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高参88 2021-07-20

19.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汇泉东部,太平山南麓,西临汇泉湾,南接太平湾。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主要大路因以中国八大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解放前,青岛八大关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八大关下榻。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清朝末年,八大关隶属于青岛即墨仁化乡文峰社的地界。20世纪初,德国占领青岛后,将此地划为德人居住区。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少数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97年-1914年),绝大部分兴建于20世纪30年代。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民国二十年(1931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将荣成路以东,北到湛山大路、南到太平湾的近千亩区域规划为“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要求建筑密度必须在50%以下,保护绿地,以及必须采用透空围墙等等。这一地区修筑了大约10条道路,均以中国古代军事关隘命名,包括纵向连接香港西路的紫荆关路、宁武关路和韶关路,以及横向交织的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和山海关路,俗称为“八大关”。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花石楼位于黄海路18号。建筑面积753.7平方米,院内面积4.5亩,楼的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苏联人格拉西莫夫修建,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为欧洲古城堡式风格,有古罗马哥特建筑的遗风。室内有巴洛克、洛可可建筑的痕迹,是八大关中的代表性别墅。解放前国民党戴笠曾在此住过,相传蒋介石曾在这里避过难居住过。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董必武、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下榻。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路1号建筑是文艺复兴式别墅,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刘耀宸、俄拉夫林且夫设计。山海关路1号的院门底部为一米多高的粗石墙,上面为淡黄色的粉墙,漆黑的铁门中部有精美的盾形花纹装饰,铁门的两侧粉墙上,各有两个站立的黑色狮子。院墙铁栅栏内有木质围栏,山海关路1号建筑的四周均是宽大的花园,花园内除了各种植物外,还修建有露天游泳池和喷泉。瑞典瑞中友好协会主席米尔达、叶剑英元帅、粟裕大将和艺术大师刘海粟等先后在此下榻。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路3号是栋小楼,院墙上的石牌注明这栋别墅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中国建筑师周翱设计。小楼楼体建筑平面并不规则,粗石花岗岩筑基,黄色粉墙,红瓦斜坡屋顶,房屋的顶部还有一座四角的木亭,亭子的顶部有清晰的横条木纹,檐下配有镂空的花纹。小楼的每处墙角均有粗石点缀,气窗都用白色的线条围边。小楼正门朝南,拱形大门前有数级石阶,门廊的上方是个很大的矩形露台,围栏均为花型细柱组成。建筑的西面配有精美的木梯,木梯的围栏上配有精美的花纹。原房为德国机械工程师白少夫居住。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路5号系一座具现代风格的日本式建筑,建于1934年,茂康建筑事务所设计,新慎营造厂施工,业主为丁蔚农。外墙为绿色面砖,一架藤箩在庭院里。1939年经过一次较大幅度的改建,建筑面积603.84平方米,占地1.688亩。日军第二次占领青岛时建造了这座现代风格的日式住宅,外墙用绿色的釉面砖镶嵌,院内的植物是紫藤。解放后,该处被作为接待中外宾客的宾馆。邓小平、谭震林等政要曾在此下榻。该处庭院正对着第二海水浴场正门,山海关路5号暂不对外开放。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路9号,是一幢美国式建筑。原为美国驻青岛领事馆所有,始建于太平洋战争以前,后被日军没收。日本投降后,该楼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住宅,其室内家具全部从美国运来。当时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因而柯克在青岛倍受国民党军政当局的恭敬和吹捧。柯克回国后,这里又成为美国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上将的宅邸,直到1949年5月,青岛解放前夕,白吉尔率美国海军撤出青岛。