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家房企招股书失效​,中小房企赴港上市为什么这么难?

 新用户8578d9VC 2021-07-20

4月22日,是港龙地产首次递表届满6个月的节点。

这意味着,港龙招股书正式失效,其赴港上市进程发生了中断!

这已经是短短五天内,继三巽集团后,又一家招股书失效的房企。

从2018年开始,就有多家中小型房企向港股IPO发起冲刺,结果却并不理想。

在港龙和三巽之前,已有海伦堡、奥山控股、万创国际三巽集团等房企招股书失效。

这些房企中,奥山、三巽、港龙都在最近两年把总部迁到了上海,一股要在资本中心上海滩大举进攻之势,也成为中小房企跃升的典型样本。

如今,它们纷纷在上市门前遭遇拦路虎,不禁令人警觉:

企业看似一帆风顺的背后,或许早已波涛汹涌?

中小房企的上市之路,到底难在哪儿?

01
区域发展

规模受限

2019年,在港交所新上市的公司有183家,募资3127.41亿港元,递交上市申请的企业高达350家。

几乎平均一天就有一家企业向港交所递出IPO申请。

而百强房企中,大都已经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目前有上市需求的房企,在规模上,的确会比以往申请上市的房企要小一些。

虽然'失效’并不等于失败,房企可以通过继续更新招股书来再次递交。

但如果是被“否决”了,上市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比如,海伦堡和奥山控股都是二度递交招股书,然后又一次招股书失效;万创国际则是四度提交招股书,并最终遭到拒绝,上市计划宣告终止。

万创国际的问题之一,就是规模受限,不足百万平方米,业务主要辐射淮南市。

奥山生于湖北,在湖北、安徽、四川、重庆、及浙江合计有25个项目,应占土地储备的总建筑面积约为340万平方米

港龙也差不多,主要深耕长三角地区,其在20城拥有的56个开发项目,54个都在长三角地区,总土储面积也不过417.5万平方米

不足500万平,区域属性强,是这些房企的共同特征。而体量小了,销售额就不好保证。

这几家房企,在2019年的销售额都不足300亿元。

区域发展明显,意味着高度依赖单一的区域市场;

规模受限,意味着业绩表现不够稳健。

这些,都成为左右房企进一步上升的难题。

02
高负债

现金流紧缺

企业上市,最主要是要看财务报表。

一旦数据有问题,或者不能满足连续三到四年业绩正增长的话,很难获得上市批准。

房地产本身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业,拿地和建筑施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现金流紧缺,成了很多中小房企的共同困境。

尤其是在当下刚刚受过疫情大风暴影响的环境下,现金流更加重要了!

一旦没有充足的发展资金,企业扩张的需求只能依靠超高的负债来完成。

而以上这些上市遇阻的房企,哪一个不是负债累累呢?

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TOP100+梯队的中小房企净负债率为73.13%,与TOP10房企的72.34%不相上下。

目前,市场上贷款紧缩,还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加压,房企的融资成本持续上涨。

而中小房企的融资渠道趋于狭窄,主要来自银行借款、信托融资及其他融资。

信托融资虽容易,但高昂的融资成本成为压在中小房企身上的“千斤石”。

以另一家排队上市的房企领地集团为例,作为信托融资的青睐者,在领地发起的26笔信托金融借款中,只有4笔票面利率低于10%。

大多数赴港上市的房企负债率很高,寄希望上市后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而这背后则是市场对潜在风险及房企偿债能力的担忧。

对于这些小房企来说,钱是上市动因,而缺钱也是上市遇阻的共性原因。

因此,当“高负债”、“现金流紧缺”成为中小房企的标签,招股书的“失效”或“被拒”,或许并不过于令人意外。

03

中小房企的出路

房企之所以选择赴港上市,一是因为香港的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对盈利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二是赴港上市不需要排队,上市周期相对较短。

此外,如果中小房企能上市,可以通过资本平台标定自己的价值,这样有利于行业内并购与整合。

但是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分化严重,强者恒强。

未上市的中小房企相对缺少融资渠道和品牌知名度,再加上政策的波动和疫情影响,竞争力大打折扣,现金流也受到极大考验。

总的来说,上市可以缓解中小房企面临的融资难题,但中小房企能否生存下去,最重要的还在于其根本的企业运营能力。

因此,房企要更关注自身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

比如商业地产有优势,可以考虑做REITs或发行ABS解决融资渠道缺乏的问题;

如果在产业地产上有优势,可以考虑与其他房企、城投合作。

孙宏斌曾说:五年、十年以后,等到这个行业就剩20家、50家、100家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下半场了。

下半场到来之前就是“三招”:周转要快、产品要好、合并别人的市场份额。

而中小企业,无法靠规模取胜,只有做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与大象共舞。

结 语

其实,中小房企上市的动机非常简单,就是找钱、活下去。

大家都在争抢“末班车”,甚至不介意接受“流血上市”。

上市不是唯一通道,但大势已定:谁能借到钱,谁就能发展。

今年3-4月,又有金辉控股和领地控股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2020年成功上市的房企目前只有汇景控股一家,但房企们跃跃欲试的心从未停止。

来,受到疫情的大环境影响,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如果真的没有特别的优势,硬着头皮上市,成功的概率确实不那么大。

本文作者:木妮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