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高参88 2021-07-20

本篇目录:

************************************

498   25.詹天佑故居

1912年                       湖北省武汉市

499   26.彭德怀故居

近代                           湖南省湘潭县

500   27.中山纪念堂

1931年                       广东省广州市

************************************

25.詹天佑故居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詹天佑故居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原汉口俄租界鄂哈路9号。建于1912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故居是一栋砖木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其向阳的东、南、西三面环以回廊,其中东立面回廊采用券柱式,南、西立面则为廊庑。主入口为八字形石台阶,大门、走廊均居于正中,呈内走廊布局。在上下两层走廊的两侧各有三间大小不等的房间,楼上右前房为詹天佑的卧室。顶部为红瓦四面坡屋面,设有阁楼和老虎窗。楼前是种植葡萄和花草的庭院。现保存完好,辟有詹天佑故居陈列。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中华詹氏大宗祠青龙白虎左右相拥,背靠五老峰,厚重避风,前方视野开阔,一湾小溪缓缓流淌,堪称一方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分列两侧,昭示詹氏族人的迅猛发达。雄狮外侧各伫立着一对高大庄重稳固的华表,巨龙盘绕着华表的柱身,龙头向上,龙尾在下,龙身四周祥云飘绕。站在华表面前,昂首观望,在蓝天的衬托下,柱子上的巨龙仿佛遨游在云中,象征着我詹氏子孙厚积薄发、直冲云霄的气概。江南詹氏始祖詹初(黄隐公)长眠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祖籍地浙源庐源村。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汉粤铁路总公司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清末粤汉铁路铜墨盒---文保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2001年詹天佑故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始建于1925年,故居现存建筑是彭德怀为湘军任营长时寄薪金800银元,托胞弟彭金华与彭荣华在原屋西南30米处新建,是彭德怀早年居住地,也是其投身革命后在家乡唯一长时间居住活动的场所。故居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粉墙青瓦,具有典型江南风味的普通农舍,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50平方米。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故居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穿斗式构架,硬山顶。主体为一栋六间,两端各三间,占地约400平方米,取名“三华堂”,意为得华(彭德怀原名)、金华、荣华三兄弟之华厦。彭德怀亲撰门联曰:“为善最乐;见恶必除。”屋后有树林,东边为竹林。系典型而端庄的湘潭农村宅院。民国时期,故居遭国民党破坏。1949年,当地政府和人民曾建议修复,被彭德怀拒绝,并将门联改为“吊民伐罪,继往开来”,横批“为民服务”。1958年12月,彭德怀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陪同,回故乡视察。1961年11月,彭德怀再次回故乡进行调查研究,接待来访的干部、群众2000多人次,并在此拟写5份农村调查材料供中共湖南省委参考,后写出四个调查报告。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西南部风景峻秀的乌石峰下,靠山而建,与彭德怀纪念馆和彭德怀铜像遥相呼应。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彭德怀(1898~1974年),原名得华,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湘潭人。1916年入湘军。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在湘军任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及军团前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东方军司令员,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副总司令员),中共北方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2001年06月25日,彭德怀故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27.中山纪念堂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中山纪念堂于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中山纪念堂原是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1928年由李济深组织筹建,1929年1月动工,经陈济棠在经费上鼎力支持,终于1931年10月落成,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结合,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顶。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堂外三面为宽阔石阶,正门石阶前有一座白色花岗石台基,基座上立着青铜色孙中山全身像,两旁植翠柏鲜花。像前广场开阔,绿草如茵,一对花岗岩雕成的云鹤华表,耸立其中,显得格外雄伟和庄严;四周红棉高屹,绿榕成荫,宁静又肃穆。广场前是圆拱门歇山顶蓝琉璃瓦的门坊。整个中山纪念堂占地6公顷。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柱顶祥云缭绕,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纪念堂正门入口处一幅孙中山巨幅画像二侧孙中山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中山纪念堂的金顶呈椭圆形、高达3.79米,直径最大处有4.075米。这么一个巨大的熠熠生辉的金顶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共用了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顶外,“天下为公”字匾、总理遗嘱、建国大纲、奠基石字体、也都是用金箔镶贴的。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纪念堂内还保留着当年彩绘天面,以云朵彩图为主,地面彩绘是“青天白日满地红”,与国民党的党旗、党徽的图案相近。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纪念堂的舞台上有一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的内容。据介绍,“曹全碑体”的总理遗嘱碑刻是吴子复的手迹,由广东端州的梁俊生先生镌刻。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2)
2001年06月25日,中山纪念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