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上海高考哲理性优秀作文

 一中大语文 2021-07-19

【作文原题】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哲思梳理】

1、价值是事物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价值是同有用无用、好坏、善恶、美丑、利弊、得失、祸福等词义相近。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事物的特征。价值离不人的需要,也离不开人的事物特征。价值不同于真理,价值是主观的,而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说苹果、桌子有价值,就是指它们能满足的人物质需要,而一幅画、一首诗有价值指它们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2、价值具有客观性,一是因为事物的特性具有客观性,一个事物有一个事物的独特本性,这些本性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基础;二是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人是既是物质性,又是精神性,人的这两方面的需要任何时候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时间的流变中,苹果、桌子的价值不需要时间的积淀,价值就显现出来;包括像袁隆平的培植水稻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也不需要时间的积淀,价值从它们诞生时就显现出来。

3、人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事物的价值效果是不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人所属不同的群体,价值上呈现出多元性;不同时代人的需要不一样,导致事物价值总是不断变化。马车的价值在时间的流变中,价值不光没有积淀,而且还逐渐消失。诸如此类的毛笔、木桥、蓑衣、土灶台等,也是如此。但是梵高的画作,随着时代的不同,价值逐渐攀高,因为后代的精神需要不同。

4、事物特征的多样性,同样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马车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石斧、石箭等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事物价值从一个视角转为另一个视角。

5、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分为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和对社会的贡献。人的个人价值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通过别人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的个人价值就小。

6、我们通常理解的时间分别是:时钟时间、心理时间与真实时间。时钟时间相对另外两者更易被人所理解。比如说,一天的时间,就是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一次;一小时的时间,就是分针移动360度,时针移动30度,在这件事发生的同时,太阳也在空中沿着其轨道向西移动了15度。也就是说,我们利用时钟,在时间和物质变换中建立起了可以直观的确立关系——人们都默认,真正的时间就包含在这一运作中。

7、第二类时间是心理时间即主观时间。这是我们唯一有明确概念或者可感知的时间现象。许多哲学家都认为,体验时间是唯一的真正时间。心理时间是我们对我们意识统一体的个人经验,当我们失去意识,比如在我们沉睡之时,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不存在的,但当我们重新获得意识,时间便会重新开始。

8、真实时间则是指自然界中所有物体发生一些变化所需要的客观时间。而这往往也是我们广泛认知的时间概念,它与时钟时间有一定的关联。物质流逝、生命代谢、能量转移,这些都是伴随着真实时间的变化。

【优秀作文】

1、琢为璞玉,伺时而出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乍一听,不无道理。这句话强 调了时间对价值的淘洗,我们也常能感受到让子弹再飞一会的睿智。然而,是否一切事物的 价值都需要时间的历练呢?也不尽然。天地本无区分,因为有了人,才有了价值的存在。以 人之眼光,石块亦能琢为璞玉,璞玉能得青眼,也需伺时而出。

不得不承认,若要追求事物恒久的价值,就得承受不被赏识的风险。价值之所以恒久, 正因其卓然的超前性,而超前的,往往难以为当时人所理解。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作,在那 追求绮丽辞藻的时代,极少为人欣赏,而如今陶渊明被奉为魏晋南北朝最伟大的诗人,乃是 几百年后,宋朝文人极力推举的结果。苏轼对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赞誉,终于在 几朝更迭之后,实至名归。五柳先生实非个例,印象画派画家梵高,生前穷困潦倒,靠弟弟 的接济奋力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艺术,然而他的画作生前无人问津,身后才起 盛名。罗丹的雕塑群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人类与时代命运的思考,却遭到学院派的强烈攻 击,《思想者》的落单,带来命运的苦痛,却不妨碍他最终在欧洲雕塑史上刻下永久印记。璞玉历经雕琢的磨难方能成型,可是和氏璧既为美玉,仍长久不被认识其价值。事物恒久的 价值也许需要一个等待被发现的机遇,沉淀之后,重见异彩。

时间的沉淀,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虽然如此,时代的浪潮汹涌而来时,也会送来机遇珍宝,抓住时机,璞玉也能被及时发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而它的诞生与实践,时间距离不算遥远。世界风起云涌的局势中,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成功地开辟了引领时代前进的道路,它的价值立刻被富有理想的人们发现并运用,时间也顺势沉默了言语。无独有偶,鲁迅先生在民族国家陷入危亡之际,创作出一篇篇惊世之作,直指国民人心,痛斥社会时弊。“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在黑暗昏沉的时代,以笔作戈,掀起惊涛骇浪,至今振聋发聩。这正是时代脉搏中被人们深刻认识到的永恒价值。金子未必需要等候发光,璞玉未必要蹉跎年岁换来知己。既然是有恒久价值的事物,机遇的馈赠会随时代的脚步如约而至。

历史的洪流滔滔不止,想要被人们发现自己恒久的价值,首先应当自我雕琢,将自己修炼成具有价值的璞玉,同时不必悲观,顺应时势,伺时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何愁璞玉埋没砂砾,不能大展光芒呢?

2、时间所带来的,死亡带不走

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给事物带来价值吗?

