渐加重,腹围增大,行腹腔置管,引流腹水约500 ml×15 d。此外,患者出现肤色变黑,皮肤痛觉敏感性增加。

4月10日就诊于北京胸科医院,腹水、胸水、便抗酸染色、胸水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检测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均(-),考虑“结核感染证据不足”,停抗结核药。

4月18日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体重较前下降15 kg,自觉视力下降,否认口腔、外阴反复溃疡史、皮疹、关节痛。

● 既往史、个人史及婚育史无特殊。

● 家族史:母亲患结核性胸膜炎,未正规治疗,间断口服利福平。

● 入院查体:全身肤色较黑,双侧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大小约0.5~2.0 cm,质软、可活动、无粘连、无压痛。视物模糊,乳腺发育,双下肺呼吸音偏低,无干湿啰音,腹部明显膨隆,腹围94 cm,移动性浊音(+),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全身皮肤痛觉敏感性增加,脑膜刺激征、双侧巴氏征均(-)。

患者为青年男性,亚急性病程,突出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多浆膜腔积液。多浆膜腔积液常见病因有结核感染、结缔组织病、肝硬化、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包括实体肿瘤及血液系统肿瘤等)。患者有发热、咳嗽、肺部有渗出及索条影、外周血检查曾出现结核抗体(+);外院腹水检查结果部分缺失,但WBC升高,比例以单核细胞为主,李凡他试验(+),有结核接触史,综上考虑结核感染可能性最大。患者肤色明显加深,需警惕肾上腺结核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但乳腺发育、皮肤敏感性增加不宜归因于结核感染,加之外院规范抗结核治疗6周,同时予中等量激素治疗4周,效果不佳,因此需进一步鉴别诊断。

结缔组织病方面,患者多系统受累:其中多浆膜腔积液突出,皮肤色素沉着,外周感觉异常,内分泌异常(乳腺发育)。贯穿始终的是炎症反应明显,发热、血炎症指标升高,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从免疫病角度分析,多系统受累主要考虑两方面疾病:(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通常有特异性抗体阳性,可进一步筛查;(2)血管炎,需筛查血管受累证据。

肿瘤方面,影像学检查无实体肿瘤证据。对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有多发淋巴结肿大,需考虑淋巴瘤。此外,患者存在多发性周围神经病(polyradiculoneuropathy,周围皮肤敏感及轻触痛)、脏器肿大(organomegal,脾脏肿大)、内分泌疾病(endocrinopathy,乳房发育提示性激素水平异常)及皮肤损害(skin changes,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表现,需考虑POEMS综合征可能,可筛查M蛋白。

● 入院后一般检查:血常规示WBC 8.64×109/L,血红蛋白 117 g/L,血小板 565×109/L;肝、肾功能检查:总蛋白(TP) 54 g/L,白蛋白33 g/L,血尿素氮7.83 mmol/L,谷丙转氨酶2 U/L,血肌酐80 μmol/L,乳酸脱氢酶(LD)112 U/L;凝血正常;红细胞沉降率34 mm/h,超敏C-反应蛋白41.17 mg/L;尿常规:尿蛋白(PRO)trace,24 h尿蛋白0.38 g。感染指标:降钙素原、TORCH-IgM、巨细胞病毒、EB病毒、莱姆病抗体均(-)。腹水常规:黄色浑浊,WBC 292×106/L,单核细胞百分比89%,黎氏(+);腹水生化:TP 43 g/L,白蛋白20 g/L,LD 94 U/L,谷氨酸5.5 mmol/L。胸水常规:WBC 136×106/L,单核细胞百分比76%,比重1.020;胸水生化:TP 30 g/L,LD 71 U/L。腹水、胸水细菌涂片、真菌涂片均(-)。血结核抗体(-),血、腹水、胸水结合感染T细胞检测均(-),胸水、腹水抗酸染色(-),腹水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测定(-)。

肿瘤方面:血、腹水肿瘤标志物(-),3次腹水瘤细胞均(-)。

● 免疫病方面:抗核抗体19项、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谱、狼疮样抗凝物质均(-)。

● 血液病方面:血清蛋白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游离轻链κ/λ比值正常,血β2MG正常。

● 内分泌方面:

