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11人自拍遭雷劈身亡,海南雷电劈死42头黄牛,到底咋回事?

 地理那些事 2021-07-18

7月12日,印度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部分地区遭受雷雨天气,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有近60人雷击身亡,其中北方邦遭雷击身亡的,过半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妇女和儿童。

另外,还有11人是在一座建于12世纪的瞭望塔上自拍时被雷电击中身亡,并且当时瞭望塔及堡垒墙上还有27人,一时间惊慌失措有的直接选择跳下,受伤的也不少,这次雷击事件还惊动了印度总理莫迪。

印度是南亚国家,每年6-10月属于雨季,雷暴天气频发,但是很多建筑物上没有安装避雷针等避雷设施,很多人的防雷意识也很淡薄,每年都有不少人遭雷击身亡,而这一数字自2004年后,平均每年有2000人死于雷击事件。

我们都知道,雷雨天气发生时,雷电具有“打高不打低”的特点,因此雷雨季节应该避开变压器、变电室、电线杆、烟囱等“引雷杆”,也不要跑到空旷的高地上充当“引雷杆”,很显然印度“自拍殒命者”的11人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一点,最终酿成悲剧。

实际上关于“雷击”引起的比较受人关注的事件,在我国海南省东方市就发生过。

今年5月24日,海南省东方市遭遇雷暴天气,当地有一位养殖户冒着大雨准备将150头黄牛从“牧场”赶回“牛棚”里,而就当快到牛棚的时时候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几十头牛瞬间倒地,其中有42头黄牛被雷劈死,那位养殖户也受伤了,幸好无大碍。

经过初步估算,此次雷击事件造成养殖户约70万的直接经济损失,而其它被雷击过的牛也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出售了,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掉损失可能会更大。

而关于“海南42头牛被雷击中毙命”的原因,除了被闪电直接击中外,还有一些则是与“跨步电流”和“地电流”有关。

雷雨天气时,云层下方会有大量负电荷聚集,而地面则是带正电荷,根据“正负相吸”的原理,一旦天地之间的两种电荷相遇时就形成闪电,其电压和电流都非常之高,单次闪电少则1亿伏特,多则10亿伏特,平均电流最少有3万安培,最大可达30万安培。

通常情况下,很多雷击事件中出现的伤亡情况,很多并非直接被闪电直接击中。以海南东方45头牛毙命为例,黄牛群毙命点不远处就是牛棚了,而附近有没有其它高大的建筑物或者大树,因此可以推测那些倒在一起的黄牛很可能是闪电某一头牛,然后导致其它紧挨着的牛一同“遭雷劈”。

另外一些不是紧挨着的牛也挂掉了,则是因为“步子迈得过大”导致的,也就是与“地电流”和“跨步电流”有关系。

当云层底下的负电荷与地面的正电荷会合后,所形成的电流并不会完全沿一个方向传输,它也会沿着一个点向周围扩散,在地面上形成分布电位,而地球表面的电阻很大,所以这种电流以接触点为中心向外递减,由此产生“电压梯度”。并且电流向外扩散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专找“电阻”小的物体。

但是,与地面的强大电阻相比,人体或牛的电阻就微乎其微了,所以电流会专找接地电流入地点周围阻力小的人或者牛,经过“人”字形的“电路”后再向大地流散。而在接地电流入地点周围电位分布区行走的人,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被称为“跨步电压”,通常成年人的一步大约是80厘米,当跨步电压达到40-50伏时就会有触电风险,触电倒地后“电位差变大”危险更大,也就是说步子跨得越大跨步电压就越大,触电的风险也就越高。

牛走路时“步子”显然要比人的步子跨得大,所形成的电位差非常高,所以42头牛被电死,而那位养殖户虽被电到但无大碍。

先用干木棍挑起电线,切勿直接“手把手”救人

所以掌握了这些科普知识,大家要学以致用,雷雨季节应避免前往空旷的高地、不要到大树底下躲雨等,这样不仅会引雷而下,还会形成“地电流”,非常危险。

然而遭雷电击中11人身亡后,印度又传来噩耗,同样震惊到了莫迪。

7月15日晚,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以北约106公里的比尔萨(毗底沙地区),一个村庄有一名女孩不小心坠入水井,很快众人前来营救,最多时周围聚集了30多人,因在重压之下井口周围的混凝土结构面出现塌陷,导致30人坠入塌陷的井坑中,虽然经过全力施救有19人获救,但不幸的是另有11人殒命,而“消息”指出事发的水井是这个村700个家庭唯一的水源。

从救援现场可以看出,挖掘机在进行土方清障作业中,基本上看不到有混凝土物质存在,挖出来的完全都是土和沙,笔者推测供全村700人用水的这口水井只是环井口表面有一层水泥覆盖而已,可能只是防止打水时地面出现泥浆,甚至谈不上“混凝土”,而井壁也没有别的防护。

博帕尔处于北纬23°16',也就是处于北回归线附近,但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不过由于博帕尔位于温迪亚山脉以北的熔岩高原马尔瓦高原之上,海拔在500米以上,河流、湖泊较少,很多地方靠地下水生活。

印度此次水井塌陷事件,井口周围聚集的人数过多,超过了水泥面的最大承载量是引起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但是在水井中取水造成地面沉降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尤其是井壁周围没有得到很好的加固维护,在上覆土层自重和地下水侵蚀作用下,井壁四周的地质环境发生了变化,进口周围大量聚集的人员是压垮水井的“最后一更稻草”。

所以,要防范印度毗底沙地区靠地下水生活存在的水井塌陷等情况,笔者建议:

1、对井壁四周进行加固,可以采用“沉管法”将特制作预制管直达岩层,或者对井壁进行钢筋混凝土加固处理(实在不行就用砖头或者石头砌墙也行),防止井壁四周出现塌陷问题;

2、对井口四周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并在四周架设安全围栏,防止坠井情况发生;

3、如果当地经济条件可以,建设储水设施也是不错的选择,将当地的地表降水储存起来,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各位朋友还有哪些建议呢?欢迎在评论中留言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