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课堂:《陈风·东门之枌》/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844期)

 ljian21 2021-07-18

天语说

《汉书·地理志》说:“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魏晋以前尤为流行的上巳节,就是求偶的节日。从上巳节流行的流卵、流枣等习俗看,上巳节即是祭祀生殖神乞求生殖的节日。壮族的三月三在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其时,青年男女盛装聚会并对歌数日。男女青年还抛绣球以互通情怀。布依族在同期也举办与壮族歌墟相当的跳花会,人们也常因期间的男女交谊活动而称“鹊桥会”。黎族更是直接把三月三称为谈爱日。可见,这样的节日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择偶属性。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陈,出土金文资料作敶。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国君妫姓,是舜帝姚重华的后代。

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并封之于陈之株野(今河南柘城),后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是西周朝首任舜帝奉祀官。辖地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亳州。根据胙土命氏胙土命氏,是始于先秦时代是以严格遵循以嫡长子继承权为核心的封建宗法制度原则。即"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具体来讲,就是王室、诸侯的嫡长子有权继承父亲为王、为君;王室、国君的庶子,也称"别子",无权继承王位、君位,但有分封的权利,需分给一定的食邑、采地,自成系统。通过"胙王命氏"的方式,成为新的氏族,别子就成为这一新的氏族的开派之祖(得姓受氏之祖),即"别子为祖"。由此制度而产生演变的姓氏有很多,如,周姓(周王室氏),吴姓,康姓,胡姓,赵姓,秦姓,郑姓,宋姓等姓氏的规定,以国为氏,称陈氏。遂为陈侯,谥号胡公。陈胡公是陈氏的得姓始祖。

周武王此举显然有他的政治目的,一方面周国初立,为了有效的控制周边地区,武王采取怀柔策,即所谓的“三恪”表示对先代诸王尊敬之意。也是有目的的团结有势力的异性贵族。另一方面陈国的军事地位也很重要。陈国与蔡国共同构成了周朝防夷的屏障。

胡公受封。祭祀先祖虞帝是一个重要的使命,而大姬好祭祀,用史巫。以此来提高陈国的威望。继而维持周陈的关系。在古人看来,无子也是一种疾病,于是通过祭祀来驱除。而楚国向外扩张,楚虽然灭陈,但却将陈国的文化渗透吸纳。

朱熹 《【宋】诗集传》————“此男女聚会歌舞,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汉】郑玄《毛诗郑笺》——————“于是以总行,欲男女合行。”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陈国,陈国的郊野有一大片高平的土地叫宛丘,那里种着密密的白榆、柞树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子仲家的姑娘,穿着女巫的盛装,来到宛丘之上,在大树下婆娑起舞,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一大群男女青年也相约而来,她们放弃了今天的所有工作,她们在这一大片的高地之上,吟唱起舞,婆娑祈祷,随之而来的男女也加入到这神圣又盛大的集体巫术活动中。她们唱着,舞着,等待着神祇的降临......

良日吉辰快结束了,子仲家的姑娘背起了祭祀用品,准备回家,这时,有一位青年男子走来,他看着美丽如荆葵花的女子,这是他心仪已久的女子,站在她的面前,他的脸一下子红了,竟然拘束的不知说什么好。

女子反而笑了笑,把手里拿着的那把荆葵花塞在他的手中。看着手中的荆葵花,他不由得想:“她送我花,是想要和我表白吗?”这位男子对他心仪的女子说:“我看你长得像花椒一样,一定能给我生一堆花椒子。”

女子听了,脸一下子红了,转身匆匆走了。男子望着她的背影,不由是呆住了,心中万语千言,不知如何诉说,可是望着她越走越远,心中的激情再也无法控制,他不由得大声唱起来: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我们的行人正好行到此处,听到隐隐传来的歌声,赶紧用笔记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 陈风·东门之枌

原文:
陈风·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注释:

1、东门:指陈国都城的东门。枌(fén):木名,即白榆。

2、栩(xǔ):柞树。

3、子仲之子:子仲是陈国贵族的姓氏,子仲之子:指子仲氏的女儿。

4、婆娑:舞蹈。

5、穀:好。穀旦:指在这个天气好的早晨。

6、于差(yù jiē:通“吁嗟”语气词,表示感叹“吁嗟”二字在这里是指古人从事巫术活动时候口中念念有词,类似于祷告乞求的声音。一说于:日,差:择。

7、原:高而平阔的土地。南方之原:南方的原野,即指东门和宛丘。那儿是歌舞聚乐的地方,同时是市井所在的地方。

8、绩:把麻搓成线。市:买卖货物的场所。指集市。

9、于逝:通“吁噬”,语气词。逝:去、往。这句是说趁好日子往跳舞之处。

10、越以:发语词。鬷(zōng):频。迈:行。鬷迈:是说去的次数很多。

11、 荍(piáo):植物名,又名荆葵,草本,花淡紫红色。这句是诗人以荆葵花比所爱的女子。

12、贻:赠送。

13、握椒:一把花椒。赠椒是表示结恩情,和“赠之以芍药”意思相同。

译文:

