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文化共鸣的背后——《原神》首个怪物创作纪录片 | 游戏干线

 电竞世界 2021-07-19

图/原神

文/源

自去年9月公测以来,《原神》就以风格迥异且极具文化艺术感的世界区域设计在全球玩家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游戏中璃月地区的一山一水,数次成为玩家们热议的中心。从中国本土到北美大陆,玩家们讨论着华光林、渌华池的景色,以及其蕴含的中华文化符号。

璃月地区以“岩”信仰为基石,孕育了《原神》中较受欢迎的一位角色——钟离。钟离是《原神》中的5星岩系角色,其角色PV《听书人》在B站播放量超千万,点赞收藏合计60余万次,在YouTube则拥有超两千万次播放,28万次赞。

PV中呈现出的听书茶楼、水墨过场、民乐音效、武术剪影等中华文化元素,节奏恰当地展现出钟离这个汉语文化下厚德载物的“仁义”君王形象。其中钟离的重要台词“我虽无意逐鹿,却知苍生苦楚”,即使翻译为外语后不可避免地略有损失文言的神韵,但还是多少向海内外玩家们传递了中华文化中独有的人文情怀。

不久前,《原神》在1.5版本中更新了钟离的传说任务《匪石》,讲述若陀龙王与钟离在远古魔神大战时期的往事。钟离将曾经为地龙的若陀龙王带上地面,为他点睛。从此若陀龙王常随钟离身侧,二人并肩战斗,但最终却反目成仇,被镇压于黑暗的地底。这样缠绵千年的复杂感情,在继承了钟离角色PV风格的剧情PV中,借助说书人和钟离的交叉叙述,呈现在观众面前。

若陀龙王的剧情实装后,大多数玩家都保持正向评价,对若陀龙王剧情的角色塑造表示满意。也有不少玩家自发二创相关作品,对若陀龙王和钟离的故事感到意犹未尽。

就在近日,《原神》上线了《潜心雕龙——<原神>若陀龙王创作的幕后》纪录片,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样一个外形独特、故事动人的角色背后的设计思路与历程。

金石迸开:龙王诞生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游戏正式上线之前,米哈游制作团队就已经规划好要做若陀龙王这个BOSS。在实际开始制作前,制作团队定下的设计概念是希望这个怪物角色要契合《原神》幻想风格,还要与剧情融入。

最初的构思从取名开始。“若陀龙王”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Aži Dahāka”,意为“龙”。同时,Azhdaha也是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Shahnameh)中的巨兽,象征着“某个隐藏许久的险恶之物”。

虽然同样是龙,但伊朗史诗神话中的龙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认知中的“龙”形象相差甚远,Azhdaha的形象常被描绘为带有翅膀的巨蛇或是蜥蜴。在《列王纪》中,Azhdaha拥有三头三口六目,背上长着能够遮天蔽日的巨大翅膀。

但《原神》中的若陀龙王形象并没有简单地遵循名字来源的巨兽形象,而是更多取材于中华文化中古老且日渐被遗忘了的鳄形龙。

中华文化中的龙形象一开始并不是现在我们熟悉的中国龙模样,它有着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原始部族社会各部落不同的鳄形、蛇形龙纹逐渐演变为融入兽、鸟姿态的中国龙。商代妇好墓中鳄形龙,就是中国龙的早期雏形之一。

妇好墓中出土的“龙纽石器盖”正视、侧视线图

头顶双角,四足行进,身上带有花纹,是古代鳄形龙的重要特点。在外形设计上,米哈游制作团队没有选择主流的典型东方或是西方龙形象,而是选择了被人们逐渐遗忘的鳄形龙。这赋予了若陀龙王这一角色更多的文化内涵:他代表着被主流文明所遗忘,却一直影响着文明发展的文化符号。

