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荷文苑】清荷诗友端午诗词特刊及名家端午诗词/国画

 清荷文苑 2021-07-19

01


端午阵雨即感

王艳平

雨风驱暑逢端午,时话诗魂万古哀。

天若有情天亦泪,九州一并祭同杯。

七绝.端午心歌赠汨罗

郭正祥

粽子馨香迷巷陌,龙舟激漾万重波。

人逢端午常怀古,觅首心歌赠汨罗。

七律·悼屈原(新韵)

李洪治

天公洒泪悼屈郎, 艾叶青熏米粽香。

独就离骚成圣祖, 联施美政渡贤良。

奸贼当道山河破, 卧水随波忧故乡。

且看今朝国运起,神州鼓乐向丹阳!   

端午

王会平(青岛)

端日由来上古秋,汩罗江畔寄风流。

怀沙绝笔悲歌去,天问遗辞盛世留。

但许心言同粽叶,更携佳梦竞龙舟。

长河滚滚千年瞬,谁解屈公万古愁?

端午节祭屈原

墨澜

死节精魂九问天,国亡身殒倩谁怜。

袭香角粽酬湘水,踏浪龙舟破楚烟。

岁月留芳空叠恨,盐梅佐鼎也欺贤。

舞韶不负灵均义,骞翮贞心逐日悬。

端午怀屈子

秦建祥(江西)

含悲屈子两千年,仍痛沉沙五月天。

风雨飘摇空大国,虎狼窥视患蓝田。

升平歌舞楚长醉,锃亮刀枪秦未闲。

蒲艾青青青史远,遥遥青到海之南。

七律,端午

唐学前

端午时逢割麦忙,南风正烈赛阳光。

龙舟何去不曾见,粽叶飘来室里香。

屈子千年成古圣,诗家数载作文章。

一朝得句心中喜,只是回看多国殇。

屈原与楚国(通韵)

王国田

楚国三户你当一,成败兴亡内外迷。

惑主愚蒙怪南后,妖言离间鬼张仪。

众人皆醉左徒醒,只笔尽书骚体诗。

踽踽江边漫求索,丰碑水筑粽先啼。

02


七绝·悼屈原(通韵)

王荣一(大连)

洒泪苍天祭烈君,无言心雨荡浊尘。

云河满载离骚句,艾叶千缠万古魂。

七律·悼屈原

王荣一(大连)

离骚不改旧时妆,浊浪飘飞几度伤。

彩线牵来思缕缕,龙舟荡起泪行行。

汨罗丽水浮蒿叶,角粽香风漫户梁。

屈子忠魂融日月,流芳百世韵歌长。

端阳两首

霍扬

龙舟竞渡粽飘香,高洁炎黄永久长。

屈子怀沙千载过,秦人今日也端阳。

二(新韵)

门悬艾叶粽香飘,浊浪千秋夜未消。

多盼又逢休假日,几人真正识离骚。

端午

霍扬

端日由来上古秋,汩罗江畔寄风流。

怀沙绝笔悲歌去,天问遗辞盛世留。

但许心言同粽叶,更携佳梦竞龙舟。

长河滚滚千年瞬,谁解屈公万古愁?

端午祭

王世金(大连草根吟叟)

(一)

端午龙舟枣粽萦,缅怀屈子寄深情。

万家欲赋红尘语,千古流传白浪声。

久健祷灵融月满,安康祈福暖风清。

九章天问离骚咏,绝代诗魂后世争。

(二)

把酒今朝再问天,忠臣何故少尘缘。

灵旗夜雨空惊梦,铁马秋风枉叹怜。

朔漠梁园归此绝,穷荒楚地又嗟然。

艾蒿戟影汨罗水,血性龙人悲痛贤。

七律 . 端午节

张广建(安徽亳州)

众人欣喜接端阳,粽子飘香散四方。

蒲艾穿门求吉利,龙舟下水赛疯狂。

榴花漫树红裙显,柳叶随风绿带翔。

久睡金蝉辞地府,欢飞彩蝶恋莲塘。

七律    端午节有感

张广建(安徽亳州)

滚滔绿水向东流,剩有离骚荡九州。

城垛存魂忧社稷,汨江抱石老臣投。

信崇奸佞终倾国,选用贤能可万秋。

历代明君追美政,兴邦治吏让人讴。

七律.悼屈原

牟福香

汨罗一水急洄流,曲子舟心为国谋。

楚地君王谁不厌,南人乱政帝终羞。

苍天极目惊残梦,壮志投江逐去舟。

祭奠文章千万卷,雄才大略史书留。

七律.端午感想

牟福香

洞府千年一白蛇,修得红颜女清姿。

风吹细雨倾心约,日落西湖破戒时。

有意莲台容粉黛,无情法海不须眉。

仙山盗草夫君报,僧寺谈何佛祖慈。

03


七律·情祭端午(通韵)

彭广文(长春)

粽叶芫荽沁苑香,南风北雨祭端阳,

艾蒿蒲箭驱邪鬼,铜鼓龙舟撵正樯。

仰看湖中荷茎翠,瞻观岭上菜花黄。

江红赛事屈原乐,华夏腾飞变小康。

卜算子·纪念屈原(通韵·苏轼体)

彭广文(吉林长春)