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15.93 μIU/ml,游离甲状腺素(FT4)2.0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正常,甲状旁腺激素121 pg/m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99.2 pg/ml,24 h尿游离皮质醇正常;双肾上腺抗体(-)。

性腺激素:睾酮为0,催乳素、黄体生成激素升高,卵泡生成激素、雌二醇正常。25-羟基维生素D 35.5 ng/ml。

●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70%,中等量心包积液。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

胸腹部增强CT:双肺斑片索条影,考虑为炎性病变;双侧胸腔、腹腔、盆腔大量积液,少量心包积液,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影。

血清腹水白蛋白浓度13 g/L提示为门脉高压性腹水,然而根据胸水LIGHT标准,胸水为渗出液。再次结合多浆膜腔积液常见病因:结核感染、结缔组织病、肝硬化、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初步检查结果所示无肝硬化、心功能不全、实体肿瘤的证据。自身抗体筛查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不支持任何一种结缔组织病或血管炎的分类标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但血乳酸脱氢酶水平却正常,淋巴瘤难以解释。鉴别诊断集中在结核感染和POEMS综合征。POEMS的诊断有两条必需标准:外周多神经炎,单克隆浆细胞增殖异常。患者M蛋白(-),不符合必需标准。因此,在未找到其他诊断可能性的情况下,尽管结核感染存疑(门脉高压性腹水、内分泌紊乱、血及胸腹水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胸腹部CT无结核感染灶均难以解释),但诊断仍首先倾向于结核感染。

4月23日患者出现明显头痛、恶心、视物模糊。

查体:脑膜刺激征(+);眼科会诊:视乳头水肿;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CSF)压力>330 mmH2O(1 mmH2O=0.0098 kPa);CSF常规+生化:WBC为0,CSF蛋白0.48 g/L,葡萄糖2.8 mmol/L(指尖血糖6.3 mmol/L);CSF病原学(-)。

4月25日患者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面部麻木、示齿口角右偏,每次持续10 min可自行缓解,共发作3次,头MRI、CT均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科会诊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予脱水降颅压,加用阿司匹林。

因不除外结核感染,4月25日加用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拜复乐),并予氢化可的松100 mg×2次/d。患者头痛、视物模糊症状缓解,体温峰值下降至37 ℃以下。复查CSF压力仍330 mmH2O,CSF蛋白0.48 g/L→0.86 g/L。4月30日加用利福喷丁。

5月4日腰椎穿刺复查CSF压力330 mmH2O,CSF蛋白0.83 g/L,超敏C-反应蛋白3.91 mg/L,红细胞沉降率7 mm/h。

5月7日将抗结核药物更换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拜复乐,同时甲强龙40 mg×1次/d。

5月11日晨起患者出现失语,时间、空间定向力障碍,视力正常,5月12日夜间出现小便失禁,头颅MRI提示左侧脑室旁片状梗死。继续拜阿司匹林+金纳多及脱水降颅压治疗。

5月13日增强MRI示左侧额、顶、颞叶皮层下、大脑镰、侧脑室旁斑片状异常信号;右侧侧脑室体旁、基底节区可见斑点状异常信号,长T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增强无明显强化,符合亚急性脑梗死表现。磁共振静脉造影无明显异常。感染科考虑脑梗死不除外结核继发血管炎所致,建议停用拜复乐,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阿米卡星五联抗结核治疗,并继续甲强龙40 mg ×1次/d减轻炎症反应。

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急剧变化,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缺血性脑血管病两方面。

第一,多次腰椎穿刺提示高颅压突出。CSF液压力>330 mmH2O,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细胞数少而蛋白水平高;

第二,中枢病变进展迅速,入院一周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周出现脑梗死。

结核中枢受累的常见表现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脊髓相关病变。

结核瘤的患者,CSF检查可呈(-);结核性脑膜炎初期可出现蛋白升高,而细胞数无明显增多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其实,脑梗死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在一项纳入404例中枢结核感染患者的研究中,CT或MRI检查提示,25%的患者存在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1]。

有文献报道:明确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病例,尸检后发现100例中41例出现脑梗死[2],由此可见血管受累比例较高。

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梗死,可以结核引起脑血管病解释。

从高颅压的病因入手分析,颅压>330 mmH2O在除外脑室梗阻后,主要考虑两方面原因:

