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朝_五_晚_九 2021-07-20

高雄级重巡洋舰被誉为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其在日本海军重巡洋舰中拥有很高的人气。该型舰是妙高级重巡洋舰的后继型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巨大的舰桥。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拥有较高的航速和较强的火力,所以其出勤频率要比战列舰高的多,而高雄级重巡洋舰更是在萨沃岛海战中表现出色,关于高雄级重巡洋舰的资料和经历到处都有,今天咱们不讲那些重复性的资料,讲讲该舰细节方面的一些问题。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建造中的高雄号重巡洋舰

建造背景

在这之前咱们先来说说建造背景,1922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在华盛顿会议中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作为20世纪第一个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各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主炮口径和舰队规模等等。因为海军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军种。一战结束后,为了避免各国被军备竞赛拖垮,在建设海军领域耗费大量资金,所以五个国家才签署了该项条约。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1932年,刚建成的高雄号正在工试,改型巡洋舰拥有巨大的舰桥和高大的主桅

华盛顿海军条约不仅限制了战列舰和航母的发展,也限制了各国巡洋舰的发展,该条约签订后,各国的巡洋舰被拆分成两个等级,搭载8英寸主炮的重巡洋舰和搭载6英寸以下主炮的轻巡洋舰。(记住了哦,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不是按照吨位区分的)。而且重巡洋舰的准排水量不能超过10160吨。严格按照该标准设计建造的重巡洋舰就被成为条约型重巡洋舰。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高雄级重巡洋舰结构图,可见该舰的一号烟囱穿过了舰桥内部

高雄级重巡洋舰设计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所以其必须严格按照条约限制设计。而作为妙高级巡洋舰的后继舰,高雄级在舰载兵装和各项布局上都与妙高级比较类似。但是当时日本海军的作战思路发生了变化,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被改为高速战舰(比叡号还被废弃成为训练舰),四艘高雄级重巡洋舰需要接过金刚级的重担,在夜间作战中作为水雷战队旗舰使用,所以该舰要搭载指挥旗舰设施。

巨大舰桥的由来

而在这一时期,被誉为日本造船之神的平贺让出访英国。接替他工作的是被成为“造舰鬼才”的藤本喜久雄,关于藤本喜久雄咱们之前已经提过很多次了。他本身比平贺让年轻,而且非常崇尚新技术,其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在尽量小的舰体上搭载尽可能多的武备(其实这种设计风格与军令部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关系)。平贺让走后,高雄级的上层建筑设计就彻底放飞自我了,最终高雄级有了一个极为巨大的舰桥,其办公指挥场所的面积比妙高级大了整整三倍。不仅如此,热衷于鱼雷兵装的藤本喜久雄还在该舰上采用了4座双联装旋回式610mm鱼雷,虽然相较于妙高级少了两座鱼雷发射管,但是鱼雷的发射角度更多样,更加灵活。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就算再巨大舰桥著称的日本海军内,高雄级这样庞大的舰桥都是绝无仅有的,图为舰桥分层结构

我们不知道日本海军在看到高雄级巨大巍峨的舰桥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们只知道这种设计的弊端同样不小,首先来说,如此巨大的舰桥显然会增加军舰的被弹面积,更容易被敌方炮火击中。另一方面,该舰巨大的舰桥在高速航行时会产生不小的阻力。但是这些缺点都是能够容忍的,最无法容忍的是,巨大的舰桥会使得该型军舰的重心大大提升,导致舰体复原性不足,而且由于舰桥基座增大,该舰的三号主炮向后布置,其射界相比妙高级要狭窄的多。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高雄级舰桥剖面图,图为初建成的高雄号舰桥,办公区域比妙高级多了整整三倍

高雄级完工后不久,日本海军就先后发生了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其舰体强度和复原性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友鹤事件发生后,作为责任人之一的藤本喜久雄本人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的责任。由于遭到审问和冷遇郁郁而终。藤本喜久雄死后,其设计的千鸟级水雷艇、特型驱逐舰等等都进行了补强改造。同时坚持老派设计的平贺让重新掌控了舰政本部的舰船设计,此后日本舰船设计对新技术的态度十分谨慎,这种矫枉过正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日本海军的发展。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1939年改装后的高雄号,其舰桥顶层被废弃,整体高度缩小,前主桅也小型化

再来说回高雄级巡洋舰,该舰的舰桥如此高大,自然存在舰体复原性不足的问题。然而改造这样大的巡洋舰可比改装驱逐舰复杂的多,而且高雄级本来就已经超重很多了,其改装潜力比较小,所以直到1939年,高雄级前两舰高雄和爱宕号才开始进行改装,降低舰桥高度以增强复原性。同时加装防鱼类突出部,增强水下防护能力的同时增大舰宽,降低舰体横摇,增大储备浮力。