江面赛龙舟,壮汉擂金鼓。

民庶涔潸献艾香,岁岁今时度。

梦里问苍天,屈子安息处。

华夏繁花似锦时,祭祀诗人故。

七律.端阳祭屈原

丁景玉(安徽)

端午昌蒲艾草香,抛投糯粽意迷茫。

祭灵诗祖屈原恨,竟技龙舟湘水殇。

曲赋离骚泼翰墨,歌辞天问吐肝肠。

贞魂永在神州颂,浩气凛然千古芳。

诉衷情令.端阳祭屈原

丁景玉(安徽)

千年冤水卷湘江。华夏祭端阳。

投包粽敬诗祖,悼屈子、汨罗殇。

离曲赋,恨声长。怨音扬。

九歌天问,报国忧民,万代芬芳。

04


七绝·端阳习俗(中华新韵·孤雁格)

薛有毅(山西榆次)

龙舟竞渡祭屈原,粽子飘香骚客欢。

艾叶避邪宅院净,青蛙暗泣躲灾安。

如梦令·端阳吟

薛有毅(山西榆次)

 擂响龙舟锣鼓。击水会当文旅。

谁可照千年,战国举灵均炬。

倾吐。倾吐。天问九歌台驭。

鹧鸪天·屈原

薛有毅(山西榆次)

米粽飘香向楚天。悲情敬意起心间。

离骚不尽千秋恨,汨水长流万古冤。

黄酒洒,艾篙悬。九章天问九歌殚。

忠良何故魂飞去,岁岁端阳今又还。

05


七绝。端阳节

——原韵和唐振平女士

黄昌才  (湖南长沙)

龙舟竞赛鼓喧天,万桨齐划勇向前。

端午年年思屈子,爱民爱国是神仙。

临江仙。端午即景

黄昌才  (湖南长沙)

年年五月端阳日,殷勤尖粽雄黄。蒲菖青艾挂门旁。坐观龙竞赛,祭酒酹三觞。

照眼榴花红胜火,汗微轻润衣裳。山林葱翠野栀香。美人轻喘气,双手吊情郎。

喝火令。儿时端午节

黄昌才 

(湖南长沙)

喜度端阳节,青梅竹马携。手拿菖艾战征衣。河岸挤观龙赛,香粽馈娇姬。

脸抹雄黄酒,心中犯惑疑。屈爷冤死故如迷。反正愁长,反正怨骚离。反正体民忧国,一命入天西。

喝火令。端午怀屈原

黄昌才 (湖南长沙)

热闹端阳日,鸡冠石酒黄。艾菖横挂粽飘香。龙艋竞划千桨,呼号盖河江。

过节依重五,悲怀屈子郎。赋骚天问断忧肠。痛切民穷,痛切国家亡。痛切纵身投水,一了万年伤。

注:1、鸡冠石,是雄黃的别称。过端午,在酒里加上一些雄黄,叫雄黄酒。这天喝了雄黄酒,据说可以消毒避邪。

        2、龙艋,指龙船。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

06


粽說

文/黄仕隱

臧僖伯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雖是諫君,然則衡之於粽事,又忽焉。

粽之為名,象棕櫚之葉心,以米實之,形以附之,而字名造。粽之為制,實則黏黍,後糯米,雜以棗、栗、柿乾、銀杏、赤豆、糠蜜、臘肉,甚有楊梅者,東坡詩言也。裹則茭葉、箬葉,至有艾葉,茭者,菰也。形則若筒,若角。線則棕葉,至有五色綵絲者,以致精巧。煮之則淳濃灰汁,俾裹葉青香,食之或五五日,或夏至。即論其效,非惟足食厭俗也,李時珍曰:“五月五日取粽尖和,截瘧藥良。”《十六國春秋》載:“盧循遺劉裕益智粽。”以益智之藥參之耳。要之人別俗分,各得其宜,亦各取其用。余幼時慣箬葉白粽,及長大流他鄉,猶不喜精巧稱豐厚者,以處農家,母氏為之矣。

粽之為俗,則熟,咸謂以祀屈子。《續齊諧記》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忽見一士人自云三閭大夫,謂曲曰: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綵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此說記於梁,且詳,蓋後之傳說之所由焉。

夫大事,今鮮有講,而祀屈之俗,四方猶有之。莫大事不局一時,將視其久乎?夫事之在政,應時用人需,及時替人易,其寢亦必。俗則不同,浸民間閭里,深雜日用,代代習染,未可輕易也。然則,俗之為俗,又多流。視今喪事,直如喜戲,難有戚容,雖逛鬼不能,何得尽哀誠乎?雖然,送亡之義,又自古而遞焉。

端午又稱天中,應蒼龍在天,得中正之謂。未稽何先,即附屈為是節,以屈之忠義,一貫於天,合龍象,亦宜。有詩曰:“菰生四五尺,作得九子糉。”又俗變期多子也。以備日用較之,久而不衰,粽又得其材焉。吁,物人相藉,經年累歲,孰其主歟?孰其主歟?辛丑歲端午,六藝文言涪人仕隱君說。

