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衆妙之門 2021-07-19

翻阅三年前的日记,钟道长的一句很不起眼的话,让我猛然醒悟:何不把老子当做“巫医”来看呢?而当时我还在这句话后边加了一句“荒诞之至”的评语。

现在想来,钟道长此言,确是妙言要道。

“巫”是古代精神文化的象征,史官、医官由此而出

当下说到“巫”,多有贬义。而在古代,“巫”是精神文化的象征,是华夏民族老祖先第一批造的字,直到现在,基本字形没变。其造字原理是: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一竖代表通天彻地,还有两个舞者在做沟通上下的工作。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引自快懂百科

在古代,没有极高的智慧和技能是不能担任“巫”这一职务的。《礼记》云:“王,前巫而后史”,意思是说:王者前有巫官,后有史官,还有卜筮、乐师、谏官在左右。

东周春秋时期,卜筮、史官、医官、乐师已从“巫”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业。而在此之前,掌管祭祀、文化、礼仪、乐舞以及科技的官员,是同一个人或一批人。最早的文化官员巫咸就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天文学家。巫咸 - 快懂百科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巫咸

钟道长把老子作为“巫医”来看的说法很有道理,作为周王室的柱下史,国家档案馆馆长,他的学识智慧首先涉及天文,然后是社会人文、养生保健,因此后人能从不同方面解老、喻老,都能自圆其说。要不然孔子不会说“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孔子家语》)”,“其犹龙耶(《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从“医道同源”看老子的“无为”思想

医道同源

道家有“医道同源”、“十道九医”的说法,《后汉书·方术列传》说道医以“悬壶济世”为最高理想,医者本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为何不是“治病”而是“济世”呢?就是因为道者施治的原则是“大一观”“总体观”,是“道”的层面,他把人体比作小宇宙,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讲究综合施治;而非“术”的层面,哪里有病治哪里。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老子

东晋道医葛洪葛洪 - 快懂百科认为“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发明,就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唐代道医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老》《庄》,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

大意是说:不读《内经》,就不知道有慈悲怜悯的品德。不读《老子》《庄子》,就不能知道自然之造化,吉凶康病的发生。至于五行的生克关系,日月星辰的变化,都需要探索其中的奥秘,如果能把这些学问都学习了,才称得起大医,称得起尽善尽美。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郭店楚墓竹简道家文献

“山中宰相”陶弘景在研制医药的过程中,对世界化学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范仲淹则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那么,中国的医学跟道家的“无为”思想有什么关呢?

“大医治未病”就是“无为”思想的实践应用

著名道学家鹖冠子在《鹖冠子·世贤第十六》记载了“魏文侯求教于扁鹊”的故事,所谓“上医治未病”故事,揭示的正是道家的“无为思想”。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鹖冠子》

纵横家庞暖跟卓襄王问曰说:“伊尹医殷,太公医周武王,百里溪医秦,申麃医郢,原季医晋,范蠡医越,管仲医齐,而五国霸。”所有这些,都是能不以发病为病,能治之于无名,疗愈于无形,然后大功告成,称之谓自然。

所以说,良医治病在于病发前化解,拙医治病只是病发之后对病灶的攻伐破坏,若是侥幸不死,身躯也必受创伤。”

庞暖继续举例说:魏文侯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中谁的医术最好?扁鹊答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不解:为什么医术高明的寂寂无名,而最差的却闻名于天下呢?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魏文王与扁鹊

扁鹊答道:“大哥治病,善治病兆之初,手到病除,而病人常疑为骗术,故其医术只在我们家中,不为外人所能知。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初起,故在家乡也小有名气。而我,还达不到那种境界,只有病人忍受不住,痛苦不堪时才来找我。于是,下虎狼之药,动剖割之术。病愈者视我为神医,故能名满天下。

魏文虎大悟:吾乃知无为之道也。

韩非子《解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跟上述故事大同小异,扁鹊见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去后,蔡桓公跟左右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此后,扁鹊又说“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最后一次扁鹊望桓侯,转身就跑,桓侯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初始,手到病除,如今病入膏肓,无能为也。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韩非子解释道: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早从事焉。

韩非子解释说:祸患也有表皮跟膏肓之分,俗人不察,而圣人早有预见,在祸患彰显之前,就有了防备,这就是早服,就是无为。

无为就是“预案”

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给“无”“有”的定义是:“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说:无,是用来描述万物初始未生,万物为一那种状态或情境的;有,是用来描述万物已经呈现、各具形态的状态或情境的。

无通“元”,一也、初也、始也、根也、源也,不同于“無”。在帛书《老子》甲乙本中,“无”与“無”并存,当表示空无时,用“無”,比如“祸莫大于無敌,無敌近亡吾宝矣”,“以其無以易之也。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当表示事物初始、本源、起始意蕴的时候,就是“无”,这个无,万物蓬勃生发之源头,具有无限生机能量,它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万物之源头。比如“无为”、“有无相生”、“无知无欲”等等。

因此,“无为”就是在事物“初始”未生时的作为,“有无相生”中的“无”是指万物尚未分别,混而为一的状态,“有”是指已经呈现出来的万物状态。而有、无本是一回事,只是人们只能看到他“呈现”后的状态。

比如扁鹊说蔡桓公“病在腠理”,而病人没有病痛的感觉,世人更看不出来,此时的医治是“无为”,即疾病出于“无”的状态下的作为。等到“病入膏肓”时的求治,则是“有为”。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帛书《老子》影印件

对于“未病”,人们都会有蔡桓公那样的感觉,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不接受大医的忠告。等到病重时,才匆忙求医住院,伤损身体器官,遭受痛苦折磨。

未病,就是病的“初始”,是“无”。老子在不同的章节对“无为”进行了深度详解,比如“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他在告诫人们,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从隐到显,由小而大,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因此要立足于“无”这个初始阶段,着眼于“微”这个未生状态,着手于“易”这个操作手段,“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早下手,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魏晋以后,无为被改成“無为”,导致老子思想被曲解

后来的《道德经》把“无”字一律改成“無”字,导致老子思想被导向虚无主义,这也是历代注老者们误会“无为”思想的根源所在,也是批老者们批评、贬侮老子的主要根据,比如程颐就说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是在玩文字游戏,朱熹则说“明里什么也不做,暗地什么都做了”,因此说老子是阴谋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