东门旁边长有白榆,

宛丘上面长有柞树,

子仲家的好女儿,

在大树下来跳舞。

选择天气好的早晨,

在南方的平原上,

不用把麻搓成线,

到集市上来舞一场。

趁好日子去往跳舞处,

次前往人已经很熟

我看你好似一朵荆葵花,

你送我花椒子儿一大把。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民间青年男女聚会在一起,参与民间巫术歌舞的欢乐场面的诗。它生动的记叙了陈国降神祭祀的场景,反映了陈国当时巫风盛行的一种社会风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朱熹《诗集传》曰:“此男女聚会歌舞,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首章写陈国子仲家的姑娘在白榆树下模仿巫女跳舞。诗人说:东门之枌,宛丘之栩。枌(fén):木名,即白榆树。栩(xǔ):柞树。东门宛丘是陈国的两个地名,东门是陈国都城的大门。宛丘在城南三里,高二丈,是地块四周略高,中间略低的土山。《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说冬日至,于地上之园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由此看宛丘应该是一个大的祭坛。意思是东门旁边长有白榆,宛丘上面长有柞树。子仲之子,婆娑其下子仲是陈国贵族的一个大家族,子仲家的好女儿,在大树下来跳舞。她为什么来这里跳舞?跳得又是什么舞?《周礼·地官·媒氏》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高禖是古代仲春二月祭祀的唯一神祇。高禖是婚姻神、生殖神。

二章写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在子仲家的姑娘的带领下,其他的女子也放下绩麻的工作,相邀着来到南方的平原,模仿巫女翩翩起舞。并以花椒的芬芳诱使神的降临。诗人说:穀旦于差,南方之原。郑笺云:“旦,明。于,日。差,择也。朝日善明,日相择矣。”穀旦:指在这个天气好的早晨。诗歌这里的“于差”通“吁嗟”,“吁嗟”二字在这里是指古人从事巫术活动时候口中念念有词,类似于祷告乞求的声音。意思是选择天气好的早晨,在南方的平原上祷告乞求“南方之原”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场所。《周礼·地官·媒氏》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从诗中看应该是祭祀的场地。不绩其麻,市也婆娑。绩:把麻搓成线。不绩:指不干活了。在先秦纺织麻布都是当时妇女的工作。婆娑:舞蹈。不用把麻搓成线,到集市上来舞一场。这里的舞,不是一般的舞,而是模仿巫女跳的一种舞蹈,在这样一个好日子,众多的男女青年一同出行,聚会舞蹈吁嗟祈祷,参与到盛大的集体巫术活动中。

三章则写祭祀完神灵之后,男女相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穀旦于逝,越以鬷迈。鬷迈:是说去的次数很多。趁好日子去往跳舞处,多次前往人已熟视尔如荍,贻我握椒一位男子对他心仪的女子说,我看你长得像花椒一样,一定能给我生一堆花椒子。椒香多子,不但是降神的圣物,也象征着生育繁衍。多子多孙。所以古人常用椒来比喻女子。汉朝把椒房作为皇后的宫殿。正是取了多子吉祥之意。《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高禖是古代仲春二月祭祀的神祗。是婚姻神、生殖神。在祭祀生殖神的佳期里男女可以放开禁忌而自由恋爱乃至交合,因此这种时候情歌和乐舞便特别兴盛。这种佳期以后逐渐成为民间的固定节日。   

 上古的祭祀狂欢日有很多种。比如农耕社会中作为时历标准并祈祷丰收的火把节、腊日节等远古年节;祭祀生殖神并乞求部族繁衍旺盛的上巳节等各种祭祀日。不同主题的祭祀狂欢日有不同的祭祀和狂欢内容,陈国的占风可以说是保存得比较好的。因此就有这样的“穀旦”。在古人看来,无子也是一种疾病,于是通过祭祀来驱除。

读完此诗,我们似乎看到一群年轻人来到了祭祀的场地,尽情歌舞之后,开始唱情歌择偶,他们在这样一种美好的时刻寻找着自己的幸福之花。她们燃烧着自己,也燃烧着对方。在神祗的保佑下,繁衍生息,完成着生命的一次次传递。因此可以推断,“穀旦”是用来祭祀生殖神以乞求繁衍旺盛的祭祀狂欢日。

天语小诗:

为《陈风·之枌》而作

文:闻天语

我站在祭坛之上

用歌声 舞蹈

与神祇相联

献上我的卑微

献上我的虔诚

献上我的祈祷

祈求神灵祖先

用福祇的光芒

将我笼罩

没有战争 贫困

让生命的火焰

一代代传递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闻天语:闻天语,原名薛鹏飞,《美丽八点半》特邀作家,《诗经》课堂主讲,著名中国文学讲师,学者、诗人。生于70年代,曾在《女友》、西安门户网站《古城热线》做过编辑。在《西安日报》,《女友》《劳动者》《大红鹰》等相关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若干。

诵读者薛红:薛红网名百灵、佰聆,《美丽八点半》朗诵者团队成员.陕西西安人,喜欢音乐和文学,尤其是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朗诵爱好者。在“喜马拉雅FM”上有《薛红读诗经》、《薛红读楚辞》、《薛红读论语》、《中国古典美文诵读》等12个专辑,有朗诵作品六百多个,累计订阅者2万多人,累计播放两百多万次。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陕西赛区(成人组)二等奖;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成人朗诵组优秀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