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岁少年从昆明扒飞机到重庆,高空飞行1.5小时,后来咋样了?

 Boss爆史 2021-07-20

相信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听过“扒火车”的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还有一支专门活跃于鲁南地区的抗日武装——铁道游击队。火车发动后虽然速度也比较快,但对于一些身手敏捷的人来说,爬上去并不费事。但你听过“扒飞机”么?这种在好莱坞大片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居然真的出现了,而且主角还是一个13岁的男孩。

叛逆的梁攀龙

梁攀龙是四川南充人,1991年,父母带着他和哥哥到湖南怀化谋生。因为孩子大了需要照顾,梁攀龙的母亲左君就辞职回家,做起了全职妈妈。而他的父亲则前往广东南海的陶瓷厂打工。虽然父亲每月只有1200元的收入,但母亲还是尽量满足他们兄弟俩的要求。梁攀龙喜欢小动物,母亲就给他买了一对鹦鹉和一只小狗回家养着。

梁攀龙

小学期间,梁攀龙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喜欢画画,很讨老师和父母喜爱。但上了初中后,他便开始沉迷网络,时常溜出去上网。由于妈妈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所以梁攀龙产生了逆反心理,几次离家出走。他第一次离家出走是在2004年3月,跑到张家界玩了一个星期。第二次在同年9月份,跑到了贵阳。此次是当地警方给梁攀龙的父母打电话,说他出了车祸,梁攀龙的父母才找到他。好在梁攀龙只是受了轻伤。

梁攀龙到达昆明

有了“前科”的梁攀龙越来越不把离家出走当回事,两个月后再次离家出走。2004年11月15日,“问题少年”梁攀龙从湖南怀化火车南站悄悄爬上一列货运列车,找了一节空车厢钻了进去。他并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只要能离开家,他就心满意足。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在一个火车站点,梁攀龙被发现,随后被赶下火车。

火车

梁攀龙不知该去哪,便顺着铁路一直往下走。从早上走到下午5点,终于进入了昆明境内。一些好心人发现了可怜兮兮的梁攀龙,便带他吃了饭,并将他送到了救助站。在救助站,梁攀龙结识了比他大一岁的流浪少年束清,二人都不想被遣送回老家,便相约逃离救助站。束清来昆明的时间比较长,道路也相对熟识。他带梁攀龙逃走后,先是在街头游荡了一天,然后又到昆明机场玩耍。

梁攀龙与束清爬上飞机

二人利用身高优势,从围栏的空隙中挤了进去,然后躺在草坪上美美地睡了一觉。11月11日清晨,二人醒来后发现旁边停着一架飞机。好奇心强烈的二人便决定去飞机上玩耍。这架飞机是川航3U8670客机,已经检查完毕,准备起航。就在这等待期,梁攀龙和束清爬进了客机起落架的起降舱。

升降舱

飞机上的工作人员没有发现二人的存在,按时起飞。梁攀龙和束清发现飞机开始移动后,变得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当时二人正坐在起降舱的两边,梁攀龙手边轮子的上端有一截金属杆,他就紧紧抓住。束清跟前什么也没有,只见他轻轻一闪,人就消失了。梁攀龙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事后他回忆说:“我想我也要是掉下去了,那就算我倒霉,我不怕死!”

而昆明机场的工作人员在飞机起飞后,发现天上掉下一个黑色的东西。等他们走过去一看,是一个小男孩,已经失去了呼吸。飞机在上天后,起降仓就封闭起来,梁攀龙则紧紧抱着金属杆。虽然此时的梁攀龙比刚才要相对安全一些,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生死边缘的挑战

首先,客机通常在6000-10000米的高空飞行,室外温度在零下30度左右。起降仓的人很容易冻死。其次,高空飞行会因缺氧而导致人体呼吸不畅,内循环障碍。最后,飞机遇到气流颠簸时,很难保证起降仓的人不会掉下去。但神奇的是,梁攀龙并没有感觉呼吸困难,他觉得像地面一样呼吸正常。而且起降仓内一点也不冷,他甚至感觉有些热。为此,他还脱了一件衣服,放在了飞机的轮胎架上。他唯一不舒服的地方,就是飞机的噪音太大。

飞机

飞机在即将到达重庆机场时,起降仓重新打开,梁攀龙因坐在飞机轮子上,整个身子突然悬空。在生死边缘一线,他竟然顺着连接飞机轮子的金属架,爬回了起降仓。飞机降落后,是工作人员留意到飞机轮子上的衣服,才发现了蜷缩在起降仓的梁攀龙。梁攀龙此次出走11天,父亲为了寻找他,甚至专门辞了工作,谁知他竟然扒了飞机,来了一场万米高空飞行。

结局

梁攀龙的行为已经威胁了飞机的飞行安全,但由于他年龄还未满14岁,所以在对他批评过后,机场工作人员便将他回了老家。此次,也是梁攀龙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坐飞机”。“扒飞机”让束清没了一条命,梁攀龙也同样付出了代价。

梁攀龙

在之后的一年里,他的耳朵经常出血流脓。经医院专家会诊,认为是航空性中耳炎和噪音性听力受损,右耳耳膜内陷,左耳耳膜穿孔。他几乎天天都要去看医生。与此同时,他眼睛也时常看不清东西,晚上睡觉会有脚抽筋的症状。一年之后,症状才有所缓解。

经历过此次的劫难,梁攀龙痛改前非,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父母还为他改了新的名字——梁子松。所以青少年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因一时冲动而毁掉自己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