器物說、名字說、產品說、景觀說

07


端午节赋

郇如启

两千载雨洗风吹,端午葱郁;千百代虔心诚意,佳节赡丰。绵绵而至,殷殷昭融。承民族之传统,飘民俗之旗旌。斯时河边芦苇溢翠,市上米枣告罄。南疆北国同愿,东海西原共兴。正处艳阳高照,适值花草昌荣。麦黄杏甜,尽收沃野繁茂;鸟鸣蛙噪,皆沐端午清风。

若夫仰圣祈昌,惟天垂象。登山揽翠,养精气以纳吉;临水飞桨,划龙舟而竞榜。彩旗飘飘,鼓声荡荡。敢闯雾霾,勇破潮浪。岸边女子,抹淡雅之素颜;水上须眉,着盛装之鲜亮。艾叶沾露,插门轩以祈祥;菖蒲沐阳,悬中堂而求旺。艾人镇崇,艾虎通障。苇叶片片,裹星辰而怡情;红枣颗颗,伴日月而敞亮。采野谷之百草,焙茶药而神清;搜笸箩之五丝,缠手腕而胸旷。饮蒲酒以驱邪,食米粽而豪壮。祛病防疫,浴兰汤以驱毒;祈求图腾,祭水神而去惘。是以遵端午之习俗,揽历史之沧浪也。

溯端午根源,百家纷说有据;追佳节脉络,众人口述无凭。弘扬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俗风。是以肇始于远古,渐成于世名。仲夏登高,乘兴以竞逐;重五解粽,游艺而操赢。纳人文之万象,秉天地之中通。或乃屈原投江,留世代之遗憾;百姓含泪,存高洁之深情。抛粽以纪念,划桨而鱼惊。逢殉日以祭祀,因端午而风行。或念子胥,觅节行踪。百姓遭围堵而危难,米砖度饥荒而安宁。一句遗言成谶,三生感念枭雄。或缅曹娥之尽孝,令苍天之动容。嗟夫!起于毓秀,孕于钟灵。逐添新项,随加鲜形。渊源精深兮博大,吾辈陶醉兮盛兴。何承佳节之遗产,当援汗青之长藤。

乃知端午佳节,民族自信。华夏风情,神州根本。传礼仪于春秋,洒德品之尧舜。耕耘海外,逢佳节而思亲;依恋街衢,留先祖之烙印。夏草葳葳,夏花沁沁。高洁已播,兰香正润。莫问苍穹之流云,只求端阳之佳运。兴邦发愤,繁荣之势不息;利民躬亲,振兴之风强劲。故而求日月兮康泰平安,祈乾坤兮风调雨顺。

