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匹栗色马鹤立鸡群般抬起头来

 狐眼碌碌 2021-07-19

在丽江骑马的时候,我想起小时候骑牛的情形。我骑的是水牛。水牛不像黄牛老实,相反性情暴烈,还有些阴险,我曾被水牛从单车尾架挑下路边的水沟。那次骑牛是因为放牛人拼命怂恿,甚至激将我是蹲着尿尿的,我气呼呼地爬到牛背上,心里却揣着十五个吊桶,要是它跑起来,我无依无凭,手里连牛绳子也没攥,不摔得发昏章第十一才怪。但那头水牛倒乖,居然无动于衷,继续低着头吃草。我不会吹笛子,要不然恐怕就是一幅绝妙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田园牧歌场景了。

人类骑马、骑牛、骑驴、骑骆驼大象,还有骑老虎鳄鱼的。我小时候见过一个“猪郎”,穿村过垌去配种时骑在大种猪上,威风凛凛的样子,好像是他去配种,而不是猪去配种。人只要骑在别的什么身上,包括骑人,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剥削阶级过去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许多人都有过孩提时骑在父亲脖子上的经历,只是不明白鲁迅为什么说“俯首甘为孺子牛”,而不是“俯首甘为孺子马”? 


骑马的感觉比骑牛要好得多。有句俗话叫“骑牛见亲家,骑马不见亲家”,意思跟“喝凉水也塞牙”差不多。农村有很多这样的俗语,充满人生哲理。关于马,还有一句更耳熟能详:“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马的使命就是让人骑,就像蜂王的使命就是交配、知了的使命是趴在树上喳喳叫。我骑的那匹马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我战战兢兢地偏腿跨上马背时,它温驯得像一只羊,根本不像一匹马。

我是冲着茶马古道的名头到这地方。据说从滇入藏的茶马古道公元六世纪就有了。在人挑马驮的时代,各地有不少这样那样的古道,四川有荔枝道,广西北部湾有盐道。这些古道的一个特点就是艰难困苦、不堪忍受,堆满眼泪、鲜血,道上的人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据说在茶马古道狭路相逢的时候,为了让路,茶叶驮得少的一方,要主动把马推下河,对方过来后会把东西分给他作为补偿。但这样一来,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形时,自己就增加了要被推下河的危险,因此出发时茶叶都尽量驮得越多越好。茶马古道上的马比人还辛苦。

滇马只有齐肩高,走得很平稳,而且脾气很好,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我第一次骑马走这么远的路,据说全程有六公里多。中间爬上很陡峭的坡,还穿过树枝打脸的密林。马伕说走的这一段就是茶马古道。我觉得不对。茶马古道从西双版纳、普洱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直达西藏拉萨,然后转往印度、尼泊尔,我现在只是骑马上山下山兜了个圈子。“古道”云云,估计就是拿茶马古道作为噱头,让人在这里过一次“文化家家”。 

但过家家也挺有意思。马伕是个“话痨”,一路喋喋不休。冯远征演过一部电视剧叫《不跟陌生人说话》,有人却特别喜欢跟陌生人说话,北京的士司机最为典型,我怀疑这个马伕原来在北京开的士。但他说自己是四川人,入赘当地20多年了。我一路听他唠唠,我问一句,他答一串,就像一个酒鬼,别人只是叫碰杯,他却抱起酒瓶猛灌。他讲纳西人的风俗,讲纳西女人把老公装在背篓里驮上山干活,讲纳西女人结了婚跟人私通会被沉塘,讲他不准女儿与某个民族的人谈恋爱,因为他们好吃懒做。他还叫我猜路边写着“拇本”的牌子汉语是什么意思,我自然猜不出,他得意地跟我解释好一通。我想他也许是“妻管严”,在家憋坏了。

我问我骑的这匹马多大年龄,他说七岁,相当于人二十啷当。大概真的是这样,这马像荷尔蒙分泌过盛的后生仔,拼命要追上前面一匹黑马,骑在黑马上的姑娘穿着一套牛仔服,从背后看貌似很漂亮的样子,也许在马的眼里那匹黑马同样漂亮,要不然它跑那么快干什么?我怕被颠下来,马伕说你叫英文“Stop”它就停了。难道这马是英国后裔?我叫了一声“Stop”,它果然停了下来。我用力夹紧双腿,想要它走,它却一动不动,马伕说你喊Let's go。我喊:“Let's go!”它还是不动弹,我“Let's go,Let's go,Let's go”连吼几声,它还是像钉子一样。马伕哈哈大笑:我的马要尿尿!我低下头,果然看到马正在撒尿,把路面冲得溅起串串泥花。


撒完尿,马伕拍了马屁股一巴掌,马又快跑起来。山路非常陡,泥泞湿滑,我想起李白的两句诗:山从人面立,云傍马头生。有人会说你太夸张了吧。不是我夸张,是李白夸张,李白一贯有夸张的毛病。我怕马爬不上去,其实更担心它打滑让我摔下来,不是常说“马有漏蹄”吗?马伕说,你要是不想骑就让我骑,我的马可以驮三四百斤。得!他的马他知根知底,我登时收起了恻隐之心。马伕说他家里共有六匹马,和老婆每天带出来走茶马古道,一年纯收入有十七八万元。他说最多时每天要走七趟。我算了一下,七趟有40多公里,比一个马拉松还长,而且是山路。我像央视记者一样问他:你幸福吗?他反问我:“我幸福吗?你说我幸福吗?”然后大喝一声,唱起歌来。

约一个小时后,我回到了上马的马场。刚从马背跳下,这匹栗色的马自己就跑进了马群中,像一条鱼游进了鱼群里,我一下子分不清了。我问马伕,你能认出哪匹是你的马吗?他说我当然可以。他撮起嘴唇,打了个唿哨,从低头觅食的马群中,一匹栗色马鹤立鸡群般抬起头来。

(本公账文章均为原创,如欲转载,敬请加微信lsq19650206或邮箱lsqbh@126.com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