高雄级的改装经历和区分方法

由于此时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日本害怕进度赶不上,所以同一时期的摩耶号和鸟海号都没有进行这样的改装,只是降低了主桅的高度,就以这样的状态迎来了太平洋战争。虽然四条重巡洋舰属于同级舰,但是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区别,在太平洋战争后期,这四艘巡洋舰由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装,其区别就更明显了,今天咱们就简述一下高雄级四舰的区别。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上为爱宕,下为高雄,注意舰桥旁通风口初弧度不同,主桅顶部不同和蒸汽管路的不同

首先来说说高雄号和爱宕号,这两艘巡洋舰都开战前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所以其区别较小,需要仔细的分辨,首先来说,爱宕号相比高雄号的主桅横桅向前倾斜的角度更大,这是因为爱宕号服役以来就一直担任第二舰队的旗舰(比它大的金刚级,长门级甚至大和都归它管,很奇怪吧。)所以其通信指挥能力要更强,主桅横桅向前倾斜的角度变大后,其与后主桅的距离就更长,便于安装更长的通讯线路。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高雄号二号炮塔上的天线支柱有三根横梁,爱宕号二号炮塔上的天线支柱有四根横梁

除此之外,两舰的其他区别就更加细微了,高雄号烟囱旁边的H形蒸汽管路在烟囱右边靠后位置,而爱宕号烟囱旁边的H形蒸汽管路在烟囱右边靠前位置。高雄号舰桥两边的通风口外板形状有区别,高雄号的呈直角,而爱宕号这里则有一个平滑的弧度。此外,高雄号二号炮塔上的天线支柱有三根横梁,而爱宕号二号炮塔上的天线支柱有四根横梁,这些区别都十分细微,只有在特定的照片中才能看得出来。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防空强化后的摩耶号重巡洋舰,其舰桥结构很好区分,看图即可

而高雄级的三号舰和四号舰就比较容易区分了,摩耶号1943年11月5日在拉包尔遭到美国海军空袭,舰舯受损严重,修复时索性来了一次大改装。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空中威胁,摩耶号拆除了射界不良的三号主炮炮塔,延长舰桥基部后在这里布置了两个八九式127mm防空炮发射平台,在舰桥上还布置了多处防空机炮平台和带防风栅格的防空指挥所,改装后的摩耶号舰桥更加复杂壮观,拥有不输战列舰的复杂外观。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鸟海号终其一生都没有赶上大改装,其舰桥结构仍然与初建成时期相同,航空栖装和对空武器也保持原样

四号舰鸟海号则是改装幅度最小的高雄级巡洋舰,该舰终其一生都没有赶上现代化改装,其改装程度非常有限,直到战沉时其舰桥都与开战时一样,只是前主桅有所缩短,并加装了21号对空电探,甚至连水上飞机甲板都没有来得及加装,而且其防空炮仍然是单装十年式120mm防空炮,尽管如此,鸟海号作为三川军一中将的第八舰队旗舰,在萨沃岛海战中仍然带领着日本重巡洋舰舰队打了一场相当漂亮的海战,这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为数不多的大优势胜仗。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鸟海号直到沉没之前装备的都是单装十年式120mm防空炮

高雄级为什么被称为“日本条约重巡之王”

最后再来多嘴两句,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高雄级是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呢?因为高雄级的整体作战能力要比妙高级强一些,这是很正常的,毕竟高雄号是在妙高级之后设计的,其设计理念更先进很正常。那为何后来设计的最上级和利根级巡洋舰都没有高雄级评价这么高呢?因为最上级和利根级在设计之初都是作为轻巡洋舰建造的,设计时搭载的都是155mm主炮,吨位也较小,最上级和利根级都是日本海军钻海军条约空子的产物。

日本条约重巡之王,关于高雄级四舰区分方法的冷知识

摩耶号1944年防空强化后的舰桥线图,相比建成时更加复杂

随着伦敦海军条约的失效,最上级换装了203mm主炮,利根级建造到一半的时候也直接加装了203mm主炮,摇身一变都变成了重巡洋舰。但是这两型军舰的排水量较小,而且当时藤本喜久雄已经去世,所以最上级和利根级的设计慎之又慎,导致人们并不认可这两型投机取巧的军舰,但是整体上来讲,最上级和利根级的设计也是十分优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