08


山花子 .忆屈子

王绍卿

细雨纷纷颍岸行,忆追屈子景犹清。

为国弃家血甘洒,舍余生。

不恨今生欢乐少,长吁仁策掌权轻。

情愿此身投汨水,证清名。

山花子 .端午

王绍卿

端午情深米糯香,一堂欢笑福绵长。

男女兴高共包粽,尽儿郎。

扎就叶青多少爱,绣成囊锦若干芳。

之后多年追忆起,实难忘。

端阳

文/老锤

身遂南舟五日期,江山如画想当时。

无人可会行吟意,有客空传吊古诗。

楚塞风寒鸣玉佩,湘关云冷浸灵旗。

伤心不见忠臣骨,千载英名彼一斯。

浣溪沙.端阳

文/老锤

一卷离骚问国殇。千年求索路漫长。

至今不见再投郎。

曾是君前陈策者,可怜魂断在潇湘。

为官莫说楚人狂。

注:“再投郎”,生造,指再次投江

临江仙.那年粽香

文/老锤

长忆儿时包角粽,娘说兑点沙糖。

摘来大叶裹鸡黄。更添红豆馅,慢煮一锅香。

而今我已初垂白,浮名消尽年光。

人间甘苦尽皆尝。此中足百味,一味在端阳。

09


七律-端阳怀古

文/静默淡然

五月端阳祭屈公,文房蘸墨写词融。

修明法度勤廉政,改制良方体恤农。

宦侫馋言官位贬,怀王愚昧伟图空。

清魂化雨中华佑,傲骨留存万卷宗。

一丛花令-端午怀古

文/静默淡然

龙舟竞渡鼓锣喧。端午祭屈原。

离骚一曲怀王劝,注清盈、力举才贤。

法典安民,朝纲治吏,楚国锦囊编。

奸臣当道苦难言。抱负皆空闲。

频遭被贬心撕裂,长声叹、朽木将淹。

怒发冲冠,纵身一跃,傲骨载千年。

浪淘沙令-端阳怀古

文/静默淡然

四处粽飘香,艾挂门旁。

龙舟竞渡祭忠良。斩浪劈波争次第,号角声扬。

劝主稳朝纲,国富民强。

奸臣嫉妒贬潇湘。愿化清魂匡正义,百世流芳

定风波-端阳怀古

文/静默淡然

艾叶高悬挂草堂。龙舟竞渡接端阳。

鼓击锣敲辞祖唤,长叹。清魂几时梦还乡。

溺水千年今可累,心碎。文房蘸墨泪成行。

法典安民求国盛,无命。一群宦侫害忠良。

蝶恋花-端阳怀古

文/静默淡然

昨悼袁公诗几阕,又至端阳,爱恨思难歇。

百度搜狐文字借,双眸挂泪寒词写。

赤胆忠诚抛热血,法典安民,百姓愁眉解。

宦侫馋言鸿图灭,忠魂载册丰碑列。

投稿

鹧鸪天-端阳怀古

文/静默淡然

每至端阳字句敲,文房蘸墨泪湿袍。

龙舟竞渡忠魂祭,粽子扔江屈圣招。

天问世①九歌谣②怀沙③饮恨曲离骚④

谋臣未得兴邦计,却换神州百世韬。

注:①天问,②九歌,③怀沙,

④离骚,指屈原存世的四篇名著。

10


雨霖铃   吊屈原

白绪雷

云浮水浅。鹭鸥闲憩,绿草成片。端阳又到时节,雄黄艾草,家家香伴。每到今时吊古,慨灵均魂远。念去去,千里烟波,拟让黄河把音转。

今朝华夏沧桑变。尽其才,协手同心干。人间尽望“天问”,更有哪,楚天如幻。大好时机,千载难逢,了君鸿愿。借忌日,洒酒黄河,付与诗词献。

注:屈原,字灵均。

水调歌头.端阳念屈原

白绪雷

隔牖望蒿艾,弹指又端阳。榴花红艳如火,尝粽话雄黄。晚看子长《史记》,再阅《九章》《天问》,哀恸尽忧伤,怜叹千丽句,怎敌子兰腔?

举贤能,献美政,力安邦。才华横溢,蕙芷兰草自生香。处混浊而独醒,耻苟生于乱世,楚训必思量。国泰绝妖袖,民富远奸尚。

注:妖袖,指郑袖。

奸尚,指靳尚。

尚 阳韵,平声 (cháng):音常。《诗·大雅》肆皇天弗尚。叶亡方。又尚书。《白居易·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

垂丝钓   端阳悼屈原

白绪雷

汨罗路杳。行云端午毋扰。夕近黄河,烟泊飘缈,鸧鸹叫,欲把诗祖吊,雄黄老,纸钱东海绕。

曲高和寡,当时谁借“平”调?兰香芷婹,应是雅姿俏。玉树临风傲,怜去早,万古如玉皦。

自释:1.纸钱东海绕,意思汨罗江与黄河相交融与东海,屈原可以收到通过黄河寄去的钱。

          2.“平”调,指屈原的治国良策。屈原,字平。

雨霖铃.凭吊屈原

白绪雷

云浮水浅。鹭鸥闲憩,绿草平软。端阳又到时节,雄黄艾草,家家香伴。每到今时吊古,慨灵均魂远。念去去,千里烟波,拟让黄河把音转。

今朝赤县沧桑变。尽其才,协手康庄建。人间尽望“天问”,遍览处,楚天仙苑。百舸争流,兰芷幽香,醉了君眼。借忌日,洒酒黄河,好与诗词献。

注:屈原,字灵均。

11


端午节缅怀屈原

马玉良(青岛)

屈原(一)

秭归乡里谒诗翁,寂寂池荷淡淡风。                        

世上往来皆醉客,独醒人在月明中。                                            

屈原(二)                                 

风摇烟树鸟啼花,清烈公祠祭酒茶。                             

三楚年年投角黍,焚香击节颂诗家。                                               

屈原(三)                                    

秭归山下楚江幽,三闾遗墓费寻求。

神鱼驮葬魂何去?老柳残荷香尚留。

屈原(四)

彩霞一抹照诗台,怅望湘魂情满怀。                             

寻向先生攻读处,人流不尽祭堂来。 

屈原(五)                                            

庙外平芜横碧溪,三闾雕像立山陂。                              

携来角粽高台祭,楚泽魂前诵楚辞。                           

屈原(六)                             

杜宇悲鸣甚感人,声声缭绕大夫坟。

清风守冢诗魂驻,长伴湖山月为邻。                         

屈原(七)                                                

凭高遥望小村幽,山色斑斓眼底收。

一脉清溪流不尽,九歌传唱遍神州。              

屈原(八)                    

蒙蒙烟雨秭归游,山映江心雾绕舟。

胜境幽幽多感慨,诗传千古咏春秋。                                              

屈原(九)

乘舟投祭楚江湄,顿觉悲风罩秭归。

沥酒屈沱思屈子,何时社稷绝冤碑?

屈原(十)                             

沉水孤忠已化鱼,含烟草冢早成墟。

吁天祭酒招魂唱,对月清吟颂大夫。

屈原(十一)                                

灵均挥剑气横江,披发呼天哭国殇。

长恨忠良多坎坷,但悲谁与奠椒浆。

屈原(十二)                                      

汨罗江畔拜忠灵,山色波光俱有情。

碧水载冤流不尽,至今犹听送悲声。

”                         

屈原(十三)                                

楚乡凭吊步山云,竹径松风散玉尘。 

泽畔行吟思贾谊,渡湘哀赋汨罗魂。

屈原(十四)

跃上玉笥惊鹧鸪,萋萋草冢伴荒庐。

游人多少招魂泪,追颂江神悼左徒。

12


端午文化源说【孤雁入群格】

王香谷(澳大利亚)

祭祀图腾百越龙,轻舟竞渡遂承宗。

三闾抱石投江愤,伍子悬睛踏浪汹。

尚有入溪寻父录,更崇割股拒君封。

起源传说虽差异,忠孝情怀乃大同。

注:入溪寻父,溪,剡溪,曹娥江别称。《曹江孝女庙誌》记曹娥“投江而死数日抱父尸出。”