(1)血脑屏障受损,可见于结核、血管炎及血液病。该患者CSF蛋白正常,蛋白轻-中度升高,葡萄糖、氯化物基本正常,并非结核导致的血脑屏障受损的典型表现。上述腰椎穿刺结果对血管炎及血液病无鉴别性。血脑屏障破坏情况下,CSF蛋白升高,影响脑脊液吸收,颅高压加重,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2)静脉窦血栓形成引起慢性静脉压升高,继发颅高压。患者入院前有视物模糊,推测颅高压已存在一段时间。

入院后筛查磁共振静脉造影未明确提示血管局灶性狭窄,但与同龄青年人相比,血流状态不佳,鉴于磁共振静脉造影可有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静脉窦血栓不能完全除外。

因此,从颅压升高水平与CSF蛋白水平并不匹配的情况看,不支持结核中枢受累的诊断。

患者外院规范抗结核治疗已6周,过程中病情仍逐渐加重,也提示非结核感染的可能。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POEMS综合征中多见。2009年美国相奥诊所曾统计90例患者,其中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10%,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升高,骨髓浆细胞增多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3]。而李剑等[4]回顾分析显示,北京协和医院患者POEMS综合征合并脑血管病发生率达20%~50%,合并Castleman病的人群中比例更高。POEMS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升高,可出现动脉及静脉系统内膜病变,导致栓塞,推测该因素促进患者出现慢性颅高压。

患者病情的进展,使POEMS综合征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那是否存在M蛋白阴性的POEMS综合征呢?

5月15日请血液科会诊,考虑POEMS综合征变异型可能,建议完善淋巴结活检、血游离轻链及骨盆正位、双侧肱骨+胸椎正侧位X线摄片、VEGF检查;酌情予地塞米松40 mg×1次/d,第1~4 d冲击治疗。患者经20 d抗结核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且肌酐、尿酸均较前升高,停用吡嗪酰胺,碱化尿液。5月16日停用吡嗪酰胺及阿米卡星,加用地塞米松40 mg×1次/d。5月18日上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伴指间血氧饱和度下降,动脉血气分析:pH 7.459,二氧化碳分压30.8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53.1 mmHg,氧饱和度87.2%。血尿素氮12.92 mmol/L,血肌酐198 μmol/L。经左侧胸腔置管引流,呼吸困难有所缓解。患者意识状态为嗜睡,CSF压力260 mmH2O,WBC为O,CSD蛋白0.58 g/L。

5月20日复查头颅CT提示右侧脑室旁出现新低密度灶。5月22日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下肢X线检查示双侧胫骨、腓骨、股骨骨质无明显异常。VEGF 7046 pg/ml。血游离轻链κ/λ比值1.14;5月21日于床旁行右侧腋窝淋巴结活检术。右腋窝淋巴结活检病理示病变符合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疾病。一项涵盖99例确诊POEMS综合征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男女患病率1.4∶1,起病至确诊平均需18个月,中位生存期仅5~7年[4]。POEMS综合征的诊断包括两条必需标准(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浆细胞增生,多发周围神经病),三条主要标准(硬化性骨病、Castleman病、VEGF水平升高>2000 pg/ml)以及多条次要标准(器官肿大、水肿、内分泌病变、皮肤改变、血小板增多或红细胞增多、视乳头水肿)[5]。患者仅符合两条必需标准中的一条,但符合多条主要标准及次要标准。而2011年及2019年关于POEMS综合征诊断进展的文献特别指出:Castleman病变异型POEMS综合征患者可无单克隆浆细胞增生的证据[5-6]。

Castleman病变异型POEMS综合征的特点:(1)有明确Castleman病的证据;(2)无克隆性浆细胞增生证据;(3)无或很少外周神经损害证据;(4)有某些POEMS综合征主要标准或次要标准表现。故该患者符合Castleman病变异型POEMS综合征的诊断。

在李剑等[4]总结的北京协和医院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中,Castleman病伴随的POEMS综合征和非Castleman病伴随的POEMS综合征(经典POEMS综合征)的区别主要为:Castleman病伴随的POEMS综合征腹水更多见,血小板升高更多见,这并存在统计学差异;预后明显差于经典的POEMS综合征。Castleman病是一种疾病,而POEMS综合征是一组综合征,两者关系目前存在争议,治疗虽有重叠,但亦有很大差异。

