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屋山,风光独特的中国桌山

 寻梦游仙 2021-07-19

位于四川盆地西沿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古时称居山、蜀山、老君山,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秦朝时期,瓦屋山一带是安置蜀王后裔和楚王后裔的聚居区,西南地区的五斗米道和楚国的黄老道在这里相汇。

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使当地青衣羌人遭到几乎灭种的屠杀,剩下一部分羌人逃进山中,成为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古羌村落。唐宋时代,瓦屋山与峨眉山齐名,一为佛教胜地,一为道家仙山,并称姊妹山。

瓦屋山因其东西两侧是略倾的屋脊状地形,从远处看整座山体状如瓦屋,而得名“瓦屋山”。瓦屋山最高海拔2830米,山顶平台约11平方公里,南北长3375米,东西宽3475米,是中国最高、最大的“山”,在民间则称此山是“人间天台”。

瓦屋山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山中处处充满了原始、古朴、神奇,每年吸引了许多的游者来此探险采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来到过瓦屋山,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文赋,成为了瓦屋山宝贵的文化史料。

从唐代以来,岑参、苏轼、陆游、祝之至、何绍基等都曾在笔下描绘过瓦屋山。宋代苏东坡曾有诗云:“郊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清代何绍基咏叹其:“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

据考证,中国的道教初创于瓦屋山,成型于鹤鸣山,兴盛于青城山。《山海经》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呈方形,“青丘国,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其狐九尾”。古代丝帛只有四川出产,晋代郭璞说青丘国在岷山之南,黄帝居住的方形之丘也只有瓦屋山是方形。

瓦屋山是亿万年前地球在造山运动中,四川盆地的内沿折叠出来的高山台地。山顶台地上是原始森林,山顶的一切都处于原始自然的状态,那里的植物动物完全是自然界的优生劣汰。只记得有一位名人曾说过:“回归大自然,去瓦屋山”。

由于瓦屋山四周皆是绝壁,登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今,登瓦屋山不再是难事,可乘上索道缓缓上山,在悦耳的音乐中饱揽四周景色。当轿厢钻入雾那一刻,真有一种升天之感。到达山顶,行走在平坦的观光栈道上,可以说登瓦屋山是一趟轻松的旅行。

来到山顶平台,高大的冷杉构成苍莽的原始林海。这一棵棵粗壮的冷杉树,有的树已生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有的树身包裹着厚厚的青苔,有的树上又寄生出其它的树种,有的缠绕着密密的根条,这让我感受到山顶的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存力。

在这些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许多高大的树虽然死了,但粗壮的树干依然直立在林间。而那些倒在地上的树,身躯慢慢的化成天然的肥料,回归大地为山上的动植物提供养份,这让我想起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

俗话说:山有多高,水就多高。水是瓦屋山的一大奇观,瓦屋山地处华西雨屏地区,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在这片高山台地上竟有80多个涌流不竭的泉眼,这些泉水在瓦屋山这块高山平台上汇成了无数的小溪。

小溪与那些倒卧在地上的树干一起,组成了原始而自然的小桥流水,成为了瓦屋山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那溪中的小鱼却不知是从何而来。听人说在山巅之上还发现过鱼的化石,而那化石又似海鱼的形状,也许在亿万年前瓦屋山是海的世界吧。

顺着栈道前行,行不多远便听到轰隆隆的水声,再行几十米,来到一个平台,流水声从平台下传来。这里是瓦屋山的鸳溪瀑布,它是瓦屋山72条瀑布中第三大的瀑布。由于站在瀑布上方的平台上,反而看不出瀑布的气势。

大约再走两百多个台阶,来到高山平台东部的“象尔岩”,象尔岩建有游客休息区,这里设有餐厅和观景平台。观景平台旁有英国探险家威尔逊的塑像,从1899年起威尔逊来到中国考察,并在中国偷盗了大量动植物标本,但他也是把瓦屋山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瓦屋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空气湿度,风向等条件,极易出现云海、佛光、圣灯等神奇的天象景观。象尔岩是观看日出和山景的最佳位置,岩下有时云海千里,白浪翻涌,远处的峨眉、贡嘎仿佛两只小船在云浪中沉浮。