     割股拒君封,指介子推割股救重耳,拒受晋文公(重耳)利禄,坚不出山,抱树而死。

辛丑端午

王香谷(澳大利亚)

一年一度又端阳,羁绊天涯暗自伤。

疠疫横行云路断,离骚独诵客愁长。

叹无江上龙舟疾,唯有锅中粽子香。

欲借钟馗三尺剑,伏魔诛怪试锋芒。

庚子端午

王香谷(澳大利亚)

汨罗江水向天涯,屈子忠魂千古嗟。

角粽飘香持酹酒,龙舟竞渡缅怀沙。

忧民志远独行客,守节榴红五月花。

萧艾为旗招万福,菖蒲是剑斩三邪。

己亥端午

王香谷(澳大利亚)

不朽离骚端午泪,汨罗三径未荒芜。

千家虎艾皆苍翠,万水龙舟入画图。

夜梦也曾穿苇叶,故园犹记沐菖蒲。

飘零已是他乡客,楚俗吴风倘有无?

戊戌端午

王香谷(澳大利亚)

汨罗江水屈潭来,响振雷霆大地回。

三楚悲风怜月夜,九歌醁酒祭魂台。

怀才报国君昏聩,抱石沉湘众愍哀。

千古离骚今绝唱,艾符蒲剑可消灾。

注:响振雷霆,《西游记》第二回菩提祖师讲经说法“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沉湘,明·黎光《过洸口吊邵廷琄》诗云:“伍员宁负国,屈子竟沉湘。”

丁酉端午

王香谷(澳大利亚)

愤然一跃清江水,羞见秦旗插楚垣。

忧国九章情可鉴,问天八柱德犹尊。

千年祭祀龙舟竞,万古忠臣史册存。

风雨神州今胜昔,离骚不朽慰英魂。

丙申端午   

   王香谷(澳大利亚)

五月榴花夏色浓,熏风吹我雨茸茸。

万家裹粽裁娇虎,两岸喧雷竞舫龙。

作赋吟诗哀屈子,悬蒲挂艾斩诸凶。

清平盛世今何有,不朽离骚乃醒钟。

水调歌头 .辛亥端午          

王香谷(澳大利亚)

独醒众人醉,文字对弓刀。

滋兰九畹,香馥千里楚天飘。

江上龙舟迹绝,泽畔浩歌声杳,粽子是佳肴。

时过境迁矣,屈子泪沾袍。     

杜鹃啼,芳草变,芷为茅。

谁人知晓,屠伯粉墨扮皋陶。

遍插艾鞭蒲剑,尚饮雄黄美酒,人道好驱妖。

自餤心头肉,把酒诵离骚。

念奴娇  庚子端午

王香谷(澳大利亚)

端阳又至,见艾鞭蒲剑,榴红芦碧。

故国龙舟争渡日,正是南瀛枫赤。

天际苍茫,江河浩渺,四海无情疫。

寰球凉热,万家同系休戚。

今古智者贤能,敬天畏地,博爱人之德。

却是山林多鬼魅,操弄甩锅何急。

君子之求,心胸坦荡,何惧妖风逆。

夕阳西下,小人常自悲泣。

13


鹧鸪天·端午悼屈原

       文/通明

屈子情怀世代留,端阳佳节过千秋。

忠臣直谏皇家恨,奸佞谗言楚国休。

包黍粽,竞龙舟。念君汨水只身投,

长歌百代离骚唱,浩气长存贯九州。

南歌子。端午祭屈原

词/张馨匀

天问皆深怨,离骚志慨慷。

九歌一曲尽哀伤。抱蕙怀沙身赴、汨罗江。

楚俗端阳节,怀吟屈子殇。

龙舟涛浪恨无疆。雄酒棕香凭吊、祭忠良。

霜天晓角·端午感怀

词/李纪干

晚来风歇,一夜愁人折。

诗祖江中饮恨,朝天问,与天别。

  离绝,骚未绝。忠魂人共说。

惟以龙舟竞渡,投香粽,为君洁。

小重山端午节

词/蒋厚雄(云南)

绿艾菖蒲处处香。家家儿女聚,过端阳。

彩绳红蛋豆芽装,包粽子,心祭汨罗江。 

天问信贤良,离骚郢陷泪,断忠肠。

千秋节义总堪伤。谁人解,梅雨下苍黄。

品令 . 屈原

词/听蝉

民心仁厚。修法度、励精奋斗。

忠诚社稷成仇寇。难酬壮志,忧国谁看透。 

天问离骚星月奏。赋歌绵云宙。

嫉贤金瓯遭易手。殉身趋就。汨水波涛吼。

虞美人.端午话艾草

词/杨明才(山西)

青青艾草芳香异,翠色生春至。

夏秋灵药选材优,自是暖冬寒去送情柔。

柔情送去寒冬暖,是有优材选。

药灵秋夏至春生,色翠异香芳草艾青青。

鹧鸪天·怀屈子

词/韩瑞清

堪叹离骚赛玉琴,直将弦断谢知音。

峻峨谁解楚山意,汤荡君知汨水心。 

求索尽,愤忧深。浩然正气到如今。

谁言岁月东流去,一句华章贵似金。

14


怀屈原

文/陈希瑞

记起楚国

就想起屈原

谁叫屈原如入芝兰之室

想起屈原

不一定记起楚国

谁叫楚国如入鲍鱼之肆

端午节到了

眼前

飘过一缕艾香

沿水思念汨罗江

于连江(诗夫)

