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跨学科探索实验,开启无限可能。 这是Mix群聊的第 12 期,探索通过对白的方式表达内容。 欢迎大家参与此实验 ⤵️ 我最近在用一款名为 Obsidian 的软件,是一个主打第二个大脑和个人知识库的产品噢~ 嗯,我了解过Obsidian: - Markdown 标记语言 - Local-first 本地优先 - Link as first-citizen 基于链接的知识管理 Markdown是什么?轻量级标记语言,简单点理解就是通过简单的符号,来告诉编辑器这是标题,还是图片、列表或者引用等。Obsidian就是基于此语言进行扩展,假设你想写一篇读书笔记,只需输入用两个方括号括起来的笔记名称即可新建笔记。例如:aliases: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单的符号,到底有多简单?能再多些例子吗? 引用我超喜欢程序猿的一句diss用语: Talk is cheap , show me the code 这个我可以回答。 标题像这样: # AI For Kids! 列表像这样: - 跨学科 - 游戏化 - 无边界 引用是这样的: > 愿景 > Mixlab无界社区 > 让每个人无限可能 嘿嘿,Markdown是我发明的。。我是苹果社群的著名 blogger,持续观察和发表苹果公司相关资讯和观点长达十余年,我的本职工作是软件工程师。 另外,Obsidian添加自定义样式,是通过css文件来操作。Css又是什么?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通过简单的属性设置,把UI样式定义出来。比如设置字体大小: font-size:16px 设置背景颜色: background-color:blue 开启flex布局: display:flex 学习的难度基本和markdown是类似的。 说到使用markdown,原因大概是要追求写作的沉浸感,通过键盘来完成写作的所有工序,比如输入、排版。原先使用word之类的软件,需要鼠标配合键盘来完成写作。而使用markdown则完全使用键盘就可以顺手把排版完成了。然而写作的工序不仅包含输入、排版,Obsidian解决的只是部分工序,是不是都全部工序都可以由键盘来完成?包括素材调取、输入、整理文章的逻辑、修改文字、排版、寻找图片等等。我们经常在写作的时候,要切换到浏览器,访问不同的网页,获取我们的素材。是否可以进一步扩展markdown,让其支持写作的全流程?达到真正的沉浸式写作。原因有点像低代码/无代码和全代码开发的区别。低代码/无代码的灵活性非常低,全代码任何逻辑都可以实现非常灵活。所以markdown是最佳的选择。 当您输入更多的笔记并建立更多的链接时,知识库变得更有价值,当您可以100%拥有自己的数据而不依赖任何云服务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云服务只是存储的方式之一,我们可以用任何的存储方式存储,任何的方式打开我们的应用(不限于桌面端还是网页端)。 更灵活的方式是提供各种兼容的方式进行存储或者应用的形式。 所以,Obsidian也提到了As extensible as possible.尽可能扩展。 Obsidian允许您将自己的工作流与诸如每日笔记和页面预览之类的插件组合在一起。 对。我相信也会出现网页端来存储数据的方式(虽然有点打Obsidian的脸) Obsidian相信你的第二个大脑应该像你自己的大脑一样工作,而链接在思考中是至关重要的。Obsidian支持开箱即用的笔记之间的 [[内部链接]] ,并提供强大的图形视图和反向链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知识。
链接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喜欢用技术的视角思考设计问题,链接一切 ⤵️ 
Obsidian的理念是创新的,有点类似于意义创新。笔记产品非常多,功能上已经很难做创新,从价值上赋予新的愿景,是个寻求差异点的方法。 重新定义值得解决的问题的新愿景。 这使创新提升到了更高的层级。 不仅采用新的方式,而且基于新的理由: 提出了人们使用某物的新原因,一种新的价值主张,对市场中哪些产品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新的诠释和新的方向。 听完大家的分享,收获很多。 🤖✖️❤️,如果对以上话题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