继续前行,经过几道弯后就到了鸯溪瀑布,它是瓦屋山顶上的第二大瀑布,鸯溪瀑布和鸳溪瀑布都源于山顶的小型湖泊鸳鸯池。鸯溪瀑布这里也是观赏兰溪瀑布的最佳位置,放眼望去,不远处兰溪瀑布那壮观的景象尽收眼底。

林中厚厚的青苔就象吸饱了水的海绵,清水不断的从青苔中流出,与泉眼中涌出的水一道汇集成了山上的小溪。在山顶最有名的当数兰溪,兰溪的水量并不大,但水却异常的清澈,而且水的温度非常低,就算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非常的凉。

兰溪在山顶上并不显眼,但兰溪的出名在于它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瀑布。曾记得诗人李白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到这里,我不相信真会有三千尺高的瀑布,然而当知道兰溪瀑布的落差后,我才相信真有这样的瀑布。

兰溪从山顶飞泻而下,垂直高度有1040米,换算一下大约是3120尺,这样高落差的瀑布,在国内实属罕见。在山顶上很难看清瀑布的真容,除非是大着胆子匍匐前行到悬崖边上看,但这需要极大的冒险精神,一旦产生意外,后果只有一个。

可是我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既然上了山顶,我当然要去好奇一下。匍匐来到悬崖边,探着头向下望,只见瀑布飞泻而下,水在落下十几米后分解成无数的大水珠,而大水珠又分散成了若干小水珠,洒向空中形成一片云雾,颇为壮观。

在兰溪瀑布的上端有一水塘,水塘边有大约45米高,约10多米宽的瀑布。据说,冬天的时候这条瀑布会结成高高垂下的冰瀑,人可以从挂满冰柱的岩嵌里缓缓走过,它是山上最美、最壮观的冰瀑。

除了兰溪瀑布外,还有许多的瀑布从瓦屋山顶垂下山涧。这些瀑布长年泻水不断,我很是惊讶一座高山平台竟然有着如此惊人的含水量。远眺挂于山岸上的瀑布,犹如嫦娥舒展广袖,白练舞动,皎洁柔曼,婀娜多姿。

山顶台地上有一个叫“迷魂凼”的地方,茂密的森林中起伏着许多小山包。只要进入迷魂凼,罗盘、手表、指南针就会失灵,人也会失去方向。据说,早年有一支考察队进入迷魂凼,在这里转来转去,总是转回老地方。

在古代,官府曾经把瓦屋山咒为“妖山”。明清两朝都曾下令“禁山”,以致人们对瓦屋山只能隔山远望,神秘的传闻也就越来越多。但禁山的后果是保护了瓦屋山上的原始植被,而山上的道观因此缺少了香火,瓦屋山这座道教圣山从此衰落了。

瓦屋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考证,有野生植物3500多种,被子植物科数占世界被子植物总数60%,被誉为世界被子植物的摇篮和分化中心。野生鸟类达296种,兽类41种,爬行类23种,其中还有珍稀的保护动物大熊猫、小熊猫等。

瓦屋山丰富的森林生态群落,造就了瓦屋山秀丽的四季风光,瓦屋山的四季各有不同的特色。春夏之际,数万亩杜鹃花淡白殷红,争奇斗艳。深秋时节,漫山遍野金黄、橘红、深红的槭叶在蓝天白云下交相辉映,灿若云锦。

瓦屋山的冬天有长达190天的雪期,在这片白雪皑皑、洁白晶亮的冰雪世界里,在莽莽苍苍、玉树琼林的林海雪原中,墨绿的杜鹃、翠绿的箭竹与绿色的灌木,尽显出瓦屋山无限的魅力。

下山后,行车来到山下的雅女湖边。雅女湖也称瓦屋山水库,它是瓦屋山水库建成后形成的一个水域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雅女湖湖平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犹如雅女之温婉娴静,雅女湖因此得名。

瞬间,我顿觉灵魂轻盈,眼前的湖是一片不该错过的美,静谧而有诗意,绚烂却不矫情。在那水天一色的淡雅里,渔舟划过湖面,一线涟漪随着船温柔地向前延伸,转眼就融于蓝蓝的一片。雅女湖,惊艳了我疲惫的旅程。

立于湖畔,眺望湖对岸的瓦屋山,神奇的山显现出雄壮巍峨的轮廓,而雅女湖就在山的脚下,神秘而静黙。一时间,青山宛若画屏,湖面绿波浩淼,这是山与水绝美的交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