汨罗江的风轻轻的梳理着惆怅

那远去的浪花写着荆楚的忧伤

战国的脚步控制不住痛心的哭泣

尽情的打湿了秭归的山梁

忧郁清澈的江水荡漾着粽香

追忆着屈子,满怀的曲水流殇

站在船头,仰天长啸上下求索

迎风傲骨,路漫漫兮大河思量

奔腾不息千年的过往

承载着《楚辞》博闻强识的梦想

那唯我独醒的雄伟策略

是远大的抱负,国泰民安的主张

精美的《离骚》是最美的诗行

龙舟竟渡的号子整齐而铿锵

悲愤的热血书写着凌云壮志

在天空上张贴,荡气回肠

听《天问》的诗句,那是不朽的乐章

香草美人千古绝唱

辞赋之祖志向远大

身如枯槁,以死明志治国安邦

放一盏荷花灯,把思念带上

告诉江岸,我本善良

踏着《九歌》的节奏图腾和奔跑

追寻着青山绿水的惠风和畅

汨罗的心里话

于连江(诗夫)

公元前的一首离骚,演绎成千古神话

两千多年后,还是那么牵挂

龙舟飞渡你早己重生

无道的楚王,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汨罗的脚步,走过多少个春秋冬夏

青山绿水的容颜是多姿的一幅画

潮头勇立,托举天问直上九霄

复兴崛起,安居乐业富甲天下

不忘初心,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闾的风情是最美的童话

春秋战国的狼烟一去不复返

国泰民安的家园叫华夏

如今,荆楚大地的发展进步很大

中国特色,一带一路是最好的章法

岁月再忙也没有把你忘记

世界命运共同体是完美的计划

风俗未改,历史却经受着风吹雨打

和谐粽香飘进万户千家

辽宁号和山东号砥砺前行

领略你那不屈的英魂,大浪淘沙

你安息吧,不要痛苦的挣扎

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添砖加瓦

这就是你最殷实的愿望

小康社会那就是我们最幸福的家

其实,你明白改革是奔腾的骏马

你知道,开放会让时代飞黄腾达

继往开来,今非昔比

未来的中国是创造奇迹的灯塔

不论世界风云怎么复杂

中国人绝不会畏惧和害怕

我会采一枝艾蒿挂在屋檐

和葫芦一起吹响思念的唢呐

心祭屈原抒衷肠

文/刘关波

心祭屈原正端阳,

且怀敬意抒篇章。

伟岸身影穿云瘴,

铮铮傲骨经风霜。

以身殉国国有殇,

以身殉道道通畅。

以身殉志志弥昂,

忠肝义胆情满腔。

坚贞不屈挺脊梁,

豪情满怀写诗章。

离骚天问蕴思想,

九歌深切抒感伤。

情系国家国至上,

襄理朝政勇担当。

竭力勤勉重任扛,

主张变法图富强。

誓与国家共存亡,

个人性命未考量。

以身许国击沧浪,

千古汨罗几苍凉。

忠君忧民怀衷肠,

身居庙堂忧八方。

身居荒野忧庙堂,

进退皆忧葆忠良。

屡遭离间被中伤,

屡受陷害被流放。

矢志不渝忠君王,

心恋楚国心和畅。

面对昏君抱幻想,

枉自多情情一厢。

忠君情结源胸膛,

爱民情怀怀悲怆。

不惮自身之遭殃,

惟念苍生与君王。

恪守真理法制倡,

鼎新革故促荣昌。

推进民主选贤良,

不拘一格兴国邦。

常葆高洁崇高尚,

欣集芙蓉以为裳。

洁身自好驱浊浪,

爱憎分明远肮脏。

宁愿溘死以流亡,

亦不同流共嚣张。

忠烈屈子勇投江,

千年一叹徒感伤。

纵身一跃堪悲壮,

揪在万民心坎上。

忠而被谤生惆怅,

魑魅魍魉害贤良。

披发行吟倍顽强,

书写辞赋述梦想。

满腔热情挽澜狂,

螳臂终难挡车辆。

以死明志众仰望,

千年丰碑矗心房。

欣逢端午祭忠良,

品粽悬艾饮雄黄。

龙舟竞渡渡大江,

写诗寄情情高扬。 

年年岁岁竹粽香,

岁岁年年思良相。

粽 子 

张发祥(陕西)

