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的爹妈最容易成哲学家,天天拉着一张怒火平息后的脸思考:生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个啥? 我的建议是,不管孩子怎么作妖,暑假里至少要做1-2件能让孩子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觉得很美好的事。 ——凯叔 长达两个月的暑假, 是老母亲最难过的火焰山。 不瞒你说, 从孩子放假的第一天起, 我就“犯病”了。 平时娃不在家, 我买菜、做饭、工作, 一天过得挺有规律。 现在娃成天窝在家, 除了不用早起给他做早餐, 生活质量和心情指数是一路下滑。 就像家里住着一个拿金箍棒的孙猴子, 把老娘的东海搅得天翻地覆。 满地的画笔和画了一半的画, 沙发上摆满玩具, 床上堆满了书, 每个抽屉都被拉开了一半, 连柜子里早就封存的乐高也被翻出来…… 小孩放假在家的核心宗旨是: 玩不玩的不重要, 关键不能让家里的每件玩具闲着。 最闹心的是, 看了八百遍的动画片天天在耳边背景声轰炸, 彼得兔、汪汪队、苏菲亚公主…… 剧情和台词我都背熟了。 孩子放的是暑假, 妈妈感觉是爆炸。 难怪最近总感觉焦虑、 低落、生活没有希望和动力, 脸拉得老长。 儿子也懂点察言观色了, 问我:“妈,我放假了,你咋不高兴啊?” 跟学医的朋友说起自己的状态, 她说我恐怕得了“假期亲子粘稠综合征”。 “啥啥啥,育儿界又出新病了?” 她哈哈笑起来, “就是让孩子给烦的! 想得开就没事儿, 想不开……就不好说了。” 唉! 这哪里是孩子放假, 分明是对成年人的3D立体式轰炸。 想在暑假里保持温柔和优雅, 比去宇宙建空间站还要难。 每天一睁眼,我就在忙着填空: 如何把孩子一天24小时都填满? 因为不把孩子的时间填满, 他们就要把妈妈的脑袋塞满。 如何度过一个劳逸结合、松弛有度、 大人不累、小孩不废的暑假, 是摆在每个妈妈面前的难题。 暑假刚开始, 当妈的都会经历雄心勃勃的几天: 拉着娃冲进新华书店, 把新学期的教材和练习册买个遍; 再把暑假计划表格打印出来, 语文阅读、英语单词、画画、 跳绳、练琴、思维导图, 统统安排上。 先定个奋斗的小目标: 暑假里超个小车, 60天收获一枚冉冉升起的新学霸。 可老娘再雄心壮志, 娃照样是无动于衷。 打卡刚坚持了一天, 第二天娃就直接睡到了10点。 光把他喊起来, 就耗光了我一天的仙气。 好不容易起来了, 不是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蹦跶, 就是一个没看着就去摸手机。 计划表在他眼里,明显变成了一个P。 亲妈心里这团愤怒的小火苗啊, 蹭蹭蹭地燃烧。 “还不去练琴吗?” “生字写了吗?” “新课文背诵了吗?” “计算题还不做吗?” “英语打卡还要我催几遍?” …… 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不想学习的孩子。 有一天暗下决心: “我今天使劲忍住什么都不催, 看他有没有自觉性。” 万万没想到, 他是真敢把所有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 我恨恨地看着他,差点掩面哭泣: 这熊孩子真的是我生的吗? 怎么一点都不像我?! 孩子放暑假,整疯他的妈。 亲情荡无存,关系要崩塌。 一会河东狮吼,一会唐僧念经, 又是天干物燥、脾气火爆、泼妇营业的一天。 想在暑假里保持温柔和优雅, 比去宇宙建空间站还要难。 最气人的是, 爸爸的暑假还是那个暑假, 任学校放假到地球爆炸, 他们照样在家静若处子, 出门动若脱兔, 在外魅力无边,在家静止修仙。 可妈妈的暑假,纯粹是被绑架: 哪里也去不了、干不了不说, 还有可能被生活撕票。 于是,暑假里的妈妈都容易成哲学家, 天天拉着一张怒火平息后的脸思考: 生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个啥? 最后, 暑假定的所有学习计划,都成了笑话。 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走, 就是爹妈在暑假里的唯一诉求。 老母亲想离家出走的想法, 在暑假里达到了年度高峰。 给闺蜜打电话, 她那头大儿子在拿着枪嗷嗷叫着满屋跑, 二儿子扯着嗓子哇哇哭。 我俩说话,都要用喊的才能互相听得清。 挂了电话,她发来信息: “要不咱俩私奔吧!” ![]() 不放个暑假,都不能发现, 自己最爱的根本不是孩子,而是自由。 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走, 就是爹妈在暑假里的唯一诉求。 总有一些好运气的妈, 把孩子送去爷爷奶奶家, 笑傲整个暑假。 还有一些早就有了经验的妈, 暑假还没开始, 就已经预定好了暑托班, 娃前脚儿出校门, 后脚儿就送进去了, 无缝衔接, 不给亲子关系一丝一毫互相迫害的机会! 家长群里刚放假就互相交流夏令营了, 7天的都嫌短, 14天的凑合一下, 要是有21天的,那就太完美了。 大学同学豪刷2万给娃报了一个夏令营, 家在青岛,送去了昆明。 孩子走的时候兴高采烈, 爹妈也喜笑颜开, 既锻炼了孩子,又陶冶了自己, 一举两得,全家欢乐。 朋友家两口子都在家办公, 但还是把孩子送去了托管班。 管一天三餐,管作业辅导, 还管诗词歌赋、书法朗诵! 这是托管班吗? 不!这简直就是救命恩人好嘛! 以前,给孩子报班是怕他输在起跑线; 暑假,给孩子报班是怕自己心跳变直线。 这几天, 我天天骑着电动车,顶着大太阳, 载着孩子穿梭于大街小巷, 把自己晒得跟黑煤球子一样。 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 才感觉自己又活得像个人了。 距离不但能产生美, 它还能救命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