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坊·美文」鲁世俊|朋友

 谭文峰sdqtneyj 2021-07-19

作家

干线

朋友

我住在世代春天小区九号楼四层,每天都会站在窗户前向小区看一看,可见樱桃、松树、国槐、桃树、紫叶李等十余树种,还有圆圆的冬青、高株的大朵月季、鲜艳的花带、绿茵的草坪、山野移栽来的麻茹、黄栌等灌木丛,麻雀活跃在树枝上,不时飞临草地啄食。绿树丛中,人们在健步道跑步行走,健身器材场做运动;儿童快乐地玩滑梯。远处喷泉涌落池水,人们徜徉在池水边,推着孩子的小车转悠;凉亭下打朴克、下象棋。小区里花繁树茂,景点设置,倒也舒适和谐,有看的有玩的。
一天我站在窗户前,忽然间一只火燕飞临突入我的视线。火燕如飞箭般一闪而过,我眼前如闪电似的遂然一亮。火燕展翅那一瞬间,让我无比欢愉,忘记了正在盛夏的炎热,感觉到清爽,温润。火燕轻盈优雅,单纯朴素,羽色丰艳明丽,给我以惊喜,感叹:这美丽的小精灵,我们多少年没见面了。久违了,可爱的朋友。
火燕似一道闪电过去了,在窗户前、在高楼旁、在我眼帘,不时地幻化着这道难忘的风景线。
火燕一次又一次飞临,趁我不经意间,闪飞进一个圆圆的小洞。那个圆洞是我家用来安装空调的,因为没安便从里面堵住了,诚没想到火燕寻来做了家,我才有幸与老朋友相见。
火燕飞翔是波浪式起伏,如水如船,翅膀上下翻飞,象划浆一样,快捷有力。
火燕每一次来,总会站在不远处,转动美丽的脑袋,眼睛闪动明洁的光明,四顾一番,表现出机灵警觉,以为周围无异常时,才会飞捷钻入洞中。这个小精灵,每一次出入都快捷迅速,有点风雷不及掩耳之势。可能是怕遭到伤害,抑或这是它的习性吧。
我极怕惊扰着火燕,站在窗台前异常小心翼翼,唯恐闹出一点动静。窗户上一只苍蝇,我都不敢拍打,唯恐惊吓到朋友,扰了它,惊了它,搬家而去。
火燕小精灵有着自已独特的生活方式,有隐私,有子女,它是地球上的一分子。生命是可贵的,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应该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火燕熟悉了这里,我站在窗台前,它照样来来去去,它看见了我,还是没看见我,好像己无关紧要。
我想了起小时候的事情。
我古城老家分前后两院。前院有两棵石榴树、两棵槐树、一棵香椿树,密树荫蔽,群鸡树下凉翅抱土,小猪酣睡。
石榴树上时常有火燕飞临。火燕的家在二门楼上一个墙洞里。有一次我搬梯子想去看看火燕洞,妈妈说不敢捉火燕,捉火燕会害眼病,变成红眼。我当然怕害眼,不敢去招惹火燕。
槐树上有时喜鹊飞来喳喳、喳喳叫个不停。这个时候妈妈就会从屋里出来,说有喜事降临,舅舅、姨姨什么亲戚要来。
香椿树靠院墙边,比院墙还高出一大截。树上有一个金翅鸟巢,孵化出一窝小金翅。大金翅飞来飞去捉虫子喂小鸟。
有一天我好想看看巢里的小金翅,便搬梯子攀上墙,再手抱脚蹬爬上树。伸头一看,小金翅身子红红瘦瘦,长着稀稀拉拉小短毛。大金翅鸟在我周围飞来扑去,发出异样的鸣叫声,象是恐惧又抗议。妈妈看见了,叫我赶快下来。
