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百强房企总裁火速离职,仅入职3个月!

 新用户8578d9VC 2021-07-20

今天,地产君得知:华鸿嘉信总裁张立洲已正式离职!
要知道,这距其入职华鸿嘉信仅3个月时间。
去年12月,张立洲加入华鸿嘉信,全面负责华鸿嘉信整体运营;
被外界誉为华鸿嘉信的“救火队长”。
(一)
救火队长,何许人也?
业界评价张立洲:具备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的双重丰富操盘经验,懂金融;
难得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运营经验的人才。

根据资料显示:
张立洲出生于1971年,就读于重庆大学建筑管理学专业,后又在东北财经大获得货币银行学硕士学位。
1994年至1999年,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建筑经济处。
1999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都区域担任投行部副总经理。
2001年至2002年,出任大连华南集团执行总裁。
2003年至2009年,担任大连中连地产公司总经理。
2009年至2015年,张立洲进入万达,是万达地产板块和商业板块的一名老将;
在万达的7年间,张立洲曾担任万达集团包头城市公司、长沙城市公司总经理、万达集团总裁助理兼万达商业管理公司营运中心总经理、万达集团总裁助理兼北方项目管理中心总经理、WandaOneUK有限公司总经理等等。
去华鸿嘉信之前,张立洲的头衔是百强房企鑫苑集团CEO兼执董事,任职3年。
在任期间,鑫苑集团业绩表现较任职前有所提升。
2016年,2017年、2018年,鑫苑分别为15.62亿美元、19.77亿美元、22.18亿美元,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9.27%。
鑫苑多位高管及员工评价张立洲:“张立洲是个好领导,能力强,人品佳。
(二)
而张立洲加入的华鸿嘉信,实力同样不容小觑,百强之列。
2012年,华鸿嘉信成立于浙江温州,2016年销售额破百亿,进入百强;
2017年,总部迁往杭州,面向全国,近两年有冲千亿的打算。
对于华虹嘉信而言,张立洲的加入是或许企业冲击“千亿目标”的重要抉择之一。
据悉,在2018年度经营会议上,华鸿嘉信董事长李金枢曾表示;
2018年集团整体目标是“保五争六”,确保销售500亿元,争取销售600亿元,为2019年实现千亿华鸿打下坚实基础。
但目前,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发布的相关榜单显示:
2019年,华鸿嘉信操盘金额,为308.7亿元,排名第75位。
虽然,业绩表现不是很尽人意,但在2019的寒冬之下,同样能保持在百强之列,也算不错。
只是没想到,仅仅入职才3个月的时间,便又离去;华鸿嘉信千亿梦,究竟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
(三)
谈及离开原因,张立洲表示,“双方基于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理解的不同,自己做决定时间很短,选择友好分手。
可以换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合作,祝福华鸿嘉信越来越好。”
至于未来,张立洲表示,会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其实,随着市场进入房住不炒的时代之后,虽然很多优秀职业经理人纷纷开始向高速发展的企业流动,但大多待的时间并不长;
根据统计,仅2019上半年,地产行业离职高管就已达200多人,并且都为集团副总、大区区域总等级别。
对于薪酬、权力都到达一定地位的高管们,为何会频繁跳槽?
地产君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
   1.寻求个人更高追求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之后,从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成熟度都已经非常之高,给职业经理人提供的上升空间相对较少;
这时,职业经理人追求的早已不是名利,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比如,中南置地前董事长陈凯入职新力任联席董事长之类,便属此类。
2.家族过渡干涉,高管前途渺茫
尽管近年来,职业经理人越来越被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家族控制在地产行业中仍然很常见。
比如有家崇尚慢周转的房企,93年成立,97年上市,早早销售就破了百亿;
尽管职业经理人很优秀,但二代上位不可阻挡;
从2003年到2018年,从该家族企业下离职的总裁级别经理人,大约5位,取而代之的都是二代。
可谓“铁打的家族控制,流水的职业经理人”。
这种情况下,职业经理人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所在,自然也会离职。
3.企业文化欠缺,派系斗争严重
做到总裁、总经理等级别的高管,身上多少带有一些个人性格色彩;
假如刚好跳槽的企业文化符合自身观念的话,双方还能互利互惠,反之,则多半会以离职收场;
比如,目前房企常见创业元老系、自下而上创新激进系、自上而下保守系等派别存在;
前两年可能是保守系和创业元老系比较吃香;
近两年则变成创新激进系吃香,其他高管,感受不到重用,自然就走了。
4.企业战略改变,原有领域被边缘化
最近几年很多房企都在纷纷转型,多元布局;
但高管做事业的观念难以转变,就不行。
比如,做住宅快周转赚钱,而商业、产业地产却要慢慢来,先赚租金,等旺了之 后,再赚物业升值的钱;
文旅地产就更是得像养孩子一样养大之后,才能寄予那么一点期望。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老板也会选择痛定思痛重新组织团队,慢慢边缘化相关团队。
5.业绩不达标型,被迫优化
近两年,地产业绩压力山大;
各大房企针对全体员工都给出了相关指标,上至区域总,下至物业、安保;
从认筹购房、到访注册到三年业绩翻一番;
等到成果验收阶段,老板发现目标没完成,也会选择优化,给员工和投资人一个交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