在决定原画设计方案后,结合策划设定,若陀龙王应该是体型庞大又全方位近战的BOSS,又存在多元素特效转换的表现。既要动物生态、形体结构合理,作为要与玩家对战的BOSS形象,又要让玩家获得更好的观感和战斗打击感,若陀龙王的原画在制作为模型的过程中,对技术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米哈游制作团队为突破这些技术难题,通过大量测试、蒙皮阶段的多次调整等方法,最终在游戏中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至此,若陀龙王角色形象骨架已经初步显现。接下来,米哈游制作团队又用剧情为角色赋予血肉灵魂。

创龙点睛:为角色赋魂

经过对璃月地区设定的考量,《原神》将若陀龙王的角色故事放在钟离的传说任务《匪石》中讲述。故事的核心人物既是钟离也是若陀龙王,两个重磅角色的碰撞,完善了此前游戏中的“磨损”概念。

任务剧情的刚开始,是钟离与昆钧初次见面时的小比试。通过比试,顺理成章地将两个角色对岩石超出常人的理解和感受力这一特征立住了脚。同时,昆钧表现出的善忘也为这个角色增添了一些悬疑性,让玩家对这个角色留了个心眼。但最重要的,还是描绘出钟离与昆钧二人有相同的爱好,又棋逢对手,一见如故也显得合情合理,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数千年前,也正是这样的惺惺相惜,才奠定了两人友谊的基础。

之后,昆钧、钟离与玩家一起寻找失踪的矿工,昆钧又展现出对岩石记忆的读取能力,同时还说自己想要寻找“镇龙石”,让钟离对他更多了些心思。在昆钧第一次展现出读取岩石记忆的能力时,只是略微提到岩石的记忆很短暂,只能零碎的一部分,这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剧情以作者希望的节奏推进,另一方面,也是为高潮部分解释“磨损”的概念做埋伏。同一个设定在故事首尾得到多次重复,使得高潮部分剧情的转折不至于突兀。

在汉语文化中,我们经常使用大自然的意象来比喻人类社会的诸多现象。游戏中的“磨损”这一概念,也可以说是借用岁月磨损岩石这样的自然意象,来象征纵使是如同岩王帝君这样强大的灵魂,也无法摆脱“磨损”的宿命。对于钟离而言,“磨损”意味着前进路上的不断失去,此时回想起《盐花》剧情中钟离的“看似不变的磐石与我,终将在时间的冲刷下消失”的惆怅之语,好像变得更加意味深长了。

同时,对若陀龙王而言,“磨损”让他失去了部分记忆,无法控制内心的魔性,只剩下对人类和钟离的仇恨。作为岩元素创生物,若陀龙王可以说是自然的象征之一,他曾经融入到人类社会之中,度过了一段与人共生的时光。而人类则代表着开拓和进取精神,在人类不断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损害了自然原本的平衡,与人共生的若陀龙王与人类产生了矛盾,最终造成若陀龙王魔化的后果。

但假如剧情仅限于只剩下仇恨记忆的若陀龙王向钟离复仇,最终被钟离再次打败这样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俗套故事,想必也不会在玩家群体中引起如此高的讨论度。《匪石》的故事,胜在制作团队在俗套的框架中讲出了一个不俗的故事:

在屠龙少年的记忆深处,还残留着少年的心性。正如阴阳、两仪,若陀龙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恶,一部分是善。这是一种童话式的表现手法,却将“匪石”这一任务标题所含的立意拔高了一个层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笔者看来,这个立意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磨损”或许是天理的必然,但岩王帝君与龙王强烈的心性不会彻底面目全非;第二,岩王帝君与龙王之间的情谊和守护璃月的信念不会全部被磨灭。他们不只有生命如同金石一样超然不朽之物,信念也同样亘古。

重新封印恶的那部分龙王后,善的若陀龙王与钟离有一段平静的对话。若陀龙王问他:“从前在层岩巨渊,你犹豫过吗?”钟离坦言“岩石尚可有心,我自然如此。”钟离选择了义,却没有放弃仁。若陀龙王又何尝不是如此,若不是他自愿被钟离封印,以地龙翻天撼天震地的能耐,钟离恐怕难敌若陀。