几片芦叶

裹着古老传说

散发出历史芳香

还有一些沉重的故事

在诉说岁月绵长

层层粽叶

遮住远古许多沧桑

米粒糯糯

丰富了千年的幻想

品尝《离骚》的味道

回味《九章》的清香

粽子的灵魂

与文字纠缠在一起

苦苦萦绕着汨罗江

江河疯了

驼起千万艘龙舟

勇往直前、壮美苍凉

艾草醉了

携手娇羞的菖蒲

为端午捧上一杯美酒

杯底有一些雄黄

端午节,邂逅最美端午诗!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古人们是怎样欢度端午佳节的呢?让我们一起跟着诗词,与诗人们一起欢度佳节,和诗人们一起放“粽”才情,放“粽”快乐吧!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在这样的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祝愿天下所有人安康长寿!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希望与爱人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多么开心啊!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沐浴更衣,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端午的龙舟,多么欢乐啊!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赠与我了一枝艾草,老朋友不在身边,新知己远在千里之外,一心为国家尽忠的人啊,已经白发苍苍。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两只角的粽子,帽子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高兴地喝酒。

《食角黍怀江陵》

宋·项安世

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

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

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

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鼍鼓隘江津。

很多年没有吃粽子了,偶然有吃到,就像看见故人一样亲切,马上剥开粽子啊,手上都是香气,咬一口粽子,金黄的糯米粘在嘴巴上,软软的。粽子沾一些糖浆啊,太好吃了!

《谢人送粽》

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端午节,友人送来了粽子,青黄的粽叶,包住黄灿灿的粽子,香甜口可,这份浓浓的情意,深深藏在心里。

射粉团

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清 徐扬

射粉团是一种唐代都城和宫廷盛行的游戏。《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角黍就是粽子,而粉团则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说明这种游戏的参与者多为女性或者儿童),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赐枭羹

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清 徐扬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羮”。所谓枭羮,即是以枭肉制作的羮汤。这里主料——枭,就是猫头鹰,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孝的鸟,从汉代开始,人们就有五月做枭羮、送枭羮、吃枭羮的习俗。而“赐”更是将习俗官方和制度化,广为传播。皇帝制作枭羮以赐臣下,意在警示臣子不要像枭那样不忠不孝,其中也包含了除绝邪恶的用意。意图虽然是好的,但手段终归过于残忍,而且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达到扫除邪恶的目的,因此这一习俗并未流传下来。

採药草

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清 徐扬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这个时间段天气燥热,人容易生病,蛇虫繁殖也容易把人咬伤。所以人们在这个时间采很多草药治病防病,而此时草药茎叶正好成熟,药性也最好。久而久之人们甚至相传此日是天医星临门。到明清时大城市的药铺常在端午日施药,居民届时会到药店索取应节的消毒药品,如雄黄、芷术等。于是形成了端午采药、施药的习俗。

养鸲鹆

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清 徐扬

鸲鹆,就是我们俗称的“八哥儿”,其他的别名还有许多,比如鹦鸲、寒皋、华华、鹤鸲等。八哥自己的声音比较杂噪且毫无韵律,但是却很聪明,极善效鸣其他鸟类的声音。人们发现了野生的鸲鹆有模仿人语的能力,于是将其捕来有意地调教驯化,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悬艾人

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徐扬

端午在古人心中是个恶日,常设各种可以驱邪的物件。在花草中当以艾草最早、最常见,也最著名。艾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治病又可驱虫。

五月正直艾草生长旺期,此时功效最好。端午这一天,人们采摘艾草,编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荆楚岁时记》汪文云:“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沾艾叶以戴之。”明清妇女都会在端午时节头簮艾花,小孩子会身贴艾虎,成为端阳一道风景。

系采丝

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清 徐扬

端午所系的彩丝,是代表吉祥的饰物,又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无色缕”等。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与是用红、黄、蓝、白、黑无色丝线,分别代表五行,并象征五色龙,“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使人健康长寿。

裹角黍

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清 徐扬

端午节最著名的节俗当属包粽子和吃粽子。粽子又称为角黍、筒、水团、白团等,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筒粽等。粽子馅荤素兼具,做法花样百出,充分体现了各地的地方特色。

观竞渡

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清 徐扬

端午节最著名的体育活动当属赛龙舟。关于其起源有很多说法,在不同的地方对于赛龙舟的意义也有不同的解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追悼屈原。在屈原投江的湖南汨罗县,龙舟竞渡前必定先往屈子祠朝庙,披红布于龙舟之龙头上,将龙头供于祠中祭拜,之后再安回船上。

在屈原的家乡秭归,也同样有赛龙舟前祭拜屈原的仪式。在划船过程中,人们喊的口号是:“何在!”可以解释为是在寻找投江而死的屈原。

南宋 浴婴图 (局部)中 描绘端午节为孩子进行芳香药浴的场面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 五月竞舟 (局部) 郎世宁

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妓新。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在这样的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祝愿天下所有人安康长寿!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希望与爱人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多么开心啊!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沐浴更衣,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端午的龙舟,多么欢乐啊!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赠与我了一枝艾草,老朋友不在身边,新知己远在千里之外,一心为国家尽忠的人啊,已经白发苍苍。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两只角的粽子,帽子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高兴地喝酒。

《食角黍怀江陵》

宋·项安世

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

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

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

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鼍鼓隘江津。

很多年没有吃粽子了,偶然有吃到,就像看见故人一样亲切,马上剥开粽子啊,手上都是香气,咬一口粽子,金黄的糯米粘在嘴巴上,软软的。粽子沾一些糖浆啊,太好吃了!

