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行业重大融资并购事件 (数据来源:投中集团,汤森路透及普华永道分析) 今年上半年发生的80多个收并购案例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艳姐从中划分出五个类型: No1.远洋收购红星地产——职业经理人团队和资产打包一起易主? 除了收购红星地产,远洋集团与红星美凯龙的“缘分”远不止于此。今年6月初,远洋资本通过关联公司与红星美凯龙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斥资23.12亿元,收购红星美凯龙所持有的7家物流子公司。 而且,有媒体报道,除红星地产资产包被出售外,红星地产职业经理人团队也许会随之易主。 事实上红星地产在远洋资本眼中是非常优质的资产,诉讼纠纷比较少,整体运营模式算是行业内的良心企业。 同时,以楼超钢为首的管理团队2013年加盟红星地产,团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均出自中海。2020年,红星地产以480.6亿销售额排名行业66位。 因此,红星地产管理团队也颇受远洋资本赏识,愿意将红星地产与整个团队一起“买”下。 事实上,红星地产被抛售,背后是母公司红星美凯龙面临的债务危机。据悉,今年以来,红星美凯龙经历了多只债券被抛售、价格下跌,究其根源是因为其债率高企、经营走入困境。 No2.融创收彰泰——“大鱼吃大鱼,快鱼吃慢鱼” 今年4月,融创中国旗下的融创西南集团与彰泰集团订立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接手彰泰集团所属目标公司100%权益,交易对价约99.1亿元。 被融创收入囊中的,是彰泰集团在广西南宁、桂林等城市的5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及3个房地产代建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约1162万㎡。 No4.平安收购来福士——隐藏的“最大地产商”,完成了上半年最大收购案 6月28日,凯德集团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达成协议,凯德将向平安出售中国六个来福士资产组合的部分股权,交易预计于今年三季度完成。 据媒体报道,这个交易是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体量最大的收购,资产组合总价值为467亿元人民币,平安人寿总投资金额不超过330亿元。 在地产圈,平安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作为险资投资房地产的代表,平安近年来频频成为房企的金主爸爸,位列碧桂园、旭辉、华夏幸福、中国金茂等知名房企的股东行列,称得上是国内隐藏的“最大地产商”。 而这次被平安拿下的项目,都是分布于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热门城市的优质资产,后续拥有加大的优势,隐形地产商平安的实力进一步扩充。 No5.黑石收购SOHO中国:外资对中国地产一直抱有期待? 黑石对SOHO中国发起全面收购要约,总额236.58亿港元,交易完成后,SOHO中国现有控股股东(潘石屹夫妇)将保留9%的股权,SOHO中国继续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其实,这场收并购早在2020年就已经有风声传出,时隔一年多后终于尘埃落定,也并未给外界带来太多错愕。 因为自2014年以来,SOHO中国就一直处于“卖卖卖”的节奏,出售旗下资产。另一边,SOHO中国很少出现在公开土地市场。因此,市场有关潘石屹将彻底清仓传言基本没有中断过。 黑石收购SOHO中国背后,也是近年来外资加码中国地产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国际资本市场频频加码中国房企,先后有世茂、龙湖等头部房企被国际资本看上。 一是要进行全面尽调,尤其要格外注意表外负债; 二是债务担保要注意敞口风险,量力而行; 三是要留有退出条款。 并购项目操盘难度极大,对一家房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周转速度普遍偏慢。 ②接下来国企央企将在收并购市场起舞。 观察行业近两年新闻,除了万科、融创等头部房企频频出手之外,越秀、绿地、华润、金茂等也开始加入到收并购的行列,雷霆手段,很多时候不输并购巨头。 说到期,这类国企央企符合资金实力和开发能力都占优的房企特点,他们通过收并购获取项目储备,输出自身管理能力盘活资产,是当下实现差异化竞争和获取高额回报的一大机会。 ③并购基金或将迎来最好时代。 对于收购方来说,不论是股权融资形式的财务投资,还是遵循“买入-修复-出售”的战略性投资,地产行业的收并购也为专业并购基金提供一个可以大施拳脚的绝佳舞台。 不良资产之外,经营承压的商场、购物中心、酒店等类不良困境资产也都是并购基金看好具备改造前景的价值洼地。 还是那句话,没有谈不成的生意,只有谈不成的价格。 《2020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并购交易盘点 》——普华永道 |
|
来自: 昵称7252632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