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盛水红的随笔《回家之路》

 黄石新东西 2021-07-20

回家之路  

作家老舍说过:“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山水的结合,是自然界最为出彩的底色。当车驶进郊区“四好农村路”时,心里就有了这种感觉,这种感觉从心底飘出来,化作一座座青山,一棵棵绿树,一缕缕清风,在叶片中飞舞。  
道路两旁黄黑相间的防撞墩,安全又美观。急弯和陡坡处的标牌标识,科学又醒目。县交通局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用心打造“四好农村路”。无数交通人,无数次深入大山勘察地貌,科学规划,高效施工,严格把关。他们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地建好、管好、护好并运营好每一条乡村公路。在广袤的大地上,在七拐八弯的大山中,他们用良心勾画出四通八达的交通蓝图。  
“村村通”让乡亲们看得见,用得上,离不开。原始的土路让我铭心刻骨,百转柔肠。这些路,寄托乡亲们几代人的希望,容纳了多少人艰难的岁月,记载了多少双脚丈量山路的无奈,承载了多少人“愚公移山”的初衷。改头换面的乡村路,给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屹立在白云深处。村里车来车往,给乡亲们生活带来便利。焕然一新的乡村路,成了父老乡亲的幸福之路和致富之路。原本穷乡僻壤的村落,如今是乡村振兴中,如同在大地上升起的明珠。在中华大地上,还有无数的“四好农村路”。它们长出了更多的青山,一直伸向远方,蜿蜒到绿水深处,既有田园风光也有都市繁华。  
路过一乡镇时,一位头戴黄草帽的大叔,扬了扬手,敲着车窗说:“前面在修路,伢儿绕开走!”先生无奈地倒车,只好重新规划路线。“出发,全程共37公里,你还需要一小时。”  
“这相当于要返城再动身。现在乡村路条条通,我不信邪,今天我就要在这镇里绕出去。”先生边倒车边说着。  
“你应该有谱!你们交通局不是负责路建吗?”我侧脸笑道。  
“车内有空调有歌声,车外有自然风光。我随遇而安。”女儿笑着说。  
“呵呵呵!你娘儿俩……”先生欲言又止。  
车子驶进了村庄,车速明显慢了下来。我摇下车窗,到处张望。远处,是一座座小山,连绵起伏,像一条小青龙在云空中玩耍。沿路的野花正开得热火朝天。路边的芦苇草身着绿袍,在风中,甩着长长的白须。一栋栋小洋楼闯进眼帘,炊烟袅袅。路过农家院,一个老头悠闲地坐在摇椅上,摇着蒲扇。一群鸡,雄赳赳挺着长脖子,气昂昂在院中踱步。老婆婆弓着腰,在门口,撒米粒。公鸡母鸡连跑带飞,都聚了过来。当车驶过门口时,鸡群一阵惊慌,扑翅在乱飞。  
“向左转,前方100米向右转!”高德地图在导航。左转时,一个黄衣少女,在院中追狗玩。她跑起来,黄色衣裙像朵绽开的向日葵。车子右转时,路过一个池塘,池塘里的浮萍,绿成一块毯子。几只大白鹅游了过来,一起挥动着翅膀,像众人划着桨一样,欢快地水面上开出了一道水路。浮萍先散开,又聚拢过来,动感十足。池塘边,还有一位红衣女,在洗衣服。捶衣棒敲在石板上,那声音熟悉又响亮。  
“前方拐弯,请注意!”导航在温馨提示。拐弯处,是一大片竹林。葱茏的竹林,笔直的竹子,一棵又一棵,挨挨挤挤的,密密匝匝的。一群白鹭站在竹尖上,俯视地面。我脑海里闪现着金庸古侠小说的镜头:豪气冲天,侠气满怀的白衣侠客,身轻如燕,从地面纵身一跃,单脚点在竹条上,仙气飘飘……置于山水间,让我感觉山水深情无语的注视,不禁使我吟起:“我见青山动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此”。  
车子就这样,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穿梭了十来分钟。时而上,时而下,时而左,时而右。我目不暇接。车子绕过了村庄,路过了稻田。一畦畦稻田,平平整整的。立夏新插的稻子,长势极好。这里一片片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浓的,淡的、嫩的……  
我沉浸在绿色之中,也醉在这绿海里,心生一抹温柔,眼中见什么,都长出了欢喜。稻田中有个大叔,戴着口罩,背着药箱,踩在泥田里,正在为稻子打农药。咦!之前我在朋友圈看到乡村有人在用无人机打药。当我随着车往前移动时。我算看明白了:农田太小,东一块,西一块。无人机遥控起来,肯定不方便。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父亲讲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大头和肉头兄弟俩去田里看水,一阵风吹走了肉头的斗笠。肉头左数右数,发现自家的田少了一块。当大头捡起斗笠时,肉头拍手大叫“原来少的那块田被斗笠盖住了。”父亲用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以前为了养家糊囗,小块田地都利用起来。粒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还情不自禁想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老。满田绿色,都是稻田守望者的劳动和梦想。田中有稻,碗中有米,心中有袁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袁老,请放心!会有人接过您手中责任与使命,定当继续振兴我泱泱中华。  
房前屋后,坡前坳后,竹木苍翠,花果飘香。乡村是迷人的,乡村公路更是动人的。但美好从来都不会从天而降,而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公路的历史是沧桑的,但新征途上有情怀和凯歌。此时此地,我的心是丰盈的。这样安然富足的环境,引领我抵达精神和灵魂的故乡。这里,没有小城的浮躁与纷扰,却有更多的诗意和温情。这里,承载着乡土、乡情,还传承着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耶耶耶!才二十分就拐出来了!厉害了,我的老爸!”女儿欢呼雀跃!  
“厉害了,我的国!是国家修了村村通的路。”先生语重心长地说。  
“终归被你省出了四十分钟!”我边说着,边朝先生伸出剪刀手,这个在英文中代表胜利的手势。  
车子绕出了村庄,终于通向了大路。我看见了路标——罗田。大路又宽又直!  
当车经过罗田收费站时,路政执法人员招手示意停车。先生开车窗,被告知出示防疫健康信息码。我和先生积极配合,赶紧在手机支付宝上找出金色的健康码。“您好!女儿是高二学生。”我特意加了一句。“好的!谢谢配合!祝您一路顺风!”青年小伙挥手,示意放行。回归故土的路,平安相伴。心路,也一片坦途。  
车子稳速前进。路的前方,就是故乡。我仿佛看见:家里的老黄狗欢快地摇着尾巴,趴在门口。老父亲站在楼顶,在张望,在等待……  

盛水红,80后,教培专职教师。以书为伴,以笔为友,喜欢走出家门看河山。即使生活一地狗毛,仍热爱生活,坚强向善,一路高歌向前。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