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逃避型游戏玩家最容易手机成瘾:部分婚姻家庭研讨会会议记录分享|育儿杂谈2

 怀众心理 2021-07-19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2年,个案累积2000小时

周末两天参加了第五届婚姻家庭治疗国际研讨会。听了部分老师、研究者们做的科研。关于婚姻,家庭,养育,记录了一些笔记,分享给大家。

1、美国Gottman研究中心资深导师Robert Navarra教授在美国做了4万对夫妻的样本研究。评估这些夫妻的关系状态以及他们的并发症(焦虑,抑郁等疾病)状态。

研究发现

90%的夫妻都有冲突问题

85%的夫妻抱怨不开心

75%的夫妻没有情感联结

66%正在准备离婚或者分居

72%的人有情感虐待问题

可以说,亲密关系真的是特别需要专业人士支持的领域。

2、在面临亲密关系问题时,可以有一种思路,那就是将问题外化。把抑郁,焦虑,癌症等问题看成是对夫妻关系的侵入问题,看它们对夫妻关系的影响。然后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问题是问题,夫妻是夫妻。

3、游戏治疗是与孩子工作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家长可以参与其中。

游戏治疗是给孩子和家庭提供安全的环境,安全的关系,让孩子能表达自己,解决困难。

孩子在游戏中会有很多自己的模式和尝试,治疗师都可以接纳。

接纳并不代表同意。

接纳是一种态度,是让孩子感受到安全的态度。

但还是要有真实的关系接触,不同意也可以直接表达。

4、孩子可以在游戏治疗中感受到自己的掌控感,从而从自己恐惧的事件中释放。比如,一个孩子害怕打针,那么可以一起玩去医院的游戏。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角色,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掌控感。慢慢释放恐惧,获得力量。

也想起我儿子(四岁)洗头的时候。每次我给他洗,他都很紧张,嗷嗷叫,绷得紧紧的。但有一次他自己拿着花洒冲头,发现洗的很开心,一点都不担心。我问他为什么不怕,他说因为是自己洗,所以知道会怎么样。

5、父母参与子女教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要点

互动性:更多注重一对一的互动。

可及性:及时提供支持或者帮助

尽责性:为孩子提供资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希望父母可以帮助自己,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接下去可以怎么做。孩子希望父母能切实支持到自己。

6、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不信任父母能帮助我减轻痛苦,解决问题,对成年人失去信任,孩子就会建立起很厚的盔甲。

治疗就是为孩子建立安全感,敢把盔甲脱下,可以展现柔软的自己。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者:sushioutlaw)

7、自我安慰对成年人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是适应性的调节情绪策略。但父母的自我安慰反而会对孩子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孩子更多需要的是情绪的自然流动,需要的是有一个出口承载自己的情绪。

8、很多研究都表示,父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

父亲心理缺位越严重,青少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越多。

青少年无法获得有效的父亲支持,容易焦虑抑郁。

9、抑郁有可能是缺乏积极资源。意即在遭遇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后,有积极资源的人不太容易陷入抑郁,他们更能从痛苦事件中走出。但缺乏积极资源的人容易抑郁。

因此,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积极资源。

10、对孩子的心理控制指父母侵扰子女内心世界,通过干涉,引发孩子内疚感和爱的撤回等。

比如

# 对孩子说:就是因为你,我才继续留在这个婚姻里,才一直这么痛苦。——引发孩子内疚感。

# 对孩子说:你下一次如果没有考到前三名,我就不爱你了。——威胁孩子,撤回对孩子的爱。

东方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控制比西方父母更多。

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正相关,与幸福感负相关。

减少父母心理控制,可以减少青少年的心理障碍。

11、在家庭中要注重情绪教养。关注”情感可及性“,即父母能不能在和孩子互动时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并安抚他们。

12、有一类家长,可以称为”海淀家长“。他们对孩子的焦虑程度更高。研究发现,这一类家长在教养孩子时,交感神经被高度唤醒,特别容易焦虑,自己确实很难放松下来,于是也特别鸡娃。

这类家长的副交感神经不是很兴奋。未来可以通过正念情绪教养课程让这类家长的交感神经不那么兴奋,慢慢放松下来。

焦虑家长的生理原因找到了。哈哈。

(图片来源:Pixbay 作者:Alexas_Fotos)

13、青少年生病后,身份在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身份低会一跃成为家里的老大。整合性家庭治疗会布置家庭作业,比如:列举生病的20个好处。

14、孩子厌学的内心深层是不确定父母是否真的爱我,父母是在意我的成绩,还是我。

如果孩子确实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会慢慢好起来。

15、对孩子的工作,不应该只聚焦于表层情绪,更应该聚焦深层情绪。即表面的愤怒下面,可能是悲伤和失望,脆弱。当聚焦到这些深层情绪时,就可以与孩子建立更为信任、深入的关系。

16、对孩子的行为重新界定:很多时候,不上学不是不想上学,而是上学时取不得父母期待的成绩时,会被打骂。

17、青少年玩游戏,很多时候玩的不是快乐,而是寂寞。游戏的逃避功能显著大于其他功能(社交,娱乐放松等)很多青少年玩游戏,主要动机在于逃避。

在手机成瘾上,娱乐型玩家自尊很高,最不容易成瘾;其次是成就型玩家,逃避型玩家最容易手机成瘾。

一些对我自己蛮有触动的笔记片段,与大家分享。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