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都曾在此下榻。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11号是栋2层高带阁楼和地下室的欧式别墅,建于1934年,由中国建筑师陈其信设计。中轴线对称的小楼主要以粗石筑基,实属砖木结构。淡黄色的外墙、粗石围栏、多角红瓦屋顶……所有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就是一幢欧味十足的美妙建筑。而这里,也是民国时期外交部长、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被尊为中国“奥运之父”的王正廷的青岛居所。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这座别墅,标识牌上显示,建于1934年;而土地的租用,相关资料显示,是在1932年前后。事实上,关于这块地的租用,甚至有说法称,王正廷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惠”。据说,当时的青岛财政局请示市长沈鸿烈,表示由于王正廷身份特殊,因此在租权金上按照底额征收,沈鸿烈表示同意。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路13号是这条道路上色彩比较艳丽的一栋小楼,它有2层高,带阁楼和地下室。粗大的蘑菇石筑基并砌起半地下室。清水红砖的墙面,粗石装饰的墙角,建筑的门窗均有灰色石条围边装饰。小楼为折坡尖顶红瓦屋顶,在小楼的挂瓦大折坡上有挑檐气窗。小楼的正门在南面,小楼南面中部有部分凸起建筑,建筑的上方是矩形露台,配着铁艺花纹围栏。小楼为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和德国三段式建筑有些相似。建于1935年,由张景文设计,它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复榘。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路15号是1980年新建的楼房。造型不同于老楼,墙体是白色的,线条简洁,内部装修古朴典雅,面海一侧是落地窗,在室内可欣赏到海景。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谷牧、赛福鼎等以及朝鲜、老挝等国领导人曾在这里下榻过。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路17号。这是一座日欧混合式建筑,建于1940年,由建筑师陈瑞庭设计。关于山海关路17号,王雷在《山海关路》中说,这座别墅有一个很漂亮的小院,院内绿树成荫竹影婆娑,大块的鹅卵石不规则地点缀在院内。院内有一弯8字形小池,池内一边有两个圆形小井,一边内竖着一块立石假山。小井边和池边均砌着鹅卵石,小池的中间窄处有一座非常精致的石桥。树丛间的小楼是栋2层带地下室的建筑。粗石花岗岩的基底,淡黄色粗颗粒的外墙上有白色的线纹装饰。小楼的正门西南向,数级石阶上方是拱形的正门,门前有4根彩色釉瓷装饰的圆柱支起的门廊,门廊的上方是个小型的矩形露台,露台的围栏上有“十”字镂空花纹装饰。正门的西侧有半圆柱形塔楼式建筑,券状气窗,窗下是粗石条装饰,屋顶平台配有砌垛状檐墙,上面配着白色线条装饰。小楼的东侧也有矩形配半圆形的凸起的建筑,建筑的2层处配着相同形状的露台。“中国十大元帅”中的徐向前、罗荣桓、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叶剑英六位元帅曾先后在这里下榻(其余四位是:朱德、林彪、陈毅、聂荣臻),故称为“元帅楼”。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路19号八大关宾馆总建筑面积近六万平方米。宾馆对面是“山海关路海滨公园”,公园东面是第二海水浴场,早在1950年就在这里拍摄过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故事片《海上风暴》,以后更是多次入境。浴场在东部有一座木栏、瓦顶的棚厦,解放前是浴场的冷饮室、咖啡室,1957年中共中央在青岛举行政治扩大会议,毛泽东主席选择这里作为会址。1975年著名作家叶圣陶来青岛疗养后写下的诗《青岛海滨晨眺至善至美从》,刊登在1979年《芒种》第二期上不观沧海十年久,复狎风涛五月晨。 犹有童心兄与妹,履滩捡贝折腰频。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路21号蝴蝶楼,这幢围裹在石砌院落里、绿柏掩映的砖红色二层小楼,最不容青岛人忘怀。所以说,知名度不小的八大关虽然小洋楼众多,但大家知道并可进入参观的原先仅有“花石楼”、“公主楼”两处。如今,八大关“蝴蝶楼”摇身一变,成为了浓缩青岛电影记忆的小博物馆。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胡蝶在自传《胡蝶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渐显,青岛景象,炮台环山而立。港口内,巨轮停泊,火车直驶轮旁装卸货物。市区,街道整洁,高楼大厦,建筑华丽。显出青岛市区的欧式建筑。淡出。渐显,一幢豪华富丽的花园洋房坐落在一条林荫大道,铁铸镂花的大门旁悬挂着一块牌子,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上书'六合祝公馆’,《劫后桃花》的片名在'祝公馆’兴盛繁忙的背景中显出。”经项目组专家考证,胡蝶所回忆的“一幢豪华富丽的花园洋房”正是山海关路21号的“蝴蝶楼”。