我把树上金翅鸟的情形告诉了二哥。二哥喜欢鸟,他说过几天把小鸟逮住装到笼子里,天天能看。二哥用高梁杆和竹子编织了一个精美的鸟笼,让我把小鸟捉下来。我爬上树,小鸟羽毛己丰满,我伸手去捉,小鸟眼里满是恐惧的神色,望着我发出低沉的鸣叫。大金翅鸟见状,尖利地吼叫,扑向我想啄我但有害怕我。好不容易把小鸟装进鸟笼。小金翅在笼中发出凄厉的叫声,大金翅则象疯了一样,鸣叫着并不时扑上鸟笼。大鸟那种失去常态的疯狂的急切的鸣叫,好似在呼救儿女;小鸟在笼里伸长脖子脆细的鸣叫,好似在呼喊爸妈。那形态和呼叫震撼着我的心,想放了小鸟但又不太情愿。
我二哥在鸟 笼里放了水和米,小鸟却一点不吃。我不时地站在笼子前,用竹子拨米粒,并发出啾啾啾声,希望小鸟快点吃。
一天又一天,小鸟仍然不吃不喝,耷拉着脑袋,眼看着要死。大鸟在不远处鸣叫,不敢近前。第三天一只小鸟死了,剩下一只有气无力,影只孤单,郁郁闷闷。
我懊悔了,心中涌出一股愧疚,不该把金翅鸟捉下来。我也怨二哥,让我捉鸟放进鸟笼。这那里是喜欢鸟呢?妈妈看到小金翅死了,说你们这是害命,赶快把笼子里的小鸟放了。我一想,鸟儿在外面自由飞翔,肯定快快乐乐,这和自己喜欢自由,无拘无束一样。于是我打开鸟笼,放出了小金翅。大金翅鸟看到周围无人,喳喳叫着呼唤,把小金翅叼着飞向空中,落到香椿树上,放进鸟巢里。
过了几天,三只金翅鸟在空中翱翔,高唱着自由的欢歌,享受着天空的辽阔。
第二年,二楼墙洞依然有火燕,香椿树上又是一窝小金翅,而且屋里还住进了燕子。
初夏的一天,门口飞进不速之客——双飞燕,喳喳叫着在屋里飞了几圈后,紧接着就开始垒窝。两只燕子进进出出,衔泥衔草,繁忙劳动,很快就垒出一个精致的小窝。小窝半圆如小碗,紧紧地坐落在大梁上。紧接着母燕坐窝下蛋,两只燕子轮流孵化鸟蛋,不到二十天四个小生命诞生了。这下大燕更加忙碌了,寻虫觅食喂养小燕。小燕子一看见大燕飞来,全都张开尖喙,叽叽喳喳叫嚷鼓噪,嗷嗷待哺。双飞燕颉颃翩跹,你进我出,辛勤三十日,瘦了自己,肥了小燕。雏燕渐渐长大了,会飞了,父母领着儿女飞出屋门,乘空而起。六只燕子分为三对伉俪,身披藍黑锦绣衣,翅膀长尖斜翔,尾巴开合似剪,乘波斩浪,比翼双飞,卿卿我我而去。
那个年代,人们和鸟儿相处,相安温馨,真是亲朋好友。
那个年代,我们会有很多自然界的朋友,到大自然中会遇到很多朋友亲近陪伴。
我去峪子村姥姥家,蹚东河到胡村,好大一截路行走河滩。蹚水时脚旁小虾小鱼一群又一群,游来荡去;不远处大石头上鳖在阳光下晒盖;搬起脚旁石头,螃蟹张开双夹急忙逃蹿,钻进另一块石头低下;蜻蜓在身旁掠过,上下飞舞,,奔波点水;河边浅水蝌蚪黑黝黝一条小尾巴,拱聚一堆又一堆;水田畦畦埂条条,青蛙呱呱连声,四处迴响;间或从水草里冒出一条绿水蛇,喇溜一下便钻入水草里不见踪影。我一会捉鱼抓虾;一会专注看蝌蚪的小尾巴光溜溜身,想着它变成青蛙;一会折根树枝打水草惊蛇;一会走水田埂上,看青蛙扑咚扑咚跳跃水中,一个蛙泳游出好远。我忙得不亦乐乎,浑身泥水,忘了赶路,妈妈不得不一次次催促。
过了胡村走在土路上,两旁有树有渠水。这么一条土路却有很多好玩的。不说那飞飞舞舞的花样蝴蝶,蜜蜂蚂蜂,各种小昆虫,还有那布谷鸟、角角鸟、红嘴鹰、啄木鸟,也不说那丒模怪样的旱圪蚂(蟾蜍),浑身圪泡嗝蛙低吟,猛然一见以为是块石头,差点一脚踏上。单说那圪猎獠就让你一路奔波,不知疲倦。路旁地堎是用石头干垒起来的,其中缝洞相连。我正在路上行走,看到石头缝里伸出一个小脑袋,棕黄黑灰的毛长长的、绒绒的,眼睛明明亮亮,左顾右盼间整个身体出来,四爪抓石,腰身弓起,一条尾巴绒绒长长,轻捷地跳上地堎,或跑到路上。我撒腿猛蹿,眼看近了,伸手去抓,只见它猛然一纵,钻入石缝中。没走几步它又从石缝隙钻出,我又追又抓,它又钻入。它在石堎缝隙里钻出钻进,四通八达,轻松伶俐。我又追又抓,倒累得气喘吁吁。走一路追一路,不知不觉几里路过去了。
