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的地标性建筑,355.8米高的赛格大厦发生振动,此事引发公众关注。 大厦结构是否安全,振动原因是否查明,如何解决……近日,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权威专家认定大厦结构安全,可以继续使用 深圳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住建局按照“科学、精准、严肃、稳妥”的原则,组织多方力量做好技术处置工作:
5月18日以来,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对赛格广场大厦的振动、倾斜、沉降等指标进行了实时、持续监测:加速度最大值为0.067m/s2,小于国家《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0.25m/s2的相关规定;倾斜率在0.00%~0.05%之间,小于规范允许值0.2%;每日沉降变化量在-0.45mm~0.42mm之间,累积沉降量在-0.62mm~0.42mm之间,建筑物沉降稳定。 专家组得出意见:通过以上大量检测、监测、试验和分析论证,并经多方复核、鉴定,赛格广场大厦在设计荷载范围内和正常使用情况下主体结构是安全的,可继续使用。 桅杆风致涡激共振是直接原因 专家组通过技术调查、环境和设备运行调查与测试,排除了地铁运行、周边工程施工或爆破、空调机组运行等影响因素。通过对风致振动与结构累积损伤的重点分析,专家组认为:桅杆风致涡激共振和大厦及桅杆动力特性改变的耦合,造成了赛格广场大厦的有感振动。
在稳态且持续一定时间的特定风场条件下,大厦桅杆产生了频率为2.12Hz的第四阶反向位非对称涡激共振,激发了大厦主体结构频率同为2.12Hz的高阶弯扭组合模态,进而引起大厦主体结构有感振动。
大厦使用20余年后,局部楼层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及桅杆连接点等累积损伤使结构频率、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发生了改变,桅杆和大厦主体结构具有了2.12Hz的共同振动频率,形成了共振的必要条件。上述局部累积损伤只是对结构动力特性产生了影响,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 如何解决大厦有感振动问题? 专家组认为,拆除桅杆可以有效解决大厦有感振动问题,桅杆原有的防雷、航标功能可在桅杆拆除后在楼顶重新布设。 拆除工程将于近期择机实施,并同步开展损伤修复工程,有效工期约32天。如受暴雨、台风、高温等极端天气影响,将适时停止施工作业,工期顺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拆除期间,将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赛格广场大厦及周边部分道路进行封闭管理。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董隽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