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山海关21号,坐南面朝大海,在松柏掩映中显得神秘莫测。出正门往右拐个弯就是汇泉路,直通第一海水浴场。这座欧式别墅始建于1934年,是中国建筑师刘耀臣和俄国建筑师拉夫林且夫设计的杰作。1935年,由洪深原著、胡蝶主演的电影《劫后桃花》在此拍摄。从此,这座不太起眼的小洋楼就被人们称为“桃花楼”了。从“桃花楼”到“蝴蝶楼”,都是因为中国一代影后胡蝶,她在此作为女主角演绎了一段青岛题材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而“蝴蝶楼”电影博物馆真实地再现了青岛早期这一社会风貌。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居庸关路10号公主楼,是一座典型的丹麦式建筑,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整个建筑造型别致,风格独特。关于公主楼的来历,据说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有一位丹麦王国的王子乘坐“菲欧尼亚”号豪华游轮来到青岛游览观光。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丹麦王子遂委托首任丹麦领事在八大观海滨购置土地,按照安徒生童话中的意境设计了这座丹麦古典式建筑,准备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丹麦公主。虽然丹麦公主最终没有来青岛,但“公主楼”的名字却不胫而走,广为传播。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居庸关路11号又名姚协甫别墅,建于1940年,是一幢美丽的西班牙田园风格别墅。二层主楼的外墙是白色,窗子小巧而精致,最大的特点是有长长的圆拱形门廊。这里住过许多领导人,包括陈云、彭真、徐向前、罗瑞卿、刘亚楼、陈少敏等人。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居庸关路14号 建于1937年,俄国建筑师怕士阔夫设计,称为卜雷鸣别墅位,美国式民居建筑宋氏三姊妹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及她们的弟兄宋子文是中国现代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著名电视连续剧《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中有两集表现宋氏姊妹在美国生活的场面。宋氏在美国确有宅邸,但限于经费,无法去美国实地拍摄。导演想到了青岛的"八大关",于是选中了公主楼东侧居庸关路14号,把这里当成宋氏姊妹在美国的"家"。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电影《第二次握手》中有关美国的场景也是在居庸关路14号拍摄的。这确是一幢美国式民居建筑,宽大的落地门窗,造型简洁明快,大理石雕的花盆立在阶下石座上,门前为厅廊。庭院中部设有花坛,四周草木扶疏。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院墙低矮,白色花格栏杆,院中花木常常是"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里被当作宋氏在美国的家,在屏幕上出现时,的确与美国本土的建筑一模一样。后来,人们将它称做"宋家花园",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现在,这里是青岛疗养院的一座休养病房。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居庸关路30号曾是日本东亚制粉株式会社的职工宿舍,叫“青扇寮”,该社的山本常务住函谷关路6号,经理住函谷关路8号。“青扇寮”解放后也曾是青岛疗养院的疗养楼,1993年拆除改建了青岛贵宾楼,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下榻。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太平角一路1号美国海军司令部旧址初为积善堂别墅,后被德国驻青领事馆购买做为领事官邸。建于1941年,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准会员怕马及其合伙人丹拿所创办的“怕马与丹拿公司”建造。之所以被称做“朱德别墅”,是因朱德元帅于1950年来青岛视察中国人民海军时下榻这里,1957年他再度来青岛,仍住在这里。这座建筑前有一个面积巨大的草坪,在太平角所有的别墅中也称得上是最大的一块了。建筑共三层,一层用巨大的花岗石块构成拱形外廊,上面是宽大的阳台,这条外廊看似突兀,与整座建筑风格格格不入,但却是设计师的一处妙笔。建筑的山墙一侧做成了红色的仿木架构装饰,屋顶开气窗,变化丰富,楼前横卧着一对欧洲宫殿中常见的石雕狮子。建筑的内部装饰豪华,吊灯、壁炉、地板均保持原貌。 大将张云逸等领导人来青岛时,也曾在此下榻。据说这座别墅现已被一位台湾富商购得。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荣成路36号何思源故居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2001年06月25日,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