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福建注意!6号台风烟花直奔而来,广东要警惕土台风查帕卡

 地理那些事 2021-07-20

2021年地球到底是怎么了?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不断出现,从西半球到东半球都有异常情况发生。

受“热穹顶”这种“Ω”热盖现象的影响,位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美国死亡谷地面温度更是突破81度,持续的高温天气造成至少700人身亡,而且还导致干旱和连绵的山火,进而引发更多的灾难。

“Ω”热盖现象

很快极端高温就“漂洋过海”来到中东的科威特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等国,记者测量的科威特室外正午太阳照射的区域最高温度突破73度,阿尔及利亚最高温达到60度,就连骆驼都扛不住这么高的温度。

然而,高温未退,洪灾却又接连发生。此次全球的洪灾重灾区当属欧洲中西部地区的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四国。

洪水过后比利时街头现小汽车“叠罗汉”

综合相关方面的信息,截止到当地时间7月17日下午5点,洪灾在德国已造成157人死亡,大量人员失踪,在比利时造成27人死亡,103人失联。德国方面表示,此次洪灾的重建资金将达到数十亿欧元。而比利时方面则已向欧委会申请援助资金用于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位于德国西北部的荷兰、西南部的捷克和奥地利等国近日也遭遇了洪灾,而气象专家警告称,受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中欧和南欧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意大利、希腊等国的部分地区有可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洪灾,所以要格外注意,多关注一下当地的天气预报。

德国一小镇被淹

讲完了国外的“异常”情况,笔者再把大家的视线带回国内,我国同样也出现了一些异常天气现象。

首先是华北地区异常偏早偏多的降雨。在正常年份受副高季节性南北移动的影响,影响我国降雨的主雨带也会自南向北和由北向南移动,通常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主雨带会给华北地区带来一年中最丰富的降水。

但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强降雨却早早地席卷我国华北多地,其短时降雨量丝毫不亚于江南和华南等地,例如北京自7月16日起又迎来了新一轮降雨天气,累计降雨量最大超过200毫米,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区域比比皆是,而北京的门头沟7月18日早上6点-7点1小时的降雨量就达67毫米,相当于暴雨级别;河北邯郸最近10天的累计降雨量超过113毫米,接近往年同期的3倍;河南信阳平桥区龙井7月15日8点-7月16日8点,最大降水量为212.2毫米;河北保定易县易水河现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最大流量527立方米每秒,全县有12座桥梁被冲毁。

易水河洪灾

气象专家表示,在山区地带,强盛的对流云团,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雨往往会下得更大更急,且连续多日的降水,土壤接近饱和,因此山区地带尤其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当然平原地带也要做好城市内涝的预防。

当然,除了华北地区之外,强降雨还将在我国南北方多地出现,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以及广东东南沿海等地将会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因此要格外注意路面积水和井盖破损、缺失,切勿盲目涉水通行。

全国降雨量预报图7-19:7-20

台风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会给被副高控制的高温炎热的区域带来降温和丰富的降水,但同时也会带来灾难。不过从今年前5个台风“艾涛”、“杜鹃”、“舒力基”、“彩云”、“小熊”、“蔷琵”)的路径来看,几乎都没有正面登陆我国大陆地区,但并不是说今年的台风季就这样结束了。

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等地和我国台湾海峡东岸的台湾省要注意了,今年的第6号台风“烟花”已于7月18日凌晨生成“上线”,从目前的路径来看大有逆时针“倒插门”绕过我国台湾岛北部指向闽浙沿海一带,看这架势很可能是“雨神”级别,所经之处需十二分警惕。

云图示意

除此之外浙闽沿海之外,今年的第7号台风“查帕卡”已于7月19日在我国南海北部形成,目前属于热带风暴级,在广东阳江东南方向约150公里的洋面上以3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相当于沿着逆时针方向移动),中心气压995百帕,最大风速18米每秒,强度不断加强,预计在阳江至江门一带沿海登陆后,向西偏南方向经茂名、湛江后沿着雷州半岛、跨越琼州海峡进入海南。

别看“查帕卡”只是一个近海土台风,但是它的影响却不小,广东南部沿海和海南等地将有一轮狂风暴雨天气,在此提醒大家:在室外作业和海上航行的人员要注意防范狂风暴雨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土台风查帕卡路径示意图

这就是2021年入夏以来众多“异常”模式中的冰山一角,从西半球的高温开启,到东半球的洪涝灾害,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

有专家研究表示,北极地区快速升温,直接导致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的温差减小,影响整个大气环流,气流移动变得缓慢;而全球气温的升高,就意味着蒸发量加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吸收量就越高,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下暴雨的概率增大。

如今,气候异常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很多地方已经尝到“恶果”,如果再不节能减碳保护地球环境,任由其恶化,一旦打破自然环境承受的“临界点”,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人类需要保持警惕,始终要有敬畏之心,植树造林、保护林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