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荐读】送别前线战友彭志/马 达

 我的卧虎湾 2021-07-19
作者马达当年在老山前线大弄特侦三连讲党课
 “特侦三连一等功臣、捕俘手彭志今天凌晨病逝了!713日一大早这条消息像一声炸雷,我们前线战友“南疆飞虎”微信圈里炸开了。
自从35年前随38集团军侦察大队,即战区第12侦察大队,赴老山前线参战,我的心里就装上了一个有着特殊情感的英雄集体。838名参战官兵战友的名字已经刻骨铭心,那本题为《闪光的岁月》的纪念册不知已翻过多少遍,记录参战经历的纪实片《迷彩的飞虎》,也在网上成为常看常新的影视片。有了微信这个便利快捷的载体,我们建起了“南疆飞虎”群,将昔日参战战友能联系上的都收入群中,经常能看到听到他们的行踪和消息。而最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是有战友离去的消息。


艰难的穿越

彭志,原是38军113师直属侦察连的班长,参战时编入第12侦察大队特侦三连。他是内蒙古通辽人,大个子,长方脸,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腰板挺直,作风干练,军事技术精湛。据原特侦三连连长、现在广东珠海公安部门工作的李延明介绍,当年根据连队需要,起初安排彭志带一个班在后方保定营区留守,领导上主要考虑他综合管理能力强,有独立工作的素质,把连队留守这一摊子交给他放心。就在师首长为即将赴前线官兵开欢送会时,彭志从几十公里外的连队匆匆赶来闯进会场,开门见山一句话:坚决要求去老山前线参战!在场的师首长和连队干部看他态度坚决、恳切,经请示上级同意彭志参战的请求。


去往大弄方向的路

进入战区后,特侦三连住在中越边界一个叫大弄的地方,是整个侦察大队驻地条件最为艰苦的一个部位,山高、坡陡、林密,每次上去都要披荆斩棘、攀爬陡山、穿越丛林。有一次,我随大队机关几位战友上去为连队党员骨干讲党课时,中间在丛林里差点迷了路。给养补充困难,吃的东西全靠肩扛马驮,许多蔬菜瓜果送上去就烂掉了。喝水也很困难,黑红黑红的、洼地里饮牲畜的水还要省着喝,洗澡、洗脸都成为很奢侈的事情。官兵们除了在高山哨所上执勤的以外,都居住在当地老乡家里的阁楼上,老乡在下面烧火做饭,浓烟一个劲儿地往阁楼上钻,官兵们每天饱尝烟熏火燎之苦,睡觉时还时常被老鼠和蛇惊醒。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特侦三连开始了训练和作战生活。在那些日子里,彭志和他的战友们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克服道道难关化妆侦察,很快摸清了对面敌阵地一带的情况。


纪念册上一等功臣彭志战友的照片

1987年3月27日,一场代号为“3803”的伏击捕俘战斗打响了。彭志被确定为第一捕俘组的捕俘手。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角色。捕俘,就是要到敌人的眼皮底下抓俘虏;第一捕俘组捕俘手,就是需要时第一个扑上去抓俘虏的人。经过几年的敌我较量,敌军警惕性极高,要抓俘虏谈何容易!那次战斗,由于事前周密侦察,战前精心设想预案、反复演练,当战斗打响、敌情出现时,彭志和他的战友们英勇果敢、动作迅速、一招制敌,工兵、火力分队配合默契。整个战斗进展非常顺利,我方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一举捕俘成功,抓到敌方一名正规军士兵,为老山主战场获取到重要情报。受到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和***的通报表扬。战后,捕俘手彭志荣立一等功。


捕俘训练

老山作战凯旋后,彭志脱下心爱的军装,回到故乡通辽,先后在市造纸厂保卫科、希望集团综合科、房产事务中心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保持和发扬军人优良传统和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心为集体做事,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作为前线作战的一等功臣,他谦虚谨慎,低调为人,许多在一起工作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曾立过一等战功。这些年来特侦三连几次聚会,彭志都兴高采烈地前来参加。他们连队的官兵们还自发捐款数十万元,帮助云南边境线上那个叫大弄的小村镇修路、改善乡亲们生活居住条件。没有想到的是,刚满57岁的彭志竟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下次聚会时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了。


彭志(右一)与前线战友在一起。

当年一起参战的战友们闻听噩耗悲痛万分。大队领导和机关的同志、特侦三连的战友,其它几个特侦连队、火力连队的战友们纷纷以各种形式,对彭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特侦三连连长李延明及时发布讣告,副指导员王绍军起草了悼词,家在通辽的战友王立坤、李泽宏等战友主动帮助操持彭志后事,包括第11侦察大队战友在内的30多位兄弟连队战友专程赶到通辽参加彭志追悼会。大家以“默默无语两眼泪”的复杂心情送彭志战友最后一程。
那天,我委托特侦三连的同志按照老家的习惯表达礼仪,并给彭志战友送上一个花圈。他们的连长李延明战友问我花圈的挽联上写什么字,我告诉他,写上:彭志英雄精神永存。

 

2021.7.17于北京知行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