钟离和若陀之间没有什么激烈的对峙或是感情宣泄,好像此处一别过不了多久就能再相遇一样语气平淡,但却令观者动容。钟离说“谢谢你,若陀”。若陀却拍了拍胸脯,说“身为契约之神的挚友,这是我遵守契约的最后办法。”送走若陀后,钟离又对旅行者坦言了自己卸任岩王帝君的理由:“越是强大的力量,被磨损后带来的危险越大”,让人深感他背负之重。

至此,玩家似乎已经了解钟离许多,看得到他不朽的生命之下那颗柔软的人心。

遂引玉露:文化共鸣

在剧情的尾声,画面突然切回茶馆说书人,他正在讲述岩王爷《创龙点睛》的故事。这段过场剧情,巧妙地混杂了亲历者钟离的真实回忆与说书先生经过后世加工的讲述。

评书先生说,若陀龙王是岩王爷亲手雕琢赋形而生的真龙,而已经读过任务文本的我们知道,若陀龙王是璃月地区岩元素精粹自然诞生的创生物。这其中的微妙差别使人感到后世评说与历史真实之间的距离,配合上剪纸画般的画面,一种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走完全部剧情,回头看任务列表,才会发现,《匪石》任务的各个题头是一首藏头藏尾诗:

 多古怪,横生盗

 出有因,矿山奇

 易地則明,失线则

 乱似流,磐石不

“世事易变,匪石弗转。”

虽然世间万物随时间变化繁杂,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契合了前文所讲的总标题《匪石》的含义,再次提醒我们钟离与若陀龙王不变的信念与情谊。

完成系列任务《匪石》之后,就能开启若陀龙王副本。

若陀龙王的模型比较复杂,在设定上又是多种元素混杂,在动画和特效制作上比较有挑战性。这些在纪录片中都有详细的叙述,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要讲的,是BOSS战第二阶段使用的BGM。这首背景乐是《原神》中第一首谱汉语歌词的音乐,歌词的创作理念与若陀龙王外形设定同样,旨在兼备亲切感与疏离感。亲切感,具体表现在战歌采用汉语吟唱,同时有着文言特色。疏离感,则是指它所拥有的地域特色。

楚辞体的歌词,搭配上气势恢宏的鼓点与电音,穿插着悠扬的二胡演奏,大有气拔山河之势,同时却又与主流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区别。

歌词表达出若陀龙王因为被封印而滋生出的仇恨。这种恨意并非是单纯的对于战败的恨,还包含有对自己被人遗忘、被异化的恨。这种强烈的感情被包裹在铿锵有力的吟唱之中,最终呈现出极强的冲击感。

B站若陀龙王BOSS战BGM视频下的玩家评论

副本BOSS战结束,若陀龙王与钟离的故事才算完整地落下帷幕。

尽管《匪石》任务流程并不算长,但彩蛋如藏头藏尾诗、汉语吟唱战歌BGM和《创龙点睛》这一家喻户晓的典故的运用,都在用我们熟悉却又具有创新性的汉语文化讲述一个幻想故事,甚至可以说《原神》实现了一定的文化价值观的输出。

结语

《原神》所编织的故事网络正在徐徐展开,深入了解提瓦特这个庞大的幻想开放世界之后,才能看到制作团队在剧情和世界观上的野心。

这次关于“若陀龙王”这一怪物角色塑造幕后故事的纪录片,让我们了解到若陀龙王与钟离“世事易变,匪石弗转”故事的背后还藏着诸多技术难关。在体验剧情之余,为玩家们深入了解游戏制作过程提供可能。

幻想世界之外,游戏剧情和细节中体现出的文化传承与演绎,证明《原神》正在文化传播与游戏剧情结合的新道路上探索属于自己的叙述方法。

随着主线剧情渐入佳境,我们能够看到以华夏文明为基底,引入其他意境相通的文化符号作为点缀,塑造游戏角色的更多可能性,《原神》的后续表现令人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