有的人说,是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人们如何得知周公的忠诚与苦心,又如何知晓韩信的志向与才华?在时间之河的冲刷之下,人、事、物,都如一颗颗石头那样,被打磨掉伪饰的棱角,洗掉平庸的外皮,暴露出坚硬而不可磨灭的本质。

在先秦诸子百家里,一时比孔子儒家得意、扬名于诸侯的学说、学者,并不稀少,而唯有儒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华夏文明的轴心。在面对“此物何用”的质疑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回答:“新生的婴儿又有何用?”在蒸汽火车刚发明出来时,人们嘲讽它不如马车跑得快……

时间,唯有时间,才公平地让婴儿成长,让先进的、强大的、正义的,都在历史中占有其应有的地位。

也有人说,在您所举的例子里,说的都对,但也并非所有事物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会显露价值。所谓如置锥于囊中,锋芒毕露。有很多东西,当其出现在世人面前时,马上就能焕发出璀璨的光辉。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求学时,就得到了他的导师柏拉图的肯定,认为这是一匹必将致千里的马驹。

“五四运动”乍起之时,即有学者认为这将是改变历史的伟大事件。计算机刚发明时,运算性能还不如今天一个计算器,科幻小说家们已经纷纷构想出计算机统治世界的未来……事物的价值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事物需要时间来赋予其价值。

更有第三者说,你们两位说的,还都有些欠缺。事物的价值,其实是在时间的波浪中起起伏伏。就算是今天我们离不开的计算机,不也有科学家的预言,如果过度发展人工智能,也会妨碍到人类本身吗?

所以说,时间并不一定沉淀出价值,它仅仅是翻转,让我们看到人、事、物的不同侧面和变化发展出来的不同效应……

那么,这三位谁说得对呢?或许,都对,也都还不够对。“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时间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花,更有风霜雨雪。我们都身处在时间洪流的某个片段之中,享受着历史发展、时间沉淀出来成果,承受着历史积淀的种种困扰与惘然。

有一句波斯谚语:“时间带来的,死亡带不走。”唯有敬畏历史、敬畏时间,慎始而善终,才能让时间沉淀出更多的价值,而为历史留下更好的未来。

3、时间是一种检验

美丽的蝴蝶漫天飞舞,谁又知道它曾经是那只丑陋的青虫,浑圆的珍珠洁白晶莹,谁又知道它曾经是一颗细小的沙砾。事物的价值总是众说纷纭,我们没有上帝视角,无法判定是非对错。而时间就像一位公正的老人,证明一切,也检验一切。

时间是一种检验,检验事物的真实价值。梵高有着极高的艺术才华,但是他生前不受理解,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幸好时间给了他应有的荣耀与尊重,他的画作流传后世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在宋朝权倾朝野的秦桧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莫须有”的罪名毒害了忠臣岳飞,但是时间给了他应有的评价,人们记住的是秦桧的心狠与恶毒,是岳飞的忠诚与英勇。明珠终不会蒙尘,时间检验了梵高的画作,并使它大放异彩;邪恶必会被鄙弃,时间检验了秦桧的罪恶,并使他遗臭万年。时间,能让事物的真实价值得到凸显。

时代的限制性让事物的价值不能及时显现,而时间给予了人们改正错误、发现真理的可能。“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余光中站在历史的岸边,对着滚滚东去的河流,喃喃自语,却成为了对屈原最好的悼文。生前被郑袖、靳尚排挤诬陷的屈原在冰冷的河水中洗净了身体,也在历史长河中也轻松洗净了污名。同样,被历史改正错误的还有王安石,这个执拗的改革者,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却最终在守旧派的攻讦中黯然离世,甚至在长期历史中,都被当作成害国蠹民的奸臣。然而,当历史行进至现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日见正面,梁启超甚至评价道:“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每个疯狂的时代都有无数人前仆后继地想要改变,太过新潮的事物可能短时间不能让人接受,但是时间会给人们公正的评判,真理必将会战胜谬误。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时间是一种检验,但是我们不能只是静静等待,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去最大化实现我们的价值。权威曾经认定“水稻没有杂种优势”,但袁隆平却没有屈从于所谓的权威,而是在日复一日地努力中找到了杂交稻,击退了饥饿的威胁,造福了世界人民。若他只是得过且过,静静等待水稻亩产量自然增长,之后的各种水稻新品种也就不会出现,哪来的“杂交水稻之父”?等待不意味着我们能不劳而获,也不意味着我们能守株待兔,把握今天,珍惜拥有,期待明天才是智者。

丰子恺有句话很是经典:“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时间老人会给人最公正的检验。当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度过每一个充实的当下,在不久的将来时间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评判。

4、主动认识事物的价值

文艺复兴的思想光芒照亮了“人”的价值,将人性的光辉带回世界;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使我们认识了“科学与民主”的价值,撼动了旧思想腐朽的根基。可见,很多时候,事物的价值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淘洗,才能被人们认识。

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把原本的价值隐藏了起来,使得人们难以发现。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道:“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慢了天下贤士。”不论是美玉还是贤士皆藏于粗鄙的外在之下,唯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才能发现到顽石中玲珑剔透的美玉,才能认识到褐衣布裳中的贤能之士。

从主观上看,人的认识局限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自然也就无法立即发现事物的价值,而是需要时间的不断淘洗,不断地完善认识,进而发现价值。《庄子·秋水》中的河伯受到环境限制“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而望洋兴叹。所以人不断完善和拓展自己的认识,对于发现事物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也正是人经过时间沉淀的过程。

面对复杂的或充满变化的事物时,或者是我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时,我们确实不能立即认识到它的价值,这当然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等待价值的显现和被发现。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事物的价值存在具有客观性以及价值的呈现又具有多样性。在面对简单的事物时,我们会轻而易举地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但从人类历史看,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蕴含在复杂的事物之中,也可能最需要等待时间来呈现。

诚然,在时间的沉淀中,事物价值会一层一层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对于事物价值的认识不应是一个被动等待时间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追求和不懈探索的过程。屠呦呦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完善自己的认识,终于在青蒿中提取青蒿素,使普普通通的一种中草药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证明了数论中历史悠久的“费马大定理”,让代数数论前进了一大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用不断完善的知识和坚定的态度,在时间的沉淀和淘洗中,主动去发现事物的价值,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造福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