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副业赚到钱的房企,都是怎么想的?

 新用户8578d9VC 2021-07-20
不知从何时起,“副业刚需”这个词被频繁提及。
用在个人身上,被称为“斜杠青年”;
用在企业身上,就被称为“多元化战略”。
我们发现,房企这些年“谋副业”的路子,真是越来越“野”了!
2018年,碧桂园宣布进军机器人;2019年,恒大正式开始自主造车;2020年,万科招募猪圈人才。
财大气粗的地产老大哥们,在地产之外的产业上几乎无孔不入,各行各业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统计,TOP30的房企,70%都发布过多元化战略;TOP100的房企,更是97%布局了多元化业务。
在白银时代的焦虑感中,房企通过“副业”实现多元化转型,已经从小试牛刀,走向了蜂拥而上。
那么,房企都偏爱在哪些领域做副业?那些靠副业赚到钱的房企,都是怎么想的呢?多个副业在身,对房企来说真的那么“香”吗?

01

房企热衷“副业”的动机
从2010年就成立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开始,开发商就纷纷将眼光从单纯的“造房子卖房子”转移到多元化经营中。
其动机,一是为企业探索新的业务,在地产开发之外寻找后续增长的新载体,为企业发展增加更多新赛道;
二是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增强企业的盈利稳定性,为企业打造反脆弱结构;
三是期望通过企业的战略转型,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由此,房企们的“去地产唯一化”趋势日渐明显,尤其是龙头房企,对专业性强的“非地产”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热衷。
他们的操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围绕地产主业的多元化

即在地产链条上的产业延伸,比如物业服务、长租公寓、特色小镇、文旅地产、养老地产、物流地产等,所有的拓展都是围绕着房地产主营业务而来。

最常见的,就是房企们都有各自的物业服务公司,且物业营收成了很多房企盈利的关键主力。

比如万科物业,就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物业服务公司,已经成为万科在地产开发之外最知名的品牌业务。

围绕地产主业来延展,也是大多数房企的首选,既能通过多元业务提升竞争力,又能依托核心业务降低市场风险,减轻企业的运营压力。

2)以投资为主的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以投钱为主,或者跟着政策红利、时代红利,里有风口就投资哪里。

比如恒大投资足球队,碧桂园投资火箭,这类投资往往不需要实打实的参与,也大多是与地产非相关的行业和领域。

选择这样的“副业”,要么是正值风口,要么是国家重点支持,要么是企业家自身的情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至于能否盈利,就要看长期的运营发展了。

3)彻底转型

房企彻底转型的其实不多,敢完全退出地产开发的,多是中小房企。

面对地产“强者恒强”的现状,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最终不得已拿着从地产赚来的钱另辟蹊径。

知名的比如证大转战金融、浙江广厦转攻传媒、莱茵置业更名为莱茵体育等。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也算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转换赛道,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三类总而言之,就是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房企都在求变。而初衷,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02

房企偏爱哪些“副业”?

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一直备受大众关注。

其跨界涉足的产业及规模,也从侧面反映出房企的眼光和实力。要说数一数二的领域,必须提到以下两种:

1)农业类

以龙头房企为例,2014年,恒大地产启动恒大粮油、恒大乳业、恒大畜牧业,以1000亿元的计划投资,进军了食品和农业领域,2016年许家印还投资了3亿元用于养猪。

2018年6月,碧桂园也宣布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在现代农业机械、现代种业、物联网等领域发力,甚至还投资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第三代水稻杂交技术的研发。

那时候杨国强说:“四十年前我种田,四十年后我还是回去种田”,一股积极振兴乡村的气势。

再看看万科最近也开始养猪的消息,碧万恒三巨头、以及最早开始在贵州养猪的万达、狂砸40亿的“养猪大佬”新希望等,都瞄准了“农业”这块肥田。

农业成为龙头房企最偏爱的领域之一!

2)科技类

刚说完种田,同年,碧桂园马上又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始研发机器人,高调宣布将碧桂园重新定位为“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到了次年12月,碧桂园又斥资5亿元入股了蓝箭航天,进入了高精尖的航空航天行业。杨老板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

恒大,先是接手了贾跃亭的FF汽车,后又宣布自主造车,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万科则积极投入冷链物流,更曾放言:“华东地区每 2 颗费列罗就有 1 颗来自万科冷链,每 5 根薯条就有 1 根来自万科冷链!”

对科技领域的偏爱,成为房企跨界的重心。

总结来看,头部房企布局的热点通常是未来中国的经济热点,集中在本地生活、应用科技、交通出行等领域,这些行业往往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准入门槛较高。

其他产业中,比如华润布局了医疗、融创在进攻文旅、万达扩张影视文娱,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房企们各有所长,在多元化业务上展现出旺盛的活力和探索欲。

图:以上为不完全统计


03

“副业”并不适合所有房企

虽然说,在新形势下要抢夺制胜高地,“不务正业”几乎成为房企的主流玩法,但多元化经营,并不适合所有房企。
尤其是在进入地产玩家不熟悉的领域时,伴随的风险也十分巨大。
比如:投资回报周期长,变现能力差;异地复制扩张未来不确定的政策风险等。
哪怕是一些规模和体量都很大的房企,也不见得能应付所有“副业”,在挑起副业重担之时,任何房企都需要量力而行。
比如前两年吃过亏的融创,投资乐视、并购万达文旅,多元化的脚步一直没停过,直到在乐视身上元气大伤。孙宏斌开始回应到:“主业做的好的没有必要多元化,有问题的公司才做多元化呢”。
但2018-2019年,每次外界关心到融创的多元化发展,孙宏斌的回答都很统一:

“融创没有多元化,我们就是房地产 +。”

也就是说,融创嘴上并不承认搞副业,但身体却很诚实,去年九月,孙宏斌又花45亿在青岛建了一个医疗中心,正式挺进医疗产业。
融创文旅目前也已布局了十座文旅城、四个文旅度假区、九个文旅小镇,其中涵盖了39个乐园、24个商业,以及近70家星级酒店。
融创对副业的开发,真的是乐此不疲!至于成绩如何,还有待时间验证。
此外,还有一个特例,那就是万达,一个把地产玩成“副业”的企业。
本是商业地产出身,也曾坐拥首富地位,却有一颗不太安分的心。
早在2014年的时候,万达就曾与腾讯、百度宣布成立合资万达电商,试水电商业务,宣称计划打造全球最大的O2O电商公司。但最终腾讯和百度未投入资金,“腾百万”宣告解散。
后来,万达因为债务问题开始转卖文旅项目,又涉足了体育、影视产业,地产业务有所边缘化,发展速度也有所下滑,越来越让外界捉摸不透了。
所以说,搞副业虽好,却不见得一定会成功,被玩坏而不了了之的概率依旧很大,需要房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结 语
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需要的一定不是只会盖房子的房企,而是多栖发展的多面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倒逼着房企去主动求变。
对大型房企而言,如何在维持核心地产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借助产业协同再造业务集团是关键;
对小型房企而言,如何合理转型避免业绩下滑甚至被吞并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房企要敢于创新、积极拥抱变化,但也要坚持长期主义,学会规避风险,在能力范围之内活动。毕竟,有时候的试错成本足以压垮一切。
无论野心有多大,别忘了活下去的前提是:至少得有一个项目,足以养活所有生意!
江湖不易,房企想做一名成功的“斜杠青年”,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木妮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