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高参88 2021-07-19

本篇目录:

************************************

385   191.石塔寺石塔

宋                          四川省邛崃市

386   192.松潘古城墙

明                          四川省松潘县

387   193.觉苑寺

明                          四川省剑阁县

**************************************

191.石塔寺石塔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石塔寺石塔位于四川省邛崃市高何镇高兴村石塔寺山门外10米处,处于寺的中轴延长线上,原名“释迦如来真身宝塔”。该塔始建于1169-1172年(南宋乾道五年至八年)。寺院内尚存有古火井遗址,具有一定的科技史价值。石塔寺石塔平面呈四边形,13级密檐,通高17.8米,全部用红砂石雕砌而成。塔下为四方形素面台基,边长5.55米,其上为一卷腿几座,边长5.5米,高0.78米,上置双重须弥座,每面各辟壶门三个。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须弥座上正中置一方形平座,其上起第一层四方塔身,边长1.84米,高2.9米,塔身上部叠涩8级出挑,与12根八棱檐柱及石梁、石檩共同支撑宽大的一层塔檐,四角微有反翘。一层塔檐上出密檐12级,石刻叠涩四级挑出短檐。每层塔身四面各刻圆拱形佛龛三个,内刻坐佛一尊。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塔身外轮廓从第一层上部起至第五层,每层略有增大,到其上又逐层收小,使之成为“梭柱”。塔刹为双重覆钵上仰莲承托二背靠背坐佛。塔身每层四面刻佛像3尊,共计148尊,塔身刻《观音经》、《大悲咒》、《地藏本愿经》共三卷。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石塔寺石塔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2.松潘古城墙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松潘古城墙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建筑。位于四川省松潘县,该县为历代封建王朝在川西北的军事重镇。现存城墙为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在原唐松州涂城的基础上加砖扩建而成,正统年间又增修了外城城墙,形成内外两城的城市布局。城墙全长6.2公里,采用内夯土石,外包砌砖的做法,最高处12.5米,最厚处31.5米,有城门七道,门基大石上刻有各种浮雕图案。东、南、北门保存完整,且建有瓮城,各种浮雕图案清晰可见,东门门洞宽6米,高5.8米,厚22米;南门门洞宽6米,高8.8米,厚30米;北门门洞宽6米,高5.8米,厚31.5米,是我国现存明代城门中规模较大者。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松潘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平面跨崇山,依山顺势略呈三角形,东部崇山之下河谷部份为长方形,外城毗邻内城南面的河谷下坝,有城门与内城相通,平面为长方形。城墙总长6.2公里,用本地烧制的青砖砌成墙身,内土石(其中外城城墙长1.37公里,用条石砌成墙身,内填土石)而成,高12.5米,厚12余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粕连勾缝,坚固如铜墙铁壁。古城有城门七道,其中内城五道:东曰“觐阳”,南称“延薰”,两号“威远”,北名“镇羌”,西南山麓者冠之“小西门”,外城有门两道,东西向者雅各“临江”,内北向者称谓“安阜”。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各城门仅以大块规则的长方条石券拱而成。各城门外原皆有翁城(今仅存南门翁城),城门上建有重檐歇山式城楼,惜已毁。从实际调查情况采石,每道门(包括翁城)外壁门沿两侧上方有仿木结构建筑,高浮雕须弥座莲花柱础,阑额,柱顶枋上施七铺作圆柱,省替、镨柏枋、梁、狮首椽子等,圆柱顶部阴刻密集形纹饰,阑额中心浮雕一朵双莲菱形花纹,雀替下方铲地浅浮雕“双鹿吃叶”图案,门洞上方门楣上雕菱形窗格间以云彩纹饰。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觐阳門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延薰門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映月桥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古松桥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清真古寺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街道商铺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松潘古城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3.觉苑寺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觉苑寺位于四川省剑阁县西武连镇,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名弘济寺,宋元丰年间赐名觉苑寺。元末部分殿宇被毁,明代天顺初年(1457年),僧净智及徒道芳到此,重建殿宇,重塑佛像,绘制《佛经》于大雄宝殿四壁,更名普济寺;清康熙初年(1662年),殿宇经维修后,复名觉苑寺。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觉苑寺现存三重殿及两侧配殿,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天王殿在前,观音殿居后,级级递进,都建在同一条轴线上,东西配殿对称排列,总建筑面积1957平方米。该寺坐北向南,气势磅礴庄严。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大雄宝殿系明代修复,木结构单檐歇山工屋顶,其建筑接近正方形平面布局,横向用10.85米长的抬梁将屋架托起,纵向用8米长的抬梁将屋架托起,殿堂形成了长10.85米,宽8米的井四形空间,宽敞开阔,气势雄伟。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一走进大雄宝殿,迎面便可仰视到三尊跏跌而坐的佛像,像高2.95米。据龛前现存的明代石刻大香炉铭文记载,三尊佛像均是释迦牟尼金身,即佛、法、僧“一体三宝”的如来塑像。中为佛,面庞丰盈,身披袈裟,袒胸露肘,双手合十,跏跌而坐,庄严而慈祥。右为法,左为僧,均笑不露齿,严不竖眉,作入定说法手相,衣饰皆与中佛相同,三佛背屏,用木胎泥塑成五方佛、菩提树、龙、凤、青鸟、太阳等吉祥物组成的华丽图案,沥金装饰,色彩高雅灿烂,其整体呈桃形,周围饰火焰纹,通高6.1米。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观音殿系明代复建,为单檐歇山式小青瓦屋顶,抬梁式屋架,无斗拱,十架椽屋前后乳椴搭牵用六柱,面阔五间21.5米,进深五间13.8米,通高7.9米,素面台基高1.5米,垂带式踏道七级。1986年重塑观音像于正堂内,并在观音殿之左设陆游馆,之右设魏征馆。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7)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觉苑寺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