去姥姥家这一路上风光无限,玩伴众多,兴趣盎然,快乐惬意。
晚上到峪子村外,可听到各种各样的小虫儿发出叽叽咕咕叫声,象是奏响一曲野外生命交响乐。有时会看到藍光闪烁,莹火虫飘飘渺渺飞来荡去,自由、随意、静适。经过一片杨树林,知了猴从地上的小洞慢腾腾爬出来,慢腾腾攀到树杆上,我们举眼搜索,伸手抓个正着。
小时候的自然界极具丰富多彩,能给我们很多神奇、虚幻、想象、憧憬。造物主造就了地球的多样性,让那么多小精灵构建成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交往,做朋友。
如今人们住进城,髙居楼层写字格,孩子们很难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绚丽。孩子们的塑料玩具僵死无趣,缺少灵性;小区池水有气无力,水里游鱼单调,树间鸟儿有数,各种什么蜂、什么甲虫只能从大人口中听到,或者在画册上看看,却没有活生生的韵味、千变万化的情感、千奇百怪的图案。我们给孩子讲壁虎尾巴掉了可以再生出来,他们象听梦一样。听到的总与真实看到的有距离,甚止失之千里,鱼目混珠。
我的小孙子有一天仰脸问我,什么是野外,它在哪里。我这个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先生都觉得难以回答。我们小时候这样的问题可能不会有的。我如果按照字典讲解,那多么肤浅无味,也不会给孩子头脑留下影像。于是我便带着孙子到广阔田野,水流的河滩,城外坡岭沟汊,说你看到的这些就是野外。小孙子说,野外就这么大,这么多好看的啊。
有一天我带着小孙子去河滩玩,孩子拿水枪汲水喷水,忽然他叫爷爷,快来看,我的水枪上有一只绿色的大蚊子。我过去一看,差点笑出声。这那里是蚊子吗,是一只小蜻蜓。我说这是蜻蜓。孙子说我知道蜻蜓,原来是这个样子。说话间蜻蜓飞起,在水上点飞而去。我问孙子认识蜻蜓了吗。他说认识了,翅膀薄薄的,带点绿色,会飞。我说你看见飞时点水了吧,有个成语就是蜻蜓点水
村庄在不断消逝,田间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造成多少物种减少灭绝,大自然的各种动物遭到人类自觉与不自觉地戕杀,生态环境变得严峻起来。
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己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我们县城森林公园、滨河水道改造,还有小公园,小区改造,让天更蓝了,水更绿了,花花草草多了,不少的鸟儿飞来了,人们的朋友逐渐来访了。
墙洞上的火燕不知带着子女飞向何处去了,我不知道,我在心里祝福老朋友家族兴旺,明年再相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