《谢人送粽》

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端午节,友人送来了粽子,青黄的粽叶,包住黄灿灿的粽子,香甜口可,这份浓浓的情意,深深藏在心里。

古人就是这样过端午的,吃粽子,吃盐梅,沐雨更衣,挂艾草,看龙舟,好不快活!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就应该快快乐乐的度过。

来看看那些大师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

 

齐白石 《端午美味图》 1953年作

款识 癸巳端午,白石

此幅《端午美味图》作于1953年,是白石老人晚年之作。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此等形象,在前人画作中极其少见,他们代表了与普通人同乐同忧的东西,蕴涵着朴素的思想感情。

齐白石《五日吉祥图》1943年作

“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艾叶偏倚右侧,左侧菖蒲又称蒲剑,画中数笔,以花青写之,浓墨勾茎,不失“剑气”。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浓墨乾笔写出棕绳,旁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

齐白石《端午咸鸭蛋》

《端午咸鸭蛋》看第一眼就有食指大动之感,因为这蛋心色彩浓艳明快,红得太诱人了。而那画中种种食物餐具,包括那只小强的姿态,又是那么灵动接地气,老家饭桌上不就是这个随性的样子么。我好像都看到画旁边有一个端着酒杯笑眯眯的老头正要往下下筷子。

齐白石《端午》

齐白石的《端午》里,一盘红樱桃、两个粽子,巧妙点出作品的主题。凸现出老人节日的欢愉及生活的热情,诗一般隽永感人。

张大千 《端午习俗》 1979年作

款识:雄黄大蒜千年俗,簪艾悬蒲万户欢。祗有老夫枵腹坐,画符吓鬼近来难。古来午日俱画赤灵符,今无复见矣。六十八年午日戏作,八十一叟爰。

张大千 《五瑞图》

我国民间历来有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把五月初五叫作“毒日”。在古人看来,五月多灾多难,百毒活跃。其中的“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更是令人望而生畏。为了对付这五种毒物,古人费尽心思找到了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五种植物,合称“天中五端”。

张大千 《五瑞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款识:癸亥(1923年)五日,仿石涛和尚画法,奉少白老长兄清玩。大千弟爰,时闲客虎林。钤印:张押、张季爰印

此画为张大千旧画重绘之作,癸亥(1923)仿石涛清新俊逸画风,书法遒劲中稍显稚嫩,但不难看出早期张大千在绘画中的深厚基础和仿古能力。1948年重画枇杷、大蒜,笔法简练纯熟,敷色雅丽、相得益彰。

陈半丁 《天中五瑞图》

程十发 《端午即景》

唐云 《端午即景》

“夏月枇杷黄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端午前后,正式江南名果枇杷成熟的季节,画家的笔下除了粽子,当然也少不了又好吃又好看的枇杷。

清 任伯年 《端午图》

款识:端午图。偶见冬心墨迹。山阴任颐画于海上寓斋。

任伯年的《端午图》则素朴清雅,寥寥几笔,韵味十足,似乎可见作者饮黄酒小酌的悠闲场景。端午节吃黄鱼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任伯年小酌的时候自然忘不了这一点。

清 王时敏 《端午图》

此图是王时敏晚年为端午节所作的节令画,描绘了菖蒲、蜀葵、玉簪以及蔷薇等几种初夏的时令花卉。该图所绘花卉笔墨简练洁净,清新古雅,表现了吉祥喜庆的意境。

清 边寿民 《端午即景图》 77×54cm 纸本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早在《帝京景物略》中,便有端午捉蟾蜍之习的记载,所以在此画中,端午杂卉与蟾蜍并列一图,便是极为应景的了。有趣的是,边寿民还自题诗曰:“最好苇间五月天,苍苍蒲柳碧波前。兴来写幅端阳景,质与当垆作酒钱”,其趣味性已然甚于应景之需。

清 罗聘 《端午图》 1795年作

此画所绘均为端午节常见之物,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苦心孤诣。着色鲜丽,艳而不俗。

清 郎世宁 《午瑞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宫中档案说此图“端阳节备用”,表明当时宫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艾蒿的习俗。

吴昌硕 《端午佳果》

吴昌硕《端阳景物图》

吴昌硕是传统文人,诗文功底深厚,诗书画印皆有独特独到之处,他多次用精妙的笔墨描绘端午风情,精美典雅,苍润大气,朴厚古茂,彰显着端午节庆的隆重与美好。

朱屺瞻 《端午清供》

朱屺瞻 《端午佳品》

朱屺瞻的画他贯通古今,融合中西。擅画山水和花卉蔬果,这幅《端午佳品》,随意画来,笔墨凝练劲健,浑厚朴拙,色调高雅,耐人品读。

吴青露 《端午佳品》

来楚生 《荔枝粽子》

如菴《端午粽子》

如菴《枇杷》


五月五,是端午,

端午,端午,端起快乐,放下烦恼;端起清闲,放下忙碌;端起幸福,放下埋怨,端午节,祝福各位朋友端午安康,记得吃粽子哟!

投稿须知

一、作者自行校对文字、古诗检测合韵,拒绝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二、题材不限,诗歌(现代诗、古体诗词、散文诗)、散文、小说、随笔等。

三、投稿邮箱:
297764773@qq.com  
投稿格式:题目(原创首发)+作者名+内容+简历+照片+联系方式(微信)

来稿正文统一靠左对齐排版,投稿后关注公众号,并加编辑微信:yyfhzzm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