POEMS综合征偏浆细胞病的治疗方案,而Castleman病与B细胞免疫异常有关,是采用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依据。而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有类似病例经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方案化疗有效。

● 治疗及转归:

5月23日开始Rdex方案化疗:口服来那度胺10 mg×1次/d (d1~d 21),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 (d1、d8、d15、d22)。化疗后患者仍持续发热,体温高峰38.4 ℃,药物及物理降温无效,意识状态为嗜睡,5月25日发作癫痫,予苯巴比妥0.1 g×3次/d,德巴金0.5 g×2次/d治疗。5月26日多学科会诊,停抗结核药。肾脏方面:予水化、利尿、碱化尿液以及别嘌呤醇治疗。血肌酐升高至188 μmol/L,患者逐渐出现全身浮肿,尿量减少。6月3日患者家属要求出院。6月4日患者在家中去世。

肾功能损伤是患者病程中另一个突出问题。患者在住院前20 d血肌酐正常,之后急性升高直至无尿,明确存在急性肾损伤。

患者入院期间每天入量充足,无尿路梗阻证据,肾前性、肾后性因素可除外,主要考虑肾性因素。尿常规无明显血尿、蛋白尿,因此肾小球病变可除外,病变定位在间质小管及微血管。

结合临床过程考虑:药物性肾损伤、高尿酸肾病以及原发病肾损伤。患者病程中长时间使用利尿及脱水剂,均是导致肾损伤的背景因素。而阿米卡星、克林霉素、利福平均有肾损伤的不良反应。

李剑等[4]总结的北京协和医院99例POEMS综合征患者中37例肾功能不全,大部分内生肌酐清除率为30~60 ml/min;7例肾活检,5例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为其他类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文献报道,POEMS综合征肾脏受累主要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相关。病理为内皮肿胀、增生,系膜疏松、溶解,肾小球明显肿大,因此POEMS综合征肾受累主要是肾小球病变。而该患者的肾损伤,POEMS综合征起何种作用,暂不明确。

据日本研究统计,POEMS综合征的发生率为百万分之三,而我国是结核大国,根据该例患者突出的临床表现:发热伴多浆膜腔积液,在除外结缔组织病、肝硬化、心功能不全、实体肿瘤后,首先考虑结核的可能性。但患者临床表现特异,如弥漫性皮肤色素沉着、性腺功能减退、颅高压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均难以结核感染解释,并且治疗反应亦不支持结核诊断,故在诊疗全程中不断修正诊断思路。

虽然患者血M蛋白(-),不符合经典POEMS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但患者存在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疾病及皮肤损害,VEGF显著升高,这些表现均支持POEMS综合征。经进一步完善淋巴结活检,获得了Castleman病的病理证据。

经过专家会诊,积极查阅文献,最终确定了Castleman病变异型POEMS综合征这一罕见病的诊断。该患者虽最后得到确诊,但病情进展迅猛,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该病例给医生的启示:

(1)重视疾病不同寻常之处,抓住特点,深入挖掘,拓展思路;

(2)在方法学上,借助文献,发扬多科协作,请教相关疾病专家;

(3)平时多参与疾病的多科讨论,有助于开阔临床思维。


图片

参考文献

[1]Wasay M, Farooq S, Khowaja ZA, et al.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uberculoma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berculosis: frequency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s[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4, 85: 1260-1264.

[2]Dastur DK, Lalitha VS, Udani PM, et al. The brain and meninges in tuberculous meningitis-gross pathology in 100 cases and pathogenesis[J]. Neurol India, 1970, 18: 86-100.

[3]Dupont SA, Dispenzieri A, Mauermann ML, et al.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OEMS syndrome: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J]. Neurology, 2009, 73: 1308-1312.

[4]LI J, Zhou DB, Huang Z,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EMS syndrome in China[J]. Ann Hematol, 2011, 90: 819-826.

[5]Dispenzieri A. POEMS syndrome: 2011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 Am J Hematol, 2011, 86: 591-601.

[6]Dispenzieri A. POEMS syndrome: 2019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 Am J Hematol, 2019, 94: 812-827.

图片

第一作者

图片
周爽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衰老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

图片
李玥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肠道微生态重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应用研究。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成员,北京消化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AOCC)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消化